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十四章 杨狄峨
    皇太孙遇刺这个消息很快由邸报传到京城乃至大明所有府县,正值洪武二十七年春闱的关口,天下士子云集南京,更是将此事传的街知巷闻。

    大批的士子从各个方向往国子监或者贡院汇集,沿途的百姓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多的读书人同时出现,都好奇地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当知道是准备请愿劝谏皇上扫除沿海倭寇时,也在一旁吆喝助威。

    在国子监会合了六馆监生,倡仪国子监六馆学生齐聚紫禁城外,秀才张宗浚等人槌鼓请愿,乞求皇上逐倭国使节,并将在国子监进修的倭国监生控制起来,请求皇上驱逐其出大明国境。

    帝喜之,下旨令国子监善待士子,但不准所奏,由张宗浚等士子代拟斥责诏书交皇帝审阅,后送至倭国,勒令其约束本国属民,不得与大明为敌。诏:张宗浚等为之七人随詹事府官前往苏州伴读皇太孙,同时为其解惑民意,进说民间利害、田里稼穑等事,兼陈古今孝弟忠信文学材艺诸故事,日以为常。

    但朱允炆此时却是不知道京城已经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中华的第一次抗日游行竟然由他一手缔造,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随着他一时的冲动,七十四条性命就葬身在他的手中,开始出于义愤。

    不顾铁铉的苦苦劝谏,朱允炆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无论是小贩还是香客全部由缇骑控制起来,逐一盘问,大明的户籍制度比较他后世的身份证有些相似,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一般来说,没有官府的号令,百姓是不得擅自迁移的,所以对于自己的旨意,朱允炆并没有放在心上,当时他只是想找出所有隐匿的倭寇而已。没有想到锦衣卫呈报上来的结果是那么多人被处死。

    杀,是出于恐惧和愤慨,自己的一时疏忽,让铁铉抓活的倭寇,导致了几名亲卫的丧生和那少年的断臂。最后细思量中,朱允炆感到一阵阵的后怕。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这句话是一点也不错,回到明朝一年多的时间,不知不觉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惬意中养成了习惯。

    这还是他自认为有着比别人多了七百余年的见识,曾经鄙视朱元璋不分青红皂白杀戮的情况下。不过这一切随着那半只手臂的飞起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七十四人中没有无辜的吗?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之下,没有无辜之人那才叫见鬼。而这些无辜的人,就是自己的一时冲动、自己的脑子一热,莫名其妙的丢了性命。权力的可怕之处,就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诱惑。

    自己变了吗?朱允炆没有人的时候在那里沉默,受到良心的谴责时,他就会带着铁铉等人去看望那个断臂少年,只有看到那个少年,朱允炆才会觉得心里稍微有些安慰。因为那少年在他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无辜者。

    那少年姓杨,叫杨狄峨。狄青的狄、峨眉山的峨。今年才十六岁。和朱允炆差不多大,湖州本地富户出身,本来准备在法华寺上过香后,即日起程前往苏州六艺书院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