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卷 天下一 第四节 九品(2/2)
曹家,那在仕途上就没有出路。

    “将军,乱世用才,治世用德。天下将定,丞相将老,将军以外戚之重,眼看着就要独掌天宪,如果再和这些士大夫不相往来,如何能治天下?”司马懿郑重的说道,他真半假,好象是说曹丕应该储备人才为将来做准备,其实是提醒曹丕,你如果不和士大夫相往来,以外戚之重独掌大权的可就不是你曹丕了。

    曹丕有些着急,司马懿说的这些他都知道,问题是你得说些有用的办法,让那些士大夫为我所用才行啊,光说这些空洞的道理有什么用,我说要用君子,他们就能信吗?

    “将军,我来之前,听长文说过。他说初平以来,天下板荡,民不聊生,背井离乡者甚众,古之乡评荐人之法,现在已经难以推行。所以人才无由得进,才让奸险之人充塞官途。如今要想大治,需得一好法子。挑选民间重德之人为官,逐渐淘汰那些品行不端之徒,使高德之人皆为重臣。如此法一立,则天下何愁不安,将军何愁无人?”

    “这是什么法?”曹丕有些莫名其妙,听起来好象不错,可是究竟是什么法子,陈群来信也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

    “长文说,这是从军中的九品之法沿袭而来。”司马懿卖了个关子。不说了:“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虽然觉得妙,却说不清楚,将军如欲知道详情,当详询长文。他必然会说得比我更透彻。”

    “九品之法?”曹丕略微明白了一些。曹操当年为了选拔人才,曾在军中实行过一九品之汉,由名重有声望地人把各种人按才能和德行成为九等,写成品状备录在案,这样一有空缺地时候只要去查一下品状,很快就能选到合适的人,用起来倒是蛮便利地。听司马懿这个意思,好象是陈群将这个办法细化了,要推广到其他地官员选用上去。不过,这个跟这些士大夫有什么关系呢?

    “长文此法。重在中正的选用。中正必由贵重有望之人,由他们选出的人品行才有保证。那些小人自然进路无门了,这也符合古礼之贤贤的准则,将军如果能行此法,则何愁有德之人不望风而至?”司马懿抬了抬眼皮,静静的看着曹丕的脸。曹丕沉吟着,半天没有说话。这个法子听起来不错,给了这些士家进身之阶,只要有了一个领头地,后面就会源源不断的跟来,只是这个领头的从何而起可是要行起来,却不是一天两天地事情,是不是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了?”曹丕有些迟疑的问道。

    “将军,不远。”司马懿笑了笑:“将军要立此法,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是只要将军向丞相府请立此法,士大夫必然能知道将军地重德之心,他们也就能知道将军的心意了,自然不会再推三阻四。懿不才,愿与叔业共行之劳。”

    “如此甚好。”曹丕笑着说道:“既然仲达有心,你现在又辞了仓舒那边的差事,就到我这小小的镇东将军府中做个长史,如何?”

    司马懿大喜过望,镇东将军府的长史可是个显赫的位置,比原来那个带两千人的校尉好多了,如果要征辽东,那指挥地人马可就是几万精兵了。他连忙拜倒:“敢不从命。”

    司马懿做了镇东将军府的长史,很快就行动起来,他一方面替曹丕写了奏表报到丞相府和朝庭,请立九品选人之法,广招贤才,一面以曹丕代言人的身份,和鲍勋一起走访了几个大族。他的身份和鲍勋又不相同,鲍家不过是地方豪强,虽然鲍勋的祖父鲍丹也曾以儒雅显而官至少府侍中,但是鲍家地儒学背景并不深厚,而且鲍信最大的官不过是个济北相,而他司马家就不一样了,从高祖父司马钧任征西将军开始,司马家就世为两千石,他的父亲司马防曾官至京兆尹,家学深厚,与众多世家大族的关系都很好。有他出面,再加上他鼓吹的那个九品之法,那些世家大族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爽快的答应了镇东将军府的征辟,一时之间,镇东将军府名士云集。

