捡宝生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两百章 《戏鱼堂帖》
    孟子涛看到原本有十册的《戏鱼堂帖》,现在只有五册,就回过头询问包小山道:“还有五册到哪去了?”

    包小山摇了摇头:“这个我就不知道,我从记事起,家里就只有这么五册。”

    此时,关老大也从朱田华嘴里,搞清楚了《戏鱼堂帖》的含义,使用威胁的语气说道:“包小山,你可别搞什么幺蛾子,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包小山一脸无辜地说:“我又不傻,再怎么样,也知道十册一起的价钱比五册要高的多,如果有十册的话,我怎么可能不拿出来。”

    包小山的话听着好像是那么回事,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如果包小山手里的这个《戏鱼堂帖》版本珍贵的话,剩下那五册他完全可以待价而沽,很有可能可以卖出更多的钱。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风险,但如果操作得当,赚的钱还是可能比一起出手来的多的。

    关老大冷冷地说:“如果以后被我听到什么风声,我就让人打烂你的嘴!”

    包小山连忙又信誓旦旦的表示他的话千真万确。

    孟子涛知道包小山这种人,就算有如果不想拿出来,也肯定不会拿了,所以也懒得多说,拿起《戏鱼堂帖第一》看了起来。

    这《戏鱼堂帖》当然不是刘次庄的原本,而是基于碑文的拓本,也叫碑帖。

    所谓碑帖,是指碑和帖的合称。

    我国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即书丹上石,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

    而“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

    把碑上的文字拓下来,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因此。碑贴和先前的拓片,以严格的意义来说,还是有所不同的。

    孟子涛打开碑帖,顿时一惊,因为如果他没看错的话,以纸张和墨色等特点来看,这本碑贴应该是宋拓本。

    碑帖拓本当然是年代越早越有价值,越精越宝贵,残处越少越为藏家所重。而宋拓本一般来说,就占了前两项,在市场上,宋拓本也是价值的代名词。

    更何况,《戏鱼堂帖》的宋拓本据说已经散失了很长时间,现在突然冒出来,如何让孟子涛不感到震惊?

    旁边的朱田华更是惊呼了一声:“宋……”

    让孟子涛觉得有些好奇的是,朱田华刚开口。可能意识到有他在场,把后面的字又咽了回去。

    孟子涛回头看了朱田华一眼。心道:“至于这么小心吗?”

    暗笑朱田华小家子气,孟子涛就接着鉴别碑帖的真伪。

    一般来说,鉴定碑贴,第一步是参考前人的著录与鉴定,不过,孟子涛对碑帖的鉴定并不擅长。只是从书本以及郑安志给的资料上了解了一些,因此,这一步就先跳过了。

    第二步是看碑帖的装潢,现存的碑帖大多装潢成册,善本更是如此。这一方面便于保存,同时也便于学习碑帖者临摹。

    碑刻拓本的装帧与线装书有些类似,有在背部托纸折叠的,称折叠装;从头至尾可以拉开摊平的称经折装;不可拉开而将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将各页中缝对齐,粘于另一包背纸上的称蝴蝶装。

    此外,还有竖翻的推蓬装、剪开镶贴的镶嵌裱等等。一般经名家收藏的本子装帧必很讲究,工料细腻熨贴,年代愈久纸色愈雅。

    孟子涛手中的碑帖是经折装,表面华贵,按工也很细致,看起来很典雅,以这些方面来看,应该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古拓往往因流传有绪,历经名人收藏鉴别、作题记跋语于其上,其本身价值更能提高。

    像《戏鱼堂帖》这样的名帖,而且还是宋本,如果没有名家题跋那就太不正常了,而第一册上也确实有好几枚鉴藏印。

    孟子涛对此同样也一一仔细鉴别,其中四枚钤印看上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剩下的三枚,他却总觉得位置有些别扭。

    可不要小看这钤印的位置,它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说,整张拓片,印应铃在首二行或者末行以下空白处。如果是装裱本则铃在首页右下角或者末页的空白处。若有多家鉴藏印,则各家所铃之印应是先四周继而至中央。

    但这三枚印章却不是这样,这就不由令人产生怀疑了。

    当然,如果光是钤印的位置,还不能说这本碑帖一定有问题,于是,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