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百问
    第一百四十九章一百问

    但不是马上就离开灵州的。(顶点手打)还有许多事要做,三州之地交接。就是九州之鼎,也不能这样运回长安,且不说没有本事,就是有本事,鼎基镶嵌着许多宝石,路上磕一下碰一下,会掉下来。

    当时设计是就料制器,少了一块相关的宝石,很难用其他的宝石填充上去,能填充上去,也不能保持原来图型的美观。

    所以组合以后,看有没有失误或者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后,还得重新拆下来,到长安后再次组拼。

    同时还剩下许多材料,这一次花费前后共计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万缗钱,还剩下许多材料,这些材料十分昂贵。王画将它处理,减少一些损失。另外还有各位工匠,有的工匠要遣送离开。还有的工匠必须留下来,到长安城后重新组装鼎器。

    他离开了灵州,但各个作坊留下了大量的股份,因此卖给一些大家族,还留下一些暗股分红。

    这也是王画真正不满意的地方。唐朝一个缺点,就是各大家族把持着太多的资源,可是王画非但没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反而在他手中,使各大家族继续壮大。唯一让他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利用这种优势,开始祸害海外的土著人。

    王画借着这时间,写了一篇文章,印刷了若干份,然后送到国子监以及长安各大闹市口张贴。

    文章开篇就说道:吾自幼喜猎书,无有大慧,唯记忆尚好也。幼时不知,然年长后,观圣人诸子之言,多有自相矛盾之处,吾不解也。今张贴此文,实乃余心中疑窦之处,望天下诸儒大贤,教吾乎。

    我不明白了,所以向天下的各大能本事的人请教一下。很谦虚的语气。

    然后将他的疑问一一罗列。

    第一个问题就是《诗经.大雅》里面说道,既明然哲,以保其身。《易经》里面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可是《论语》里面却说道,士见危授命。君子以杀身求仁,无求生以害仁。

    诗易可不是小经,乃是正规的经义,科考必修科目,所以不能否认它的话。《论语》更是读书人当作了宝典。诗易里面说保全爱惜生命是大德。但孔子却说道,舍身取仁是对的,不能因为贪图生命危害仁义。

    当时王画写这篇文章时,李持盈就站在身边,第一个问题就让她产生糊涂了。究竟是那一个是对的呢?

    于是第二个问题出来了,管子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吕氏春秋》里面却说道,夫子以食死者,欲禁天下食,悖矣。有以乘舟者死,欲禁天下舟,悖矣。有以固兵丧其国者,欲偃不在天下之兵,悖矣。

    管子对吕氏春秋,半斤八两。但管子说,现实使人疑惑,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想以预知未来,多看看历史。以史为鉴嘛。可是吕氏春秋里面却说道,不能因为有人吃东西噎死了就禁止天下人吃饭,不能因为乘船不小心淹死了,就禁天下人乘船,不能因为作战失败亡国,就取消天下军队。

    第三个问题是孔子说的,恶讦恶以为直。但三国著名大臣曹羲却说道,夫世人所谓掩恶扬善,君子之大义;保明同奸者,朋友雷同,败必从焉。

    孔子说敢谒发别人缺点是对的。但曹羲却说掩人之短,扬人之长是君子应当做的事。虽然曹羲不如孔子,可是他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曾经主修过《论语集解》。为什么不注意到孔夫子说的这一句话。

    《赵绝书》说,卖弄姿色的女子不贞洁,夸耀自我的士子不守信。《汉书》说,成大事者不拘于小节,行大礼的人无须谦让。

    《赵绝书》不及《汉书》,可在现在的文人中间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张良的师父黄石公说,务地广必荒,务德广必强,保护好自己的东西,能使人安份守己,贪人者残。这一句话让司马光很是赞同,也就是守成保守。

    但著名军事家司马错却说道,欲富国必广其地,欲富兵务富其人,欲王者必务其德。除了道德两个观点一致外,其他观点皆对立。

    《左传》说心苟无暇,何恤乎无家?《论语》说礼义不僭,何恤乎人言?也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可是有一句著名的古语又说,积毁销金,积谗磨骨,众羽溺舟,群轻拆轴。况且还有一个三人成虎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你没有做亏心事,小人反复的攻击诬陷,还得要倒霉。

    看到王画写到这里,沐孜李与李持盈皆是无语。

    孔子说君子不器,圣人智周万物。对这句话王画很不赞同的,不相信让孔子制器,他不如工匠,让他务农,他不如农民,让他作战,他甚至不如刘统。但王画没有反驳,通篇文章他皆没有评议,只是将这些圣人大贤的言论摘出来,让他们以子之矛对子之盾。

    所以下面又说到,列子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载形,圣职教化。

    虽然列子多是子虚乌有之事,可对这句话王画却十分赞同的。可他也没有说对,而是让这句话与孔夫子的圣人智周万物相针相对。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他又说,晋重耳之霸心也,生于曹卫;越句践之有霸心也,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覆身而尝逸者,则志不广。既然坦荡荡了,又何必要有野心,“思远志广”?