    这些还都是次要的,更让曹丕兴奋的是,丞相府地那帮官员听说了曹丕请立九品官人后,好多人向他表露了善意,而这其中最重要地两个人就是主持丞相府选官的崔琰和毛。

    崔琰和司马懿地兄长司马朗关系很不错,如今听说司马懿在镇东将军府任长史,而上表请立的九品官人法和他的选人思路又很相符,立刻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的推荐下,一批冀州人6续进入了镇东将军府,而毛自己就是陈留平丘人,对大批陈留人进入镇东将军府,也给予了不少支持,有了他们两个人在暗中推波助澜,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本来空荡荡的镇东将军府就有些人满为患。

    有了那些大族的支持,曹丕备战辽东的计划进展得更顺利了,九月底,一切事务相继完成,曹丕向丞相府请拨粮草,并请调冀州曹仁部、涿郡太守赵云、护乌桓校尉牵招及渔阳太守等部兵马一起出征。曹丕并不指望丞相府能够全部答应他的条件。他手中有夏侯所部近七万人马,有臧霸等部两万水军,只要有足够的粮秣军械。他相信自己就能平定辽东。他信心十足,甚至在丞相府地答复到之前,他已经让臧霸带着水军先行出。从东莱郡出海,直击辽东郡沓氏城,吸引公孙康的注意力。只等秋收一完成,哪怕丞相府不给他另外调用粮食,只让他使用青徐等地的物业。

    九月末,在路上了一个多月的吴质听说了曹丕即将大举征辽东的事。快马加鞭赶到了陈留,曹丕一看大喜,他正在想着吴质呢,吴质就来了。他连忙让人把吴质请进去,一见到吴质曹丕吃了一惊。吴质不仅气色很不——这可以理解,刚被罢免兵权,气色不可能好得起来——而且脸色也不好,一看到曹丕,他只是拱了拱手,却没有欣喜的表情,不免让曹丕百思不得其解。

    “季重,为何如此?”曹丕笑着说道:“我正差一员重将呢,你怎么现在才来,而且脸色这么差。是不是还耿耿于怀?别想了。不就五千人吗,到了我这里。让你带一万都不是问题。”

    “将军……”吴质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嗫嚅的说道:“听闻将军欲立九品之法,不知质当为……几品?”

    曹丕一愣,随即笑了,他看着吴质那副惴惴不安的样子,越想越觉得好笑,抑制不住地放声大笑起来。吴质是济阴人,他家不是世族,而是寒门,他才学通博,却又不甘心做个农夫,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争取进入上流社会,从来不与乡里人来往。他套上了曹丕,但是乡里人却不给他面子,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称道,就连他交好的董昭都有些看不上他,不愿意为他品题。曹丕欲行九品官人之法,以他吴质地名声,别说高品级是不可能的,只怕能不能入品都是个大问题,这么一来,他岂不是跟着曹丕白混了这么多年,最后却一无所有?如果真是这样,他辛辛苦苦的跑到陈留来干什么?还不如留在关中,和朱铄一样改投曹冲门下呢。

    现在见到曹丕笑,吴质心里患得患失的心思更重,他的额头冒出汗,在满面灰尘的脸上蜿蜒而下,流出一条湿湿的沟,宛如一条蚯蚓,看起来狼狈之极。

    “季重。”曹丕站起身来,缓步走到吴质身侧,沉声说道:“季重,你聪明一世,怎么糊涂一时了?这品藻人物虽然权在中正,可是最后决定权还是在我地手中啊,如果大功得成,你何忧富贵?你济阴吴家,又怎么可能还是单家?再说了,这不是刚刚请立吗,且不论丞相府能不能应允,就算要施行,也要几年的适应期,有这几年的时间,你还不能逞你的青云之志吗?”

    吴质一怔,立刻明白了曹丕的意思,心中地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只要曹丕保住了权位,他吴质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这是曹丕给他的承诺啊。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如何立功,如何能帮曹丕保住他的继承权。他连忙转过身子,拜服在曹丕的面前,头几乎磕到了曹丕的丝履上,他抽质一时糊涂,想错了心思,还请公子恕罪。”

    曹丕听他不称自己将军,而是称自己公子,心头一热,他弯下腰,拍了拍吴质的肩,叹了一口气说道:“季重,你我相知多年,如何一时乱了阵脚。你啊,关心则乱,关心则乱啊。”

    “属下知错了,属下知错了。”吴质喜极而泣。

    “起来,我们还有大事要办。”曹丕双手扶起吴质来,紧紧的盯着他的眼睛:“季重,时间不多了,机会……也不多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i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