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令召来几个心腹侍卫,手拿刀剑,直奔后宫去了。
过了一个多时辰,朱传宗总算将拦路的敌军打散了。他担心汤治的安危,一马当先,率众朝皇宫杀去。刚到午门,远远便看见皇宫里突然冒起大片的火光,不由更是着急,不知道孙虎到底救下汤治没有。
朱传宗冲进皇宫,四处寻找。这时候皇宫里也是一片大乱,宫女太监四散奔逃,到处都是火光和乱军。正着急间,孙虎带人从后宫迎了过来。只见他满身是伤,头脸上到处都是血迹,显然是经历了一场恶战。还没等朱传宗问话,孙虎已经哭着跪倒在地,哭叫道:“末将该死,保护来迟,皇上已经遇害了!”
朱传宗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大叫一声,从马上跌了下来。
众人急忙上前搀扶。朱传宗想起汤治当初与自己布衣相交,志同道合,又对自己有好几次的救命之恩,现在竟然被害,不由心如刀绞。问道:“皇上是怎么被害的?”
孙虎道:“是庞来孝那老贼带人将皇上缢死在后宫的。”
朱传宗怒道:“庞来孝那老贼在哪?我要将他碎尸万段!”
等众人来到庞来孝所在的宫殿,不禁都有些吃惊。只见宫殿高台上铺满了柴火,庞来孝穿着皇袍,披头散发地站在中央,身旁摆着大堆的金银珠宝。
他看见朱传宗冲进门来,狂笑道:“朱传宗,老夫有生之年当了几个月的皇帝,也没什么遗憾的了,不过你再也没有机会杀我了。哈哈哈哈!”
说完将手里的火把一扔,柴火飞快地燃烧起来,很快变成了熊熊大火。
庞来孝在火中惨叫了几声,就没有声息了。朱传宗看着熊熊的火光,心中的怒气虽然没有平息,但是也别有一番感慨。庞来孝是烈火神君下凡,跟朱传宗两世纠缠,从天上斗到人间,到今天终于做了个了结。平生最大的对手死在面前,朱传宗心中难免也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
宫中的大火烧了一夜才扑灭。朱传宗派兵四处巡查,很快平定了京城的动乱,然后召集文武百官,在大殿议事。
当然庞来孝的死党,如曾怀顺等人,都已经被抓的抓,杀的杀。此时在场的大臣,虽然也都被迫向庞来孝称臣,但是都是被胁迫的,朝廷未来的运转还要靠他们来维持,因此朱传宗也就不再追究他们的附逆之罪。
国不可一日无君,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册立一位新皇帝。
但是汤治已死,他的儿子也早被庞来孝杀了,连明宗皇帝的其他子嗣,凡是皇室的直系血亲,基本已经被杀光了。皇族里仅存的几人,都是皇家的远亲,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因此众人争论了半天,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大臣们被庞来孝的威吓怕了,都怀疑朱传宗是不是第二个庞来孝。他现在手握重兵,在军队和民间都有极高的威望,加上朱家以前的势力,比庞来孝当初还要强盛得多,他若是想当皇帝,也不是什么难事。现在自己等人要是推举别的皇帝出来,若是惹朱传宗不高兴,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争论了半晌,有个自作聪明,想要讨好朱传宗的大臣就提议,皇族的血脉已经绝了,正好朱传宗大人乃是先皇汤治的结拜兄弟,论理也是皇族中人,现在又有匡扶社稷的大功,正是继承皇位的不两人选。
他这一起头,顿时就得到了近半数大臣的支持,大家跪倒一片,都叩首道:“请朱大人顺应天命吧。”
那领头的大臣心里暗自得意,心想自己这算是拥戴之功,将来朱传宗当了皇上,自己的荣华富贵那可就是不可限量的了。
哪知道朱传宗本来就没什么当皇帝的念头,现在因为汤治的死,心有愧疚,正在伤心。听了这话,不禁大怒,喝道:“把他赶出去。谁再说这种大逆不道之言,一律治罪!”
一些忠直的大臣方才还在担心,一看这情景,都是暗自点头,心想:“朱大人不愧是国之栋梁,品德高尚,可比古代的圣贤啊!”
黄天佑早先被庞来孝罢官下狱,关了两年,朱传宗刚把他放出来,官复原职。他一向德高望重,是有名的忠臣,这时站出来提议道:“众位大人难道忘了,先皇还有血脉的吗?媚妃娘娘生有先皇的遗腹子,如今就在京城!难道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吗?”
众人如梦方醒。汤悔还没出生,媚妃就被打入冷宫。汤治知道其中的内情,虽然没有伤害他们母子,但是也没有公开过他皇子的名分。后来被朱传宗救出京城,一直留在军中,大臣们一时想不起来,也不奇怪。
众大臣多半都听过汤悔是朱传宗儿子的传闻,便都齐声赞同,都说当今世上能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媚妃的儿子汤悔了。其实这样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一来汤家的江山保住了,大臣们在青史上不会留下骂名;二来立汤悔为皇帝,朱传宗是一定同意的,总比朱传宗自己登基要好得多。
朱传宗原本没有想那么多,见大臣们众口一词让宝儿登基,心中也是大喜,也就应了。心想:“世事真是难料,我的儿子竟然要当皇帝了?”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自然是媚妃了。她不知道朱传宗不想当皇帝,还以为朱传宗是为了儿子才放弃皇位,不禁又是甜蜜,又是感动,柔声道:“你对我们母子真是太好了。你放心吧,将来我们什么事都听你的。”
朱传宗道:“不过宝儿当了皇帝,你就是皇太后,以后就要常居宫中,不能跟我住在一起。而且政治最是黑暗险恶,当皇帝也未必就是好事情。不如我再想办法……”
媚妃笑道:“宝儿能当皇帝,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至于我,以后咱们还像以前那样在宫里相会,谁敢说什么呢?为了儿子,受什么委屈我都不怕。”
朱传宗心想:“权势真有那么好吗?只怕不一定。”
可是汤悔当皇帝的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媚妃又这么支持,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转日便举行登基大典,媚妃被封为皇太后,汤悔身穿皇袍,由她抱着,坐在宝座上,接受众臣的膜拜。朱传宗站在众臣之首。他因为立下大功,媚妃,这个时候应该叫皇太后了,特意赐予他见君不跪的权利,因此只是微微弯了下身子。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汤悔实际上是他的儿子,哪有爹跪儿子的道理?当然老百姓都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都是羡慕朱传宗位高权重,尊荣无比。
这时皇太后颁布旨意,开始对功臣进行封赏。第一个受封的便是朱传宗。他走出列来,躬身听封。宜读旨意的太监道:“朱传宗诛除奸贼,匡扶社稷,品行高洁,贤德闻于四方。特封为摄政王,兼任左丞相,在皇上亲政前,掌管全国政事,另敕封尊号为亚父……”
刚念到一半,突然被汤悔一声叫唤打断了。
汤悔如今已有两岁,他天生聪明,小小年纪已经能读书识字,而且明白很多事理。不过他毕竟年幼,看见这么多陌生的面孔,这么大的场面,不由也有些害怕,一眼看见最熟悉的人站在面前,仿佛找到依靠一样,一时就忘了媚妃平时的吩咐,向朱传宗叫道:“爹!”
满朝文武听见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