    唐且说专诸怀里藏着刀子刺杀吴王僚,天下人皆称赞他勇敢。西施穿着粗布衣裙,天下人依然称赞西施的美丽。可是慎子又说道:“毛嫱西施,都是天下最美丽的女子,但让她们穿上兽皮衣服,人们都会被她们吓走。可让她们穿上好看的细麻衣服,过路的人都会停下来欣赏。由此可见,美丽要由好衣服来衬托的,美女不穿漂亮的衣服也会姿色大减。”

    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可都夸大了一点。

    可是将这两句对立,又很让人无语。

    项梁说,先起者制服于人,后起者受制于人。兵书上也说,先人有夺志之心。也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秧。

    但周朝史官却说,无始祸,始祸者死,不为祸始,不为福先。不要做带头闯祸与享福的人。孔子也说做人要中庸。

    慎子说有德才的人屈从无德才的人,是因为权利太小,后者地位尊贵。所以唐尧是平民百姓时,连他的邻居都指挥不动,可是他做了帝王,就能做到令行禁止。可见贤德不服人,权势却能使人屈服。

    但贾谊却说,自古至今,与民结仇者,必然灭亡,而最后胜利者却是百姓。所以夏桀自称天父,商纣自称天王,老百姓依然责骂。可见权势不一定是最尊贵的,名号也不是最光荣的。

    辕固与黄生在汉景帝面前争执,黄生说,成汤与武王是通过杀害怕夏桀与商纣继位的。辕固说不对,桀纣荒yin无道,才使民心归顺汤武。这是不得己称王,是天命称王。但黄生却说道,再破旧的帽子也是戴在头上的,再新的鞋子不可能取代帽子的位置,穿在头上,而是在脚底下的。桀纣虽然无道,可始终是国君,以臣谋君,不是谋杀是什么呢?

    姜子牙说,惩罚严明,人会畏惧,畏惧就会害怕。奖赏分明,就会诱发人的贪心,贪心不足就会怨恨。所以君王治理天下,不能让臣民看到他的喜好。不能说不对,无论那一国开国立朝,诸位功臣都争过功劳。

    文子却说,明罚则人震慑,赏无度才是不领恩的真正原因。因此,诸葛亮也说,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蜀国于是大治。

    文子说,人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行也。故人君好勇国家多难,人君好色,国家昏乱。然而秦王却说道,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以远思虚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前者要求百姓不要跟着人君跑,后者则是要求人君主动做出表率。

    孔子说,不患无为,患己无立。等到他困于蔡陈之时,学生子路见他说道:“以前总是听先生说,积善者天报以福。今天先生积义怀仁久矣,为什么落到这个田地?”

    于是孔子又说道:“子路,我来告诉你,你以为善人必有善报吗?那么伯夷与叔齐就不会饿死首阳山。你以为智慧的人一定会被人相信吗?那么比干都不会被人挖出心来剖心验证。你认为忠臣一定有好下场吗?那么夏桀的忠臣龙逢就不会被斩首示众。你以为忠告一定会有人听吗?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夫差杀害了。学识渊博又有深谋远虑的君子,因没有机遇被终生埋没的人太多了,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零零总总的一百个问题,达到七千多言。

    全部用圣人之言或者贤者之言,针锋相对,甚至用他们自己的话对自己的话。

    一个个刁钻之极。

    王画不是宋宗元,与赵蕤,现在他声震天下,可以说天下间也只有李旦父子、太平公主与他,这四个人最为显目。

    这篇文章到达长安,立即被传颂。

    但这也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比如用孔子贬低列子,维护孔子,可不能用孔子贬低孔子本人,于是一些大儒想办法替这些自相矛盾的问题释疑,但这些矛盾太对立了,无论他们怎么释疑,都无法使人相信。大多数读书人则是一脸的茫然。

    王画这样做,都不是贬低各位诸家百子,而是有意将这些矛盾放大起来,让大家看到,即使是诸贤也有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

    连诸贤的话都未必是真理,他写在丝缂上的话,也能怀疑,但就不好用诸贤的话来怦击王画。

    三月底,王画终于离开灵州。

    来的时候困难,去的时候容易。

    说到底还是汉白玉太庞大了。

    虽然现在汉白玉一个个雕刻成型,更不能有半点闪失,可没有任何山道了。沿着黄河而下,再从渭水进入长安,到壶口的地方,重新跑旱船。也就是从河水上上岸,到下游水势平坦的地区再下河。

    这个更好办,还是由木筏子,不然巨大的重量,有可能在渭水与黄河上游,就开始搁浅。

    宽大的木筏子下面安着一个个轮子,直接从作坊里面将鼎基装上木筏子,也就是各个大木料组成了浮船上。然后拓宽道路,黄沙铺道,用马拉、人推的方式,在河口将坡度放得很平缓,直接将木筏子推到河中。

    遇到陡峭的河流后,也是用这种方法上岸,然后再下水。

    再加上顺流而下,因此速度很快,在四月十八,这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了长安。

    李旦带领文武群臣出城迎接。

    无论王画与朝廷有什么过节,或者他藐视朝廷,但现在王画将西北全部交了出来。虽然移走了许多百姓,但留下的是一个富裕的西北,一个欣欣向荣的西北,再加上他在诛杀诸韦的功绩,对王画也没有什么恨意。

    而且九州之鼎的象征意义格外隆重。

    因此,李旦父子、太平公主,以及诸位宰相,文武大臣,凡是长安城中入品的臣子,全部来到渭水前。除了他们,更远处,有许多百姓,在远远围观。

    但让他们十分失望,巨大的木筏上皆蒙着黄色绸布,看不到任何一件东西。

    王画与各位寒喧了几句,语气很冷淡,包括对李旦在内。倒是李持盈十分地欢喜,与她父亲以及李隆基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王画挥了一下手,船队继续前进,这是顺着永安渠,直接入城的。在去年秋后水势低落时,王画授意,让李旦将永安渠拓宽,因此顺风顺水地进入了城中。到了敦义坊,再次拉上岸来。

    围观的人很多,可是依然还是没有一个人见到鼎器的真面目。

    敦义坊接近城南的安化门,地广人稀,因为占地,所以王画选择这里,不会扰民。但让李旦改成了九鼎坊。

    虽然王画其他的没有说,李旦很慎重,将一坊百姓腾了出来,中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