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一过年,吕夷简马上就拿本要弹这位不务正业的新科探花郎了。
吕夷简奏章里言道:“此人虽有才华,然恃才高傲,全不以功名为念。方中龙头榜,尚未实授,便日夜留连ji馆,大失官箴。若用之这官,恐士习由此而变。”奏折里当然也附着那张柳三变的作品了,为了增强效果,他抑扬顿挫的将那首《西江月》向群臣诵了一遍。
好家伙,新科两位进士,一个大发国难财,另一个不务正业流连ji馆,这大宋的风气是怎么了?一时之间,金殿之上议论之声纷然,大伙都等着官家发话怎么处理呢。
其实吕夷简并不太清楚有许多军中要员正在串联着要向高文举报复,更不知道文官们也抱成了团打算阻止高文举入朝为官,他之所以弹劾高文举,完全是为了吸引官家的注意力,目标却是后面那个柳三变。他知道高文举在官家那儿正得宠呢,就算再夸张些的罪名恐怕也摇不动人家,可这里一次告两个,你放过一个,总得给个交待吧?这么一算,柳三变就算插上翅膀也飞不掉了。
他这主意打的挺好,却一不小心将文武两帮尚未完全统一的“倒高”行动给影响了。年假期间这些官员们互相都做了通气,就等着过了年之后各衙开始办公就着手开始准备高文举的黑材料,然后一家伙把他打的翻不了身。为了不过早打草惊蛇,大家这次朝会上,关于高文举的话题都尽量的避免提及。
吕夷简这儿冷不丁的来了这么一手。一下子把大家都给弄晕了,文官那边以为是武将们挑的头,武将们以为是文官们下的手。却没想到人家吕夷简身为吕蒙正相公的亲侄子,从来也不屑于和他们这些人拉帮结伙,一直都是独来独往的。
由于文武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手上有了什么底气才让吕夷简挑的头,也都抱了静观其变的打算做起了冷眼旁观,并没有谁上前为参劾高文举的事再做补充,这就让皇帝那儿有了借口。
赵恒笑着说,那批火器的通关都是他亲自下的令,让内卫们护送的,何来官*商*勾*结一说?至于说到五百两银子一枚,更是无稽之谈,人家这些火器压根就没向朝廷要过一文钱,你怎么能说人家是赚黑钱要胁朝廷呢?再说这个高升客栈的经营项目,你就有些过火了,人家照章纳税,明码标价,又不是欺骗消费,大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公平买卖,你说人家巧立名目就不对了。
再说你担心高升客栈的高消费会带坏社会风气,就更不对了。难道你吕卿家认为,我大宋的官员们个个都是贪图享乐以致于会贪赃枉法的人吗?人家手上有几个钱,吃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也是人之常情,乃是无可厚非之事,你总不能盼着我们大宋全国上下都过穷日子才舒服吧?
说到这里,赵恒索性把话再说的明白了一些,高鹏身负秘旨替朕巡守边关,所立功勋有目共睹对人家的赏赐还没定下来呢,这儿就急着下黑手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这么做以后还让旁人怎么为国效力,为朕尽忠了?着有司尽快拟定对高鹏的赏赐出来,以后再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再寻高鹏的不是,否则严惩不贷
得,吕夷简的目的是什么且不忙说,他这误打误撞的一手,一下子就把过年期间这么多位大人辛辛苦苦布局筹划做的那些准备全都给打了水漂,陛下这儿都定了调子了,大家再去边关收集黑材料好像也没有什么具体意义了。一下子,吕夷简马上被这些人当成了高文举的同伙,认为他这是替高文举以退为进的破大家的局呢。许多人悄悄一讨论就发现,吕蒙正便是当日高文举的主考官,吕夷简又是吕蒙正的亲侄子,那么这两人一伙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吕夷简还不知道自己为了一时气愤居然得罪了满朝文武,依然在那等着官家对柳三变的发落呢。
有那纸《西江月》为证,柳三变的艳名又太过响亮,这事实在是没什么值得再研究的了。赵恒思前想后,回批了几个字,着有司拟旨,自己一甩袖子退朝了。
等到奏折发还之后,吕夷简看到上面的御笔批词:“柳三变不求富贵,奈何将富贵求之?任作白衣卿相,花前月下填词。”脸上浮出一丝笑容,你不是要做白衣卿相么?御笔钦封的行不行?我倒要看看你柳七还求不求人富贵
再次感谢书友【一班人我不告诉他】的打赏支持。
今天早早更新,拜求各种有力支持。订阅啊,有木有票票啊,有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