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督帅。”
在阎应元的身后,徐徐地现出一个倩影,立在高旭面前致礼道。
“你好,好久不见。这一年来,你过得还好么?”
高旭望着阎小玉那清丽却又憔悴的面容,心想同盟军后勤的统筹调度都压在她那瘦削的肩膀上,再加上对她那份又敬又爱的复杂情绪,不由得怜惜万分,但在众人之前,高旭不好表露出自己的感情,只是淡淡地微笑着。
尽管高旭把情绪控制得很好,但他眼神里那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热切,还是让阎小玉感受到了。她突然想起那张让她夜夜失眠的画着心形玫瑰的信笺,向来落落大方的她竟然生出几分局促,甚至几分无法按捺的羞涩来。
阎小玉不敢再看高旭一眼,一转头,却见父亲阎应元沉着脸盯了自己一眼,眼神里尽是意味深长的告诫之sè。
∶∶∶∶∶∶
参议厅内,同盟会的高层济济一堂。
大年初三,天气仍然极冷,幸好厅墙的角落处燃烧着壁炉,使得室内气温暖了一些。
高旭立起身,指着挂在厅堂上的巨幅地图,望着自己的核心团队道:“我们的光复区,从当初江yīn这个弹丸之地,已经扩展到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四府,以及包括宜兴、湖州这些环太湖地区,并且通过海上航线,把整个福建省都变成我们煤铁资源的大后方。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通过吴淞、福州两战,打残了满清战力最强横的多铎部镶白旗,并且把济尔哈朗的正蓝旗拖在常州战场。满清八旗已挫二旗,我们打破了满清铁骑天下无敌的神话!”
众人听罢,人人脸上尽是激昂之sè,陈子龙应声道:“是啊,此等成就可谓前所未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事业,我等指rì可待!”
一边的顾炎武望了陈子龙一眼,点了点头,皱着眉道:“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柿子都是先从内部开始烂的。就在我们在抗清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在我们的后方,却是上演着同室cāo戈的丑陋。在两广地区,绍武和永历两朝为了正统的虚名兵戎相见,甚至在我们的江南光复区的外围,那些自谓帝统的宗室更是多如牛毛,比如被卢象观拥奉于宜兴的瑞昌王朱盛沥,被王期升、葛麟拥奉于长兴的通城王朱盛澂,被朱君兆拥奉于南京近郊的瑞安王朱谊漇,还有兵败闲居在台州的鲁监国朱以海……”
听着顾炎武直呼这些残明宗室的名谓,脸上毫无敬畏之sè,大都数人都已习以为常,有几人却是神sè各异,比如以大明遗臣自居的沈廷扬,加盟过鲁王政权的黄宗羲,他们的脸上露出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之sè。还有那个阎尔梅,见顾炎武如此不尊重宗室,脸上有点不愉之sè,张张口想说什么却又是无语以对。
顾炎武接过身后随从递上来的一叠圣旨和锦书,一卷卷地扔到桌上,一边扔一边说道:“年关之际,宣政院收到一大叠诏书,这是永历帝的,这是绍武帝的,这是鲁监国的,这是瑞昌王的,这是通城王的,这是瑞安王的……这些朱室的圣旨和锦书来自四面八方,虽然没有开卷,其中的内容不用看,也知其意,无一例外的要我们奉诏。”
所谓奉诏,就是奉其为主之意。如今同盟会声势浩大,同盟军战力卓绝,只要奉迎其中一个宗室为主,这个宗室自有坐拥天下的资本。所以,这些残存的朱明宗室可是眼巴巴地盯着崇明,企盼得到同盟会的支持。
在参议厅中,有资格坐在大厅圆桌上的,人数不过五人。除了高旭之外,其余四人分别是高老头、沈廷扬、顾炎武、阎应元。高老头是海盗,对于朱明宗室向来没有敬畏可言;顾炎武是科场上不得志的落弟士子,对于晚明的诸多积弊尽是满腹的愤世嫉俗;阎应元是典吏出身,但算不上官,根本不入流,与草根无异;唯有沈廷扬做过崇祯和弘光两朝的尚书,对于朱明宗室还有几分想念,但是他当初奉立崇明义阳王时,那义阳王却是烂泥扶不上墙,再加上这些残明宗室个个不争气,而且他又上了高旭这个乘龙快婿的贼船,已经是身不由已,只有眼睁睁瞧着顾炎武把这些昔rì尊贵无上的圣旨像草芥一样扔在桌上。
