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北上犹如流水,忍不住老怀弥慰地感叹这个国家正自一步步繁荣起来。
到了河南境内后弃船就岸,之后的一路对杨定国来说就辛苦了,但离长安越近,他的精神就反而见旺,一路不停地对孙子杨华说:“这点路途,算得什么!想当年我们越过碎叶沙漠,三打怛罗斯,偷渡讹迹罕,一边和回纥人打仗一边翻过葱岭,九骗疏勒守军,大破回纥,那才叫天险畏途啊!这些路途,算得什么!”
他人老了,有些记忆都开始混乱,这些年有关安西唐军东征的故事越说越兴盛,当然随着口耳相传传奇色彩越来越多,写实色彩反而缩减,杨定国等这一帮安西老人闲来无事最喜欢在茶楼酒馆听变文说书的,作为安西唐军万里东征的亲历者,一开始不免私下指点一些说书人胡编乱造的地方,到了后来听得多了,连他脑中的记忆也被篡改了。
杨华年纪小,眼看本来病体恹恹的爷爷一路上精神越来越好心中高兴。却不知道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了。
车马进入关中平原后又转水路,逆流而上,不久便到达长安附近。杨易、郑渭、郭汾等人陆路而来,后发先至,已和张迈在码头等候了。渭河南岸,依照军阵站立了数千人——这已是天策大唐全境能赶到的所有人了。其中有数百人已经白发苍苍,又有上千的幼稚小童,一些少年在远征路上尚在襁褓之中,如今也都已经长大成人了,那些十来岁以下的孩童更是东迁之后才生下的新一代。
郭洛、杨易、郑渭和鲁嘉陵各带一名子弟,将杨定国连人带床从船上抬了下来,张迈和郭汾以及长子、世子,率领所有安西旧部,在码头上齐声高呼:“请副大都护阅兵!”
副大都护!
安西副大都护!
这是杨定国在西域时的本官啊!
杨定国知道自己的身子不能大喜大悲。强忍住了只是两眼泪水长流,一些安西老人却已经嚎啕大哭。
这哭不是悲伤,而是一种人生期望得到终极满足的感动。
想想当初困于绝域时,郭师道号称安西大都护、杨定国号称安西副大都护,却只有一座小小的新碎叶城,那时候窃称大都护连自己私下都觉得可笑。然而现在还有谁会窃笑?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安西大都护、副大都护的称号更成为当朝最荣耀的头衔之一。
现实总能修改历史的,子孙争气了会连带着让祖宗也越显伟大。子孙不争气了会连带着连祖宗的历史评价也被拉低,文艺复兴后的希腊罗马是前者。甲午战败后的周秦汉唐是后者,然而在这个时空,或者一切都将改变了。
——————————
前唐末年,长安被毁。
近期刘知远进驻之后,增筑了不少防御工事,如今的长安城比起隋唐时八水环绕、万国来朝的盛景已是面目全非!
然而这并不妨碍数千安西旧部对的缅怀。
长安。长安,这对安西唐军来说乃是一座心目中的圣地,不管她当下的面目变得如何,在所有唐人的心目中她永远是这个国族不可替代的精神之都!
刘知远的部属已经被郭威全部清出三百里外,现在的长安城已经全是新唐军队之天下。对于那些新建的工事。众人不屑一顾,直接奔往最西北处残存的前唐城墙。
杨定国在张迈和郭洛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跨下床来,叫了张迈一声“特使”,又看看郭洛,已经蓄须的郭洛看起来更像中年时的郭师道了,不知是特意还是迷糊,他叫了一声“大都护”,然后整个人忽然匍匐在了地面上,撮一把老城墙风化了的泥土微尘,含在了嘴里,猛地放声大笑道:“长安!长安!我们回来了!老兄弟们!你们看见了不?我们回来……了……”
他的笑容猛地僵住了,整个人就此不动,杨易已明白怎么回事,保住了父亲放声大哭,边哭边笑,边笑边哭。
张迈扶着杨定国的遗体,看看郭洛,看看杨易,看看郑渭,看看鲁嘉陵,再看看薛复、李膑、石拔、石坚、慕容春华……看看自己的子女,看看奚忠、郭嵩、杨华、奚忠……
老一辈的领袖已经逝去,而新一辈的继承者也将长成。
脚下的长安已是承载昨日荣光与苦难的土地,而近海的那座新都将开启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他拔出了横刀,开始在这堵经历了无数战火依然屹立的旧城墙上,刻上了曾经在西域新碎叶城断壁颓垣中所刻的那十六个字:
大风狂飙,席卷万里,炎黄在处,即为大唐!
——————————
(全书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