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族”
听到这话,李林朝却是脸色大变,赶紧劝道:“陛下,这万万不可那些情报未必就是那些世家泄露的。而且世家在军盘根错节,一旦陛下真要严查的话,那些世家不满之下非要引起大乱不可”
“你怎么也为那些世家说话?”为了制约世家的势力,杨俭可是专门提拔了不少平民出身的人才,而李林朝就是其的代表之一。如果李林朝也投向世家就是杨俭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了。
李林朝明白杨俭的意思,但他丝毫不见慌张地回答道:“末将原本也猜测过是世家泄露的情报。可是请陛下想想温国的世家投向滨国有什么好处吗?在滨国国内,世家的势力已经削弱到了极致,恐怕再过不了多久,那些世家和商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滨国的这种行为可谓是把自己放在了所有世家的对立面温国的世家对滨国仇视都恐怕来不及,又怎么会投靠过去?”
“你说的也有道理。奸细的事情先不说,还是先说说怎么对付滨国水军的事吧。”听了李林朝的说明之后,杨俭思考之后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羡慕的神色:滨国对世家的举措他也想学,可惜以温国的现状根本无法做到。
“这个……敌人袭击的范围太广,我们防御起来兵力有些不足……”李林朝为难地说道。在温国水军覆灭,又始终没有伏击成功之后,他已经放弃了剿灭滨国水军的幻想。
“兵力不足?要不是那些世家不肯派兵,怎么可能兵力不足?”没等李林朝说完,杨俭便插口说道。作为占据两州之地的强国,温国的军队其实比滨国多了不少。只是这次大量的军队被派往了西岚国,又需要在边境上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备其他的国家,朝廷已经动用不了更多的军队了。
对于那些世家的想法,李林朝倒是明白的:滨国水军虽然在到处袭击,但他们始终把目标盯住了各地的官府,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世家受到过袭击。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把私兵派出去了。——更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温国皇帝和国内世家的关系原本就不佳,万一派出去的私兵有去无回怎么办?李林朝也不敢保证杨俭没有这种想法。
李林朝提议道:“陛下何不在等等?滨国水军的人数在五千上下,可能是因为战船装载了大量士兵的原因,除了财物之外,他们带走的粮食并不是很多。我们只要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方针,末将估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粮食就要耗尽了,那时滨国的水军自然会退走了。”
在古代,航海本来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何况滨国的水军还是在海上到处转移?在后勤跟不上的情况下,滨国的几千水军就算不回去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
只是李林朝的建议杨俭是绝对不能同意的:“难道只能任由滨国的水军再横行吗?朕的威信何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沿海地区的损失会有多重?何况这么一来不就显示了温国的后方空虚,北方的那些国家难免又要蠢蠢欲动了。”
李林朝又建议道:“陛下何不派使者和他们交涉一下?只要拖过这一段时间,等攻下了宿城关,温国的局势自然会好转了。”
杨俭苦笑着说:“恐怕拖不住他们的。据暗探回报,有滨国的使者在北方的几个国家之间出没,他们已经在集结兵力了。况且,谁知道攻下宿城关需要多少时间?”
温国的大军已经围攻宿城关一个多月时间了,宿城关虽然看似摇摇欲坠,但始终被滨国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滨国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地赶到,时间过得越久,攻下宿城关的难度就更大了。
面对如今的处境李林朝也没有了主意,御书房一时安静了下来。杨俭此刻心有些后悔了:如果皇弟杨敛还在,也许可以替我分忧吧?
过了好一阵,杨俭才无奈地说道:“就等半个月的时间吧,要是还不能攻下宿城关朕就派出使者和谈吧。”
此次温国急于攻下宿城的目的关就是为了把滨国封锁在西南,在现在的局面下和谈就是承认行动已经失败了。
一旦让滨国缓过劲来,温国将会面临面对一个多强的敌人?可是李林朝再不愿意见到滨国的强大,他也不得不承认时间已经拖得太久了,现在急需要应对的是北方几个国家的威胁。
前些年那些国家被温国攻占了不少领土,要是有机会他们想必不会介意咬温国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