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的部队,退回关外之后,立时成为了东三省最大的一股势力。按照东北**党人最初的预想,本拟驱逐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推举张绍曾或蓝天蔚为关外都督。但是,张、蓝二人都认为这不切实际。
原来,张、蓝二人的部队,同样是归属于北洋阵营,大部分军官也都是北洋军人,张、蓝二人虽然极力在军队里发展**党,但毕竟上任时间太短,根基太浅。蓝天蔚的属下,除了几个参谋官,就没有几个是自己的亲信。张绍曾做得好一点,也不过发展了几个管带一级的中下级军官,其中就有在另一个时空以“倒戈将军”的称号蜚声后世的冯yù祥。北方的军人不像南方的新军那样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士兵普遍都比较保守,多数士兵眼中,袁宫保的威信,也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张、蓝二人反复思量,在东三省公开倡议**的话,部下很有可能要分裂,而且东北的这个时候,赵尔巽也有了防备,**的条件并不成熟,只好暂缓打出**的旗帜。
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不愧是老狐狸,他在听到张、蓝率军即将退回奉天的消息后,立刻召来了一向受他栽培的张作霖,任命他为奉天巡防军统领,张作霖的基本武力一下子由七个营扩展到15营约5000多人。
张、蓝二人的部队虽然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但所部缺少战斗经验,真正打起来未必是久经战阵的张作霖巡防军的对手。
这样,张、蓝所部进入奉天之后,东三省就成为了两股势力相持不下的局面。于是,在奉天立宪派的斡旋下,成立了以赵尔巽为会长,张绍曾、蓝天蔚、张作霖为副会长的东三省保安公会。
随着南北和议达成,清室退位,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消息传到关外,东三省保安公会也随即改为奉天都督府,赵尔巽为都督,张绍曾、蓝天蔚、张作霖三人分任副都督。
王麟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忍不住微微兴奋,自己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终于bō及到了关外,虽然如今的奉天的形势只是一个脆弱的平衡,但只要**党人在当地扎下根基,慢慢发展,将来自己解决东北问题,就将更为容易。
……………………………………………………
不过,这个时候,举国最为关注的还是尽快建立南北统一政fǔ的问题,东北的通电并没有受到多少人的注意。
当差不多是举国一致要求定都南京的时候,孙、黄也不得不有所缓和,逐渐被迫同意袁世凯就在北京就职,条件是:(一)参议院电知袁大总统,允其在北京就职;(二)袁大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三)参议院接到宣誓之电后,即复电认为受职,并通告全国;(四)袁大总统受职后,即将拟派国务总理及国务员姓名,电知参议院,求其同意。(五)国务总理及各国务员任定后,即在南京接收临时政fǔ交代事宜。(六)孙大总统于交代之日,始行解职。
六条款项,电发到京,袁世凯哪有不允的道理,当即照复南京临时政fǔ,全盘接受,自此,纷争扰攘了半个多月的定都之争,终于降下了帷幕。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身穿旧军服,在北京外交大楼中(即前清外务部公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日,前清的旧官僚们也都按前朝惯例,向新总统排班谒贺,就连蔡元培等人也不得不杂列其中,鞠躬相庆。
次日,外国人的一份报纸如此报道袁世凯宣誓就职的一幕:“袁世凯入场,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向主席台,他体态臃肿且有病容。他身穿元帅服,但领口松开,féi胖的脖子耷拉在领口上,帽子偏大,神态紧张,表情很不自然。他用他那河南地方的古怪音调,口念誓词,效忠民国。然而,从他那不甚整洁的仪容上面,似乎显示了他蔑视这一重大典礼。反观其属下官员,多穿着着整洁的西式大礼服;他在军队里的主要助手段祺瑞,也是军装整齐,神态严肃,显得郑重无比。这一幕,是否预示着什么呢?民国在袁世凯这一‘政治强人’(前些日子的兵变,也许说明这个称呼是十分可疑的)的带领下,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是啊,民国究竟会走向何方呢?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心中,也都藏着这样一个问题。不过,南北统一的共和政fǔ,总算建立起来了,这应该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吧。
这个时候,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北京兵变的最大获益者袁世凯,他的内心之中却从此对他一手培植起来的北洋军有了戒心,他想不到自己才离开了三年,原来令行禁止的部队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不受约束,他开始有了在北洋军之外重新组建一支后备部队的想法,因而有了后来与梁启超相商调蔡锷入京的事,当然,这却是后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