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男才女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2/2)
政府放在眼里,楚国的政治日见**,对中央政府的政令也是阴奉阳违,甚至当做是耳边风。

    汉景帝二年,刘戊这种嚣张的性格终于为他自己惹来了大祸,当时,刘邦唯一在世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太后病逝,举国服丧,可刘戊却不把中央政府的政令放在眼中,也没有将君臣间必须遵守的礼仪放在心中,在服丧期间他不仅饮酒享乐,还出了私奸的丑闻,被他的政敌告发到中央政府。汉景帝当然是恼火万分,不过鉴于与刘戊的堂兄弟之情,也考虑到当时全国的政治形势,刘启并没有采纳部分大臣借着这个由头诛杀刘戊的建议,但为了能够削弱作为东南第一繁华之地——楚国的势力,汉景帝决定减小刘戊辖区,下旨收回了东海郡。

    当时各地藩王和中央政府间本就存在冲突,这次削地行动直接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感觉自己被削了面子的刘戊便与吴王刘濞通谋造反,并且诛杀了劝阻他这一愚蠢行为的忠直大臣。终于在汉景帝四年起兵起兵响应吴王刘濞,向中央政府竖起了反旗,这便是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承平已久的徐州再次被卷入了一片刀光剑影之中。

    刘戊等人的叛乱最终没有成功,汉景帝以周亚夫为将,统领中央兵马,与梁王刘武合作,截断了七国联军的粮道,仅三个月,便击溃了七国联军,吴王战死,刘戊逃回彭城后,彷徨无计,最后被迫自杀。从此以后,再被封于徐州的楚王就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只吃俸禄,其实和郡县无异了。

    夺取了楚王一系在徐州的所有权力后,汉朝中央政府便开始经营吴地,这时的徐州作为南下的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不管是打仗还是开发新地区,都必须得有车马交通的。徐州以东是沂蒙山区和苏北泥淖之地,徐州以西则是高度落差达四百米的大别山麓,再向西则是巍峨秦岭,南北一条路,只有经徐州北上南下,故黄河更是穿越其中,随着中央政权对南方开发的不断加深以及中央政治中心的不断东移,到东汉年间,徐州地区已经成为了扼制天下,贯通南北的枢纽之地,战略要冲,兵甲所必争之地这顶大帽子也就牢牢的戴在了徐州的头上。而自从有了这么个头衔之后,徐州也从此把文化之地的帽子甩入了屁股后面,一心一意的作为尚武之所在屹立于中华史册上了,好象徐州百姓的安生日子也就就此打住了,南来北往的马蹄铁甲始终贯穿着徐州以后的整个历史。

    到了陶谦出任徐州刺史时,已经是中平五年了,当时青、徐两州黄巾复起,攻打郡县。朝廷以陶谦为徐州刺史,镇压黄巾军。这是陶谦成长为汉末军阀的重要一战,在这场战争中,陶谦收到了孙观等人为将。击败黄巾后,他的功绩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被准许在徐州开府建牙,境内晏然。陶谦趁机上表为自己手下的将领们讨来了一份封赏,让孙观等黑户身份上转为正规军将领,由此最终拉起了自己的军事班底,有了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在解决了军事问题之后,陶谦也体现出了其优秀的政治能力,为了解决黄巾动乱之后赤野千里,民无就食之地的困难局面,陶谦下令进行屯田。他先上表请封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而后与陈登一起安抚流民,重新丈量土地,修缮水利,对耕种有成之人予以重赏。在他们的努力下,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陶谦到任的次年,徐州获得大丰收,收获“粳稻丰积”,直接解决了百姓和军队的吃饭问题,而徐州的民心政局也从此平稳下来。

    董卓作乱之时,陶谦身为大汉一州守牧之重臣,出于对中央政权的最后一丝眷念,也为了巩固自己在各地诸侯中的地位,陶谦也统领一部徐州兵参与了诸侯讨董的盛会。不过,这个时候的陶谦那已经是滑不留手的老油子了,多年来的政坛沉浮让他拥有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从刚刚到达诸侯会盟之地,他便察觉到各地诸侯面和心不合,名为讨逆,实为扩充自己的实力。作为大汉十三州中唯一还算安定富庶的徐州,此时自然也成了各地军阀所关注的对象。

    面对这种情况,陶谦也不动声色,在这个讨董过程中,他不出头,不出策,不争名,不夺利,竭尽所能,将自己变成一个透明人,已达到让诸侯暂时忽略自己的目的。他的手段是成功的,被董卓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各地诸侯在大战开始之后,确实是暂时淡忘了陶谦的存在,等董卓焚毁洛阳,迁都长安,讨伐军取得表面性的胜利之后,陶谦便把握住时机,第一时间领兵退回了徐州,因为他的机警,躲过了诸侯间后来的彼此倾轧与吞并。

    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大汉十三州遍地烽火的情况下,徐州却在陶谦的苦心经营下太平无事,四方流民移依徐州的也日益增多。对那些自相兼并的诸侯来说,“百姓殷盛,谷米封赡”的徐州无疑是一块大肥肉。为了自保,陶谦必须在乱世寻求盟友。开始时陶谦想拉拢刘备、韩馥这两位北方雄杰之一为外援,可这两位如今正在死掐,而且有传言说刘备在原幽州牧刘虞身死的事情上有嫌疑,韩馥现在又神神秘秘让人摸不清头脑,综合考虑一下,陶谦也只好放弃了。

    拉拢北边那两位不成,陶谦又把目光转向占据了兖州的曹操。曹孟德在讨董一战中表现不错,很有点汉室忠臣的架势,而且讨董之战后,他的实力大幅增强,如今说得上是兵多将广,若能引为外援,也可保的徐州平安。于是陶谦便想借着送曹嵩的机会,向曹操示好,可没想到,所派非人,这马屁没拍上,倒是一脚踹在了曹操这匹烈马的命根子上,从而为徐州引来了这场近千年来罕见的大浩劫。

    徐州兵虽然英勇,却没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兖州军,陶谦虽然也有些军事才能,却敌不过被愤怒染红了眼睛的军事奇才曹孟德。一时之间,徐州境内遍地狼烟,处处烽火,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来的富贵安逸之乡,一夜之间变成了白骨遍地的修罗场。曹操大军在复仇、劫掠旗号的引领下,势不可当,先后攻拔十余城,先克广威,夺泗水,与陶谦军队战于彭城,一场大战下来,面对上下眼珠子都快冒血的曹军,陶谦军大败,其只得逃离彭城,退保东海郯城据守,曹操乘机又破彭城,傅阳沿途之上,不禁杀戮,那些无辜的徐州百姓都遭了操军毒手。

    其后曹操向东北攻费、华、即墨、开阳,陶谦于郯城一面调兵遣将救援被曹军围攻诸县,一面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可如今曹操兵威正盛,那些诸侯那个愿意无缘无故的去触这个霉头,到时候救援不成,说不定还得把自己也给搭进去眼见援兵不至,而曹操大军兵锋已经来到郯城之下,四面合围,日夜攻打,所幸郯城作为徐州治所,在陶谦多年经营下,城池坚固,粮草军械颇多,曹操几次进攻不下。只能将城池为主,双方陷入短暂的对峙。可陶谦知道,如果再没有援军,徐州城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问题是,自已现在还能向哪里去寻求外援呢?V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