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外,黄沙漫天的丝绸古道,看不见一点人烟,那往日里来往频繁的商队也没有了踪影,沿路原本繁华的古镇现在都已经荒芜破败,除了偶尔蹿过几只野骆驼之外,看不到一点活物的气息。看来吐蕃与大唐的这场战争,给丝绸之路的贸易带来了灭顶之灾。
玉门关内,岐王李范的大军正在浩浩荡荡的开来,而李范自己则与副将哥舒翰一起在当地守将的陪同下,走上了城楼。李范也是初次来这玉门关,玉门乃是大唐边陲重地,历来文人墨客也纷纷做诗称赞,无论是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是其中的上上之做,至于其它不怎么流传于世的作品,那就多不胜数了。李范也是文武双全,刚到这玉门关,也没去守军大营,先上这城楼看看风景。
玉门关镇守姓高,名叫高怀仁,看相貌大概四十多岁,祖籍乃是高丽人氏,仕官于大唐已经二十余年了。高怀仁虽然身量不高,但是倒也颇为魁梧,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大将风范。只是他与其他边疆民族的将官一样有一个通病,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喜欢穿着成汉人文士的打扮。只是明明他长着一副粗犷的武将胚子,偏要扮做儒将,让人颇有些哭笑不得。
李范是见怪不怪了,像高怀仁这样的,他一年不见也要见到一些,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种人就是比岐王府里的麻雀还要多一些。反倒是哥舒翰,虽然在京城里呆了好几个月,接触的却多是正宗的汉人文士,像高怀仁这样的西贝货,倒真是不多见。
“殿下,出了这玉门关,就是安西都护府的地界了。虽然现在安西都护府名义上还在我大唐治下,但是已经让吐蕃虎狼侵占了将近半壁了。末将正不知如何是好,恰好盼来了殿下西征,如同紫气东来一般,让末将不胜欣喜。”别看这高怀仁长得粗鲁,可这话说得文绉绉的,倒也有几分儒将的风采。
“哈哈哈哈,紫气东来?那是我们老祖宗的事情了。本王何德何能?竟敢当如此之厚赞?高将军?想不到你身为高丽人氏,竟对中华文化如此之了解,果然不负儒将之名呀”李范称赞高怀仁道。
“哪里?殿下谬赞了臣下的学问都是犬子教授的,他才是真正的儒将呢。”高怀仁倒是个直性子,夸起自己的儿子来也像夸别人一样,让李范和哥舒翰忍俊不禁。
“哦?令郎今年多大年纪?现在何处?”李范听说高怀仁的儿子如此优秀,倒也想见上一见,如果真是个人才,那么也许将来推荐给李瑛,也是他的机遇。这次李范西征,本来就是没抱着能赢吐蕃的打算,他抱定的主意是尽量死守,直到拖得吐蕃筋疲力尽时再说。但是如果真的有优秀人才的话,一个简单有限的计策说不定就会改变战争的走向。做为近年来最为无所事事的闲王爷,李范这几年史书、兵书之类的可没少看。
“回殿下话,犬子现在军中任职,已累积军功为裨将军,听说殿下要西征,就一直在大营为殿下绘制安西地形图,并且为殿下做详细标注,标明原来的城市人口、民族构成、经济、驻军多少以及被吐蕃侵占的时间,好让殿下有个详细的参考。”高怀仁虽然说话有些爱掉书袋,但是说起正经的倒也真不含糊。
“哦?令郎原来还是文武双全呀前方带路,本王要会一会这位少年将军。”李范突然对这高家小将感兴趣了,就想去看看他画的地图。
“哪里殿下过奖了”高怀仁虽然嘴上谦虚,但是依旧是笑得合不拢嘴,哪有父亲听人夸奖儿子不高兴的?
此时已是初春,但是玉门关内却还是有些寒冷,大营中的军旗在北风的吹袭下,刮的哗啦啦直响。
一列列的巡逻士兵走过,见到高怀仁纷纷行礼,远处的校场上传来一声声呼喊操练的声音,远远也颇为雄壮。李范也是练过兵的人,此时见到高怀仁带的兵军容齐整,也不禁暗暗点头。心中暗自想道,这高丽棒子虽然打扮怪异,说话滑稽,倒真是有些真本领,这些个军兵让他带的还真不错,若是西域大唐军兵尽皆如此,何愁不是吐蕃对手?
正寻思间,中军大营到了,高怀仁抢前一步开门,说道:“殿下,请”
“嗯”李范刚一进门,就见一名少年,穿着一袭白衣,趴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