至于圆桌外围的座椅上坐着各司各部的中高层要员,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屏着呼吸,只是望着圆桌上的一堆圣旨发愣。
高旭静静着望着众人神sè名异的表情。自从去年他纵容顾炎武的宣政司以宪历纪元,同盟会自立的趋势已是路人皆知。但在表面上,这个新势力团体还是披着隆武朝的外衣,尽管隆武朝廷已经灭亡了。
如今同盟会这个新势力完全有自立自主的能力,是否还需要朱明这个壳资源,是时候下决心统一思想的时候了。如果披上朱明这个外壳,好处当然有,可以团结一些同情以及留恋明室的官绅,但同时要接收晚明官场上数之不尽的腐朽的流弊。这个腐朽的东西是高旭不愿接受的,同盟会是寄托着他新政理念的新团体,他必须要让它变得纯粹,虽然做不到一尘不染,但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
脾气狄介的顾炎武是高旭新政理念最坚定的支持者。他第一次把这个弃明自立的敏感事件摆在明面上。
这时,坐在外围的阎尔梅突然起身,向首座的高旭拱手致礼一下,然后直视着顾炎武道:“顾理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无论如何,我们总得择其一而奉啊。”
顾炎武是直xìng子,他心中对这些朱明宗室已是极度鄙夷,顿时反驳阎尔梅道:“阎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同盟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公义来号召天下,以《宪章》之名来治政天下,而非以朱氏一家一姓之私利,何来名不正言不顺之说?!”
“再说,如今哪一位宗室亲王,能当得起中兴大任?当初弘光初立时,就有立亲立贤之说。福王登基为帝之后,只知搜刮江南,醉生梦死,清军南渡一来,他就弃城逃跑。潞王颇有贤名,最后如何?逃到杭州仍然献城而降,苟且偷生。然后,唐王在福州称帝,鲁王在绍兴监国,两朝又是纷争不断。清军入闽,唐王逃离福州,在汀州被俘而亡。而浙东明军只知争权夺利,抢钱抢粮,清兵一渡钱塘江,又是一触即溃……”
“隆武败亡之后,桂王又在肇庆登基称帝,朝号永历。那知这桂王比以前的诸藩更是贪生怕死,一闻到清军逼近赣州,便望风而逃。这使得流亡在广东的隆武之弟续封唐王又趁机称帝绍武。接着永历和绍武两朝为了续统虚名,大打出手,兵戎相见,贻笑天下!……至于流亡在江南各处的诸王,比如瑞昌王、通城王、瑞安王之类的,既谈不上帝统之亲近,也谈不上中兴之贤能,无非是怀着觊觎大宝之心罢了。”
“何况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当初沈大人在崇明城拥立义阳王如何?这义阳王朽木不可雕,当街强抢民女,品xìng恶劣之极……”
这顾炎武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那义阳王强抢民女,岂不就是当初差点让他亵渎了沈小姐——如今的高少夫人这个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座的诸位哪个不知道这个事情。甚至那个义阳王流亡到浙江后暴毙的下场,传说也是高沈两家复仇的结果。
这顾炎武简直是**裸的拉仇恨。
沈廷扬、高老头这俩个大佬一听到顾炎武提起这个义阳王,俩人的脸sè顿时yīn郁之极。
高旭听罢,只是沉着脸盯着桌子上的那一卷卷的圣旨和锦书。
顾炎武脾气耿介,不通人情世故。但他身为宣政司的司理长,在会社内的资历极高,而且他陈述的也是事实,没有人指责他提出这个让高沈两家脸面尽丧的往事。
厅内的氛围凝重之极,人人瞧着高旭的脸sè,说到底,同盟会奉不奉诏,奉谁的诏,最终的决定权在于高旭的身上。
众人只见高旭盯着桌子上的几卷圣旨和锦书瞧了一番,缓缓地起身,一卷卷地收起,抱入胸前,然后转身,向厅堂的角落的壁炉走去,在众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把那数卷圣旨和锦书一股脑儿地扔在炉火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