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五章 东宫参议处(2/2)


    自己虽然做了那么多,来到了江南,扶植了苏州商户和提出了靖海、平倭和通商,但是朱元璋会不会让一国储君在江南长久的呆下去呢?

    考虑了很久,朱允炆认为不会,最迟年底春节时,自己一旦回到京师,恐怕再想出来,那可就难了。再则,朱元璋现在也到了风烛残年,自己要是一直不在身边,会生出什么变故,天知道。不是有传言大明储君的位置朱元璋一直属意于朱棣吗?

    无论是真是假,自己都不能不放在心上。但是也不能再逼迫自己了,使自己保持着正确判断力的方法。就是不要再自己顾及所有的事情了。他要把这个压力转嫁出去。唯一的方法就是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高效内阁。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东宫参议处正式在苏州成立。为了不让朱元璋插手,暂时只在苏州一地试行。

    东宫参议处的主要职责,就是处理皇太孙所交付的各项决议,组织讨论和提供解决办法给太孙殿下供其选择。

    参议处设参议长一名,为太孙指定之人,必须德高望重,能压得住阵脚。朱允炆本来属意于方孝孺,可是一年来连续向朱元璋请求了两次,都被以“不是用孝孺之时”而拒绝了,另外一个选择是他知道的名人,就是大才子解缙。也被老朱给撵回家思过去了,短时间内肯定不可能回转。

    没有办法,朱允炆只好由刘三吾代之,参议长的主要职责是召集议员,旁听参议过程,刘三吾是江南人士,对于本地的名人豪门倒是十分熟悉。所以在苏州时暂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参议长任期四年一届,不许连任。到任后必须主动引退。除了参议长之外,设书记官四人,为参议长副手。负责记录每次参议过程,事无巨细、一点一滴都要记录。另外,有常备委员七人,这七人分别由太孙指定三人,参议长指定两人,执有“国士”金牌者推举出两人。

    常备委员只负责主持会议,参与讨论者朱允炆叫其议员。则由常备委员负责召集,每人召集的数目由参议长决定。但必须是双数。每人召集不少于六人。看所参议之事的大小决定参议人数的多寡。

    手执“国士”金牌者在优先召集之列,各地德高望重者在优先召集之列。赋闲在家的告老官员在优先召集之列……。

    为了公正起见,凡被召集过的议员皆在参议处备案,遇到特殊情况者,参议长有权否定常备委员所召集人员,并抽签决定参议人员。但是这个权力每任参议长只有一次机会。

    另,身负朝廷官职者,只要入品,不考虑召集其的可能。这一条是朱允炆最后加上的,他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也不懂所谓的政治手腕,但是他心里明白,若是有官员加入,难免会影响参议结果,更有甚者,议员和官员勾结,最有可能造成错误的政策,影响大局。

    参议处成立后,第一个议题,就是苏州知府的空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