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二年,正月初九,第一次同盟大会在崇明总部如期召开。
这次盛会的召开,无论对高旭本人,还是对江南整个形势,都具有深远意义。
尽管同盟会的各项措施仍在草创之中,但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其会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士农工商,是江南全民反抗剃发令的产物。同盟会不仅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严密组织架构的会务员体系,还有打破女真满万不可敌神话的会武力量同盟军。
同盟宪章的正式颁布,对于宪章当中极力倡导孟子君为轻、民为重的民本思想,对于家天下的反思,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波澜,赞同者有之,鞭笞者有之。
除此之外,宪章还规定了会民享有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应的义务。所谓高旭所倡导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也容易理解,你想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比如说,身为会民,你享受同盟会所带来的诸多福利,同时,你得为这个团体作出贡献。
宪章是作为同盟会的会律来颁布的,只对同盟会会民有效。所以,对于会外人士来说,宪章是没有约束力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同盟会的宪章,与一般江湖门派的门规、帮派没会什么区别。在世人看来,也是如此。
以高旭看来,这个时代是个大箩筐,他想到什么适合的,就在里面放什么,如果水土不服的话,他放入的东西总会被时间淘汰的。他把清末同盟会这个组织移植到现在的清初时期,很显然,非常符合这个形势。至于有着隐含着未来宪政意图的《同盟宪章》,现在不过是初具实验性质的会律而已,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到这部宪章将会把这个天下引向何方。
同盟宪章的解释权归于同盟三司之一的宪政司。作为宪政司司理长的顾炎武,在思想领域,在高旭的“忽悠”下,如今已成为高旭的“铁杆粉丝”。
对于自己起草的每个宪章条款,高旭自然相应的解释,特别是对顾炎武。高旭知道,如果思想激进的顾炎武也说服不了的话,那么这宪章条款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幸好,时至今日,在思想方面,顾炎武已经是高旭最铁杆的信仰者,以及最得力的执行者。
在同盟大会中,确立了同盟会的领导机构。同盟会的组织架构由二堂、三司、诸部组成。二堂就是大、小参议堂;三司是行政司、宪政司、军政司;行政司分设会政、民政、商政、教育诸部,宪政司分设检察、宣政诸部,军政司分设参谋、后勤诸部。
高旭暂时只求把架子搭起来先,有些机构是后世的山寨版,暂时来说只是个称谓。
身为同盟会的缔造者,高旭无可非议当选为总理事长。行政司司理长为沈廷扬,宪政司司理长为顾炎武,军政司司理长由高旭兼任,具体军务由副司理阎应元负责。
同盟大会召开之后,在同盟军控制区的地方事务,将由同盟会派遣的专员接手。这些专员,以高旭的说法,不是官,只是会务员,受理的是本地的会务。但以旁人看来,在同盟会控制下的光复区,其会务与政务有什么区别?所谓同盟会指派的县理事,与原先有知县根本没有区别。
如今在同盟会控制的县城,有松江府的上海、青浦、华亭、嘉定、崇明;苏州府的昆山、太仓、常熟;常州府的江阴;扬州府的通州等十个县城。其中松江府已更名为上海府,府治由原先的华亭县移到上海县。其中嘉定、崇明原是属于苏州府的,现在高旭按后世的划到上海府范围内了。
虽然这十个县城完全在同盟军的控制之下,但这些地盘光复了,只是个开始。考验高旭的,如果治理、消化这些地方,成为同盟会立足江南的根本。
非常之时,任用非常之才。
比如同盟会在江阴县的县理专员,就是由当初撒尽家财,支持江阴抗战的忠义徽商程璧担任。这开创了同盟会以商绅从政的先河。
如何治政,制定选拨人才的新体系,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些派到地方上的同盟会专员理事,绝不能像以往那些什么也不懂,只会八股文的书呆子啊。
对于八股取士,顾炎武是深恶痛绝的。
如果同盟会废除八股取士,肯定会失去一批腐儒士大夫的支持。对于这点,高旭是无所谓然的。南京城内那些在满清主子面前跳腾得最欢的,就是这批人。
但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当然不能废除。
要有效地选拨人才,这取决于构建教育新体系的成功与否。
其实,在这方面,高旭已经在做了。比如高老庄内的同盟公塾。
同盟公塾不同于以前民间私塾和官方学院,高旭完全采取了类似于后世的教学课本。那些无数儒生穷其一生的四书五经,不过是语文的选修课之一。算术、天文、地理、自然这些全方面知识的教授,这样公塾培养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书呆子。
对于这种教育体系,高旭自然信手从后世移植而来。虽说这些教育体系在后世也被视之为僵化,但八股取士相对于这种教育体系来说,无疑没有可比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