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是尺或寸本身的长短有所变化,而是要看其使用的地方,例如丈量土地,以尺来算非常麻烦,比不上用米,用丈,这就是尺的短。而如果测量手饰项链,寸可能还显得长了。丈量尺寸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没有谁是完美的,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而不论其长其短,都有可用之处,只是作用大小之别,就如一根象牙,在艺术家手中那是上好的雕刻材料,而在农户手中,可能只是一根木柴。所以,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我不清楚您是在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长短。”
反守为攻,看到朱炳文脸上冒出的诧异神情,释天生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此时他已经不把能不能通过面识放在心上,只想把那一个星期辛辛苦苦练习的东西都抖出来。
朱炳文真有点傻了。
还真没听说过,面试的人居然给面试官上起了课,这得多大的胆子?
肯定大有来头!
释天生表现的越是张扬,越是不在乎,朱炳文心里也就越肯定。
如果不是背景极其深厚,谁面试的时候敢挑面试官的刺儿?看这样子,肯定是平时挑别人毛病挑惯了,所以到别人挑他毛病的时候也改不过来!
学历可以造假,经历可以造假,但人的本质却造不了假,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个释天生一定是大有来头!
“呵呵,说的好。要是你被中天集团录取,你对集团有什么想法?”既然已经能够确定释天生非等闲之辈,朱炳文也就不再浪费时间,因为在和释天生的交谈中,他体会不到那种居高临下,掌握别人命运的那种感觉,这让他很不习惯。
“我的想法只有一个,努力工作,服务中天,做到‘我入中天为荣,中天有我为幸’”,释天生大声答道。
这种口号式的回答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以虚对虚,让人挑不出毛病。
“呵,好吧。面试结束,释先生,你可以回去了,一个星期内我们会通知你面试的结果。”对释天生最后讲的这句话朱炳文非常满意,因为他学到了一句新的口号,以后在大会上言,肯定能得到满堂的喝彩。
“谢谢。”从椅子上站起,释天生向朱炳文稍稍点头致意,转身就要离开。
“哎,对了,释先生,你是不是和中天集团里的一个人关系非常近?”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南怀仁出声问道。
“呃?,你怎么知道?”以为南怀仁问的是谭宇,释天生有些惊讶地问道。
“呵呵,我也只是随口一问,没别的意思。你可以走了。”南怀仁笑笑,示意对方可以离开:有些事大家心领神会就好,都挑明了反倒不好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