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三章 他的影子(2/2)
了能遏制炮击之外,而且因为宽阔所以能布置更多的城防火炮,以及军伍的防守队列。至于以前突出城墙外体的马面,全部改成棱形的炮台。这些炮台的火力可直可横,特别是横向射击,利用霰弹就能完全封锁城墙外体,敌人想蚁附攻城,那代价无法承受。”

    阎应元沉默良久,才道:“以前,阎某听闻吴淞城在满清贝勒尼堪的数十门火炮连轰数月之下,仍然屹立不倒,当时阎某不信,现在信了。只要这种铳城城内有足够的火药,有足够的存粮,敌方想要破城,简直是妄想。如果当初江阴有这样的城防,任那博洛有多少人马,也只能望城兴叹啊。”

    阎应元接着又道:“但是要营建这样的铳城,时间长,代价极大,而且太倚仗着火器,需要足够的弹药。如果守到最后,守城火炮没有弹药,那就是烧火棒,这低矮的城墙根本不足倚仗。”

    高旭道:“这种新式战术,打的就是后勤。这次在吴淞、江阴两缴获了清军大量的红夷大炮,我们可以重铸一批机动性强的大小破虏炮。但是我们所需的煤铁资源都需要从外地采购,火药的产量也是最大的瓶颈之一,因为没有足够的硝土。我们的火药来源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除了自制之外,大部分从清军手中缴获,从广东、澳门等地重金购买,甚至在海路上红夷海盗手中黑吃黑。去年吴淞一战,几乎掏空了我们火药库存。”

    阎应元沉思片刻,道:“如果我们今年计划光复苏常两府全境,一定要趁着春季之内,鞑子顾忌天花发起反击。入夏之后,鞑子肯定卷土重来,在常州必有血战。所以,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这个问题我考虑过,大约到了三月份,我们便会有足够的火药存量进行一次战役。要说起来,满清的瓶颈在于他们的人力,则我们的瓶颈则是在于资源不足。当然,我们的瓶颈是可以突破的。”

    高旭又道:“至于营建,这种铳城可以在旧式高大的城墙上改建,削矮,加厚,那些城楼、马面也可以改建成棱形炮台。吴淞、嘉定两城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改成铳城的。凭着吴淞、嘉定两城棱堡改修的经验,我已下令成立专门负责土木营建的辎重营,称之为工兵营。除了在旧城上改建铳城,已可以在战略要地新建相当于中小型哨所的铳堡,由一个哨队负责,作为城外的据点。”

    其后,高旭又领阎应元参观了同盟军火器军械的核心动力——高氏工坊。对于阎应元,高旭几乎毫无保留地把高氏工坊的核心技术向他展现,包括能造出望远镜的玻璃坊,自生火铳的生产线,火炮的铁模铸法,水力机械技术,还在实验中的水泥技术,以及种痘所的牛痘疫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铁模铸法,其法不仅仅用于铁模铸炮,还用于印刷的活字技术。

    高旭重视教育与宣传,这就与印刷业息息相关。

    传统的印刷业虽然也是活字技术。但那些木、铜、锡、铅活字,竟然都是工匠一个个刻制出来的,而且磨损也很快。这种低效的制造成本自然让书籍的普及成本极高。

    当新式的铁模铸法一旦用于活字技术之后,印刷生产力就得到革命性的提高。

    只要铸出一个字的铁制阴模,就可以浇铸出无数规格大小统一的铜、铅活字,哪里用得着工匠费心费力地一个个去刻?所以,只要出一套字模,活字就能大批量产,迅速推广使用。这就是为什么同盟公塾里的学生能人手一本课本,而且同盟会的中华报能在短时间大批量出刊的原因。

    同时,高氏工坊出品的普通书籍也声名鹊起,不仅售价便宜,而且字体工整,规格如一。印刷业在江南素来发达,但高氏工坊在印刷领域的冲击,为高氏带来大批利润的同时,也迫使苏州大批印刷工坊倒闭。

    书籍的普及,使得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这就大大加速了教育的普及,读书将不再为高门大户专享。这大大加速了对民智的启蒙力度,这要是放在以前,这简直不可想像。

    所以,整个上午,阎应元被工坊里的见闻震撼得麻木了。

    他的震撼,不仅仅是为这些新技术本身,还有“发明”、创建、监理这些新技术的人——高旭。

    自从走出高氏工坊,高旭就觉得阎应元望着自己的眼神极度异常。他似乎在看着某种怪物一样,一副无法置信又不得不信的样子。

    看着阎应元那虽然装作冷峻却忍不住动容的脸色,高旭心中爽快得无与伦比。

    能得到一位名垂青史的英雄的敬意,没有比这个更愉快的事了!

    哈哈,从来都是我来敬仰你,这个时候,总该你来佩服一下我了吧。

    ∶∶∶∶∶∶

    用了午餐之后,阎应元向高旭提出,下午打算独自与女儿到崇明最有名的地方同盟广场看看。

    望着阎应元似乎镇定自若的神色,高旭心里偷着乐地答应了。想必整个上午的所见所闻,足够让他琢磨个够了。阎应元要自由活动,高旭自然由他,交待邬含蓄安排人手护卫他的安全。要知道,如今崇明鱼龙混杂,安全万万不能大意。

    黄昏,阎应元立在夕阳下,默默地凝望着同盟广场中那雄伟的中华英雄记念碑。

    整个下午,阎应元都沉浸在漫无目的的思绪中。

    每当想起砂山的阎氏之祸,要说阎应元对高旭毫无芥蒂,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当初在江阴守战之中,因为在非常时期,阎应元自然不会以私仇而废公义。

    只是如今,江阴之难已经暂时过去。

    昨晚的酒水之争,未必是阎应元心中芥蒂的一个缩影。

    但今日在忠义坊见了江阴父老乡亲们安定的生活,在高氏工坊中见识了诸多的新式技术,且不说火枪火炮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提高了同盟军的战力,特别是牛痘疫苗,将来可以救多少人的性命?而印刷活字技术的革新,又为普及教育和开启民智带来无法估量的益处。

    这一切,皆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公义。

    而这一切,又尽是出自高旭之手。

    私仇与公义之间,他该何去何从?

    阎应元矛盾而又煎熬着。

    眼前这高达六七丈的英雄记念碑,也是出自高旭之手。

    这是这个时代最雄伟的建筑!

    不是因为它的高度,而是因为它其中蕴含的意义与力量!

    当阎应元无意识地并立在记念碑的旁边,看着夕阳把自己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无聊之余,再侧眼看去,却见记念碑的影子更长,更远,似乎望不到尽头……

    这一瞬间,他似乎突然有所感悟,默默望着记念碑的影子出神。

    身边的阎小玉见父亲发呆,不由问道:“父亲,你怎么了?”

    阎应元指指自己的影子,又指指记念碑那长得看不到头的倒影,问着女儿:“你说,这是谁的影子?”

    阎小玉担心地望着父亲,道:“父亲,这只是英雄记念碑的倒影啊。”

    阎应元道:“不,这是他的影子。”

    阎应元说罢,默默走近碑墙,让俩个影子合而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