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吉祥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384章 再战的无奈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化龙原也不是患得患失的胆小之辈,既是被张博虎连番设计给打怕了,又是对杨耀战死的惨烈景象心有余悸。于化龙与沈重脾性相投,暂时私下里也只与他说得上话,大军出城之前便将心中的担忧对他说了。

    沈重为人扎实稳重,并不等于愚蠢:“将军无须多虑。大帅早已明言,筹谋两战的阶段性目的,是为了将我军推进至随州城下。南楚文武不睦,各怀心思,楚军避而不战,试问如何向楚帝与朝堂上下交代?即便张博虎有这个想法,文焕章也绝对不会答应。如若楚军不战而退,我军兵不血刃,又何乐而不为?”

    夏军冒雨出了襄阳,杨致不着甲胄,浑身被淋了个透湿,策马挺立在中军帅旗下,虽极显另类,却也神威凛凛。

    往南行进了大约五里,路边有一块状若小山的巨石,可称是襄阳城外的一处天然地标。杨致心念一动,勒马停步,吩咐道:“取一面帅旗来。”

    中军校尉龙雨闻言,赶忙亲自取了一面帅旗,不解的送至杨致手中。杨致拿在手上掂了掂,调转旗杆,猛然全力向巨石掷出。只听“夺”的一声闷响,帅旗竟是径直插入巨石深逾尺许!

    身旁一众亲卫与诸多将士不禁目瞪口呆:传闻大帅勇悍难敌,果不其然!

    众人尚未来得及回过神来,杨致朗声道:“若不得胜,誓不拔旗!”

    两万大军首尾相接。杨致插旗立誓之举,很快传播开来。登时全军士气大振。有这么个猛人亲身领军出战,焉有不胜之理?

    两军交战。互派细作与哨骑斥候刺探军情乃是常事。如今襄阳至随州相隔数百里的区域内,夏楚两军互呈犬牙交错之势。成建制出兵数万的军事行动,对敌方的战役意图虽不甚了然,但出兵规模、时间与领军将领等情况却无秘密可言。

    当日张博虎为了成功用计设伏,事先肃清了随州外围的楚军哨骑,纵然是利用了夏军大意轻敌的心理,其实也是花了很大本钱的。如今若想再度依法炮制,已是绝无可能。

    出城大约四十里,哨骑来报:楚将张灿领兵五万迎战大帅。于东南方向距离我军一百二十里处结阵以待。

    兵力悬殊,以寡击众,通常难有胜算,这是常理。龙雨惊道:“大帅,差不多是三个打一个啊!这一仗恐怕不是那么好打吧?……大帅,是否遣人回城,命于将军带兵前来增援?”

    “你若怕了就回去。”杨致冷冷道:“你这憨货,居然知道人少打不过人多,真是难得。打仗不能只靠人多。还得多用一用脑子!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怕的是楚军,不是我们。”

    旁边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襄阳边军裨将插言道:“禀大帅,我军前哨部队距离随州仅有百余里,至襄阳沿线驻有两万兵士。楚军虽出兵五万。但与我军对阵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三万。楚军结阵之处,正好位于襄阳至随州的中间地点。这恰恰说明,楚军既担心遭遇我军包抄突袭。又留余了撤回随州的退路。我军与楚军兵力大致对等,无须派兵增援。以免堕了军心士气。”

    襄阳边军之中竟有这等头脑清醒的人才!杨致嘉许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帅,末将名叫钱放。”

    “钱放?这个名字我记下了。等打完这一仗。你便去沈将军麾下效力吧!”

    不想这个钱放一口回绝道:“末将多谢大帅抬爱,但末将不想去沈将军麾下效力。”

    沈重、卫飞扬、陈准奉命组建三个重兵集团,粮秣军械一概优先配备,全军皆知。别人想去还不一定去得了呢!

    杨致将钱放拨至沈重帐下,正是看中了他三言两语之间表现出来的胆大心细,有意把他当作沈重的副手培养,以便二人互补长短。之所以没急着晋升许愿,是因为还得看一看他的真本事才行。

    不以为忤的问道:“这是为何?”

    钱放从容答道:“禀大帅,原因有二:其一,末将不愿因言幸进,只要真刀真枪的奋勇杀敌,相信大帅与诸位将军定然不会埋没末将。”

    “其二,如若大帅当真看得起末将,就放末将去卫大将军那里。末将自十六岁从军便是卫大将军麾下士卒,不料不到半年,卫大将军就奉召回京了。末将此后几经选调,从金陵辗转来到襄阳边军。末将对卫大将军衷心钦服,未能追随建功,一直引为平生憾事。”

    原来是卫飞扬在金陵勇毅大将军任上的旧部。攻灭南唐之后,夏军几无大战。钱放在七八年间由一介士卒升至裨将,晋升已不算慢了。由此可见,此人才智不俗。

    卫飞扬当年的往事过于敏感,杨致也不愿多提:“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的。那就放手好好干吧!”

    随后传令:全军照常行进,未时造饭,戌时扎营。明日巳时结阵,与楚军接战!

    楚将张灿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