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一章 荐叔,你是对的。
    第五一章荐叔,你是对的。

    隆武二年的八月初,自从勒克德浑败退赣州之后,整个福建全在同盟军旭卫镇与安义镇的控制之下。高旭以赵天武部驻守厦门岛,甘辉的安义镇驻守漳州地区,自己亲领徐鸿的旭卫镇,赵明月的巾帼营,凯旋回师省城福州,坐镇中枢。

    尽管崇明民众对高督帅的凯旋翘首以待,但福建初复,百废待兴,驱逐鞑虏,瓦解郑氏,光复全省,军事上的胜利,只不过是个开始,真正考验高旭的是,如何消化、治理整个福建省。因为凭着福建丰富的煤铁、森业资源,以及海上贸易的窗口地位,只有把福建经营成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才能成为江南战场的坚实后盾。

    所以,高旭在短时之内,是无法离开福建的。

    对于江南的战局,高旭自然一直关注,几乎每天都能从海运快船上收到邬含蓄延迟不过三天的快报。

    阎应元并没有让高旭失望,他以忠义镇一镇之力驻守常州城,与城下贝勒博洛的十数万大军相持着,这根本是江yīn之战的重演,而且这次常州的备战力度更是远胜当时的江yīn,博洛想要破城,绝非易事。史必达的长江sāo扰战也进行得极为顺利,把南京、镇江为主的整个长下游地区闹得风声鹤唳,牢牢地牵制住满清大量的兵力。使得郑亲王济尔哈朗自顾不暇,兵力捉襟见肘,没有余力深入到光复区的腹地苏松地区。

    只是在铁一镇开辟的敌后战场的简报中,高旭见到鳌拜的名字时,免不得有点心惊肉跳,极为徐玉扬担忧,那满清第一勇士的号称,可不是闹着玩的。幸好,徐玉扬有狗头军师鲁无巧以及年经的猛将项真达俩人的的辅助,以及邬含蓄军情处的情报支持,才能与那鳌拜互有胜负,周旋在应天府、镇江府、太平府,甚至广德州、宁国府这些广大地区。

    阎应元的常州保卫战,作为正面战场,史必达与徐玉扬的水陆两部,作为偏师牵制,基本上实现了高旭把战火阻挡在苏州、松江之外的光复区腹心地带之外,为光复区的生产恢复争取时间。

    在江南,高旭凭着同盟军的阎应元的忠义镇、徐玉扬的铁一镇、以及史必达的同盟水师来进行光复区的保卫战;而在福建,高旭凭着徐鸿的旭卫镇、甘辉的安义镇二镇人马来威摄闽海局势,在高旭凯旋回归福州行宫之后,开始大力地推进同盟会的施政纲领。

    如今在政治上,福建可谓是三藩争霸,桂藩永历、唐藩绍武、鲁王监国,这三个政权都是自诩是大明正统,企图得到高旭的支持奉诏。很显然,只要得到高旭的支持,谁就能真正的主领大局。

    在厦门的时候,当初高旭收到郑彩去广东迎立绍武回福建后,果断了狙击了郑彩。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如今福建全境光复,再坐拥隆武行宫的同时,又虚奉业已不存在的隆武朝廷,这块能游离在体制之外的遮羞布已无法堵住这闽海官绅的悠悠之口。

    要么,三个南明政权选取其一;要么,就是以同盟会的名义自主!

    ∶∶∶∶∶∶

    在大明体制内的官绅当中,只有二个人是毫无保留地支持高旭的。

    一个是沈廷扬。沈廷扬之所以支持高旭自然夹杂了无可复制的因素,那就是高旭是他的女婿,而且在江南的反清局势当中,也唯有高旭的同盟军才当得中流砥柱之称,这对于沈廷扬来说,根本没有别的选择。而一直以来,高旭也从不曾让他失望过。

    另一个是隆武朝的东阁大学士刘中藻。

    刘中藻是去年九月份奉隆武帝之命,出使江南的。自从七月份高字营的江yīn小石湾大捷,以及八月份覆灭了清军江南水师耿仲明部,并擒杀了三顺王之一的耿仲明,消息传到福州的隆武朝廷,崇明高氏的崛起就进入了隆武的视线。当时隆武正处于福建郑氏家族的挟持架空下毫无作为,自然想寻找外援。所以,隆武帝派遣大学士刘中藻出使崇明,封高旭为崇明候,封高旭的老丈人沈廷扬为大学士,并寻求崇明高氏的支持,作为朝廷制衡郑氏的外援。

    初到崇明时,作为传统官僚体制内的一员,刘中藻对于高旭这个同样出身于海商阶层的代表人,是抱着极大的成见。因为有了福建郑氏家族郑芝龙、郑鸿逵兄弟的前车之鉴,在刘中藻的想像中,这些海盗势力无一不是sī心自用,挟名自持,视朝廷为无物。

    但是让刘中藻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起福建郑氏,崇明高氏对抗清事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高氏家族的势力不足郑氏的十份之一,但他的十份都抗入了抗清大业,而福建郑氏家族却是坐拥富可敌国的家资,以及十数万sī兵水师,却是畏缩在福建后方醉生梦死,苟且偷生。

    第一次见到高旭时,从外貌来看,刘中藻对于他的观感并没有太多的深刻,就是除了他那双看上去并不锐利,却有一种无可言传的洞悉力的眼睛。同样作为海盗家族的少主,刘中藻不免把高旭与郑森摆在一起比较,相比起来,就外表而言,郑森显得更英气勃勃一起,但比起气质来,郑森就相形见拙了许多。虽说郑森曾入南京的国子监,并拜在东林大佬钱谦益门下,才学不凡,而这个高旭向来有浪dàng子,不学无术的名声,但在气度上,这高旭从容、谦虚、大气,不像郑森那样总是盛气凌人、自命不凡的架势。

    刘中藻年局四旬,是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授行人官职,曾奉旨出山海关慰劳守边三军,见多识广。他当然知道了解一个人,得从他所做的事开始。

    而这个高旭的行事着实与众不同。

    他以迎合时势,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名义,创建了同盟会。借着江南反抗剃发令的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