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六章 苏州知府(上)(2/2)
必要的啊。朱允炆想。

    三天后,苏州府所有从六品以上的官员、有功名在身但仍在等候补缺的举人和苏州各地知县都接到了一封公函。是由皇太孙亲自签署,一个叫东宫参议处的部门来的。

    上面述明,本公函共签二十九份,分别往哪里,内容则都是:你已经被选定为苏州知府的候选人,接到公函后,务必在三日之内,交付不下于三千字的《苏州策》供参议处审核。命题只有一个字,曰:“商”。

    接到公函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满头雾水的,什么是候选人,什么时候吏部开始这样提拔官员?东宫参议处是什么职司?但是谁敢问呢?因为下面盖得可是东宫皇太孙的印玺,别的可以不明白,但是谁也不敢在大明储君的眼下犯糊涂。

    一边战战兢兢的准备着策论,一边找人四处打听着事情的真实内幕,交《苏州策》的前三天之内,东宫中,连个出门买菜的太监也会被奉为上宾。揣测上意是做官必须的准则,当通过一切渠道得知大概后,原本互相询问通气的候选人等,都纷纷开始行动起来,知县和候补举人欣喜若狂,在苏州做通判、水道等等的六品官们更加是将此事放在了第一位。

    大明的官员考察十分严格,一般六品已经是极致。在往上一级已经不是单单靠政绩说事的了。很多人在七品知县的位置上调来调去,到老还是一个七品而告老还乡。

    五品的知府在他们眼里更加是一块香喷喷的烤肉,平时可望而不可即。但是这次太孙殿下如此的考核官员,对于很多人都是天赐的良机,怎么能不让他们心动呢?

    于是,平日里交好的朋友变成了竞争对手,就连对方串门也像防贼一样紧盯着。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策论落入了别人的眼中,反而成就了他人的一番功名。

    通过亲卫们从各处收集回来的消息,朱允炆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会创新,这个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他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就不相信这样的逼迫,还能没有人想到通商的好处。

    他放出那个“商”字,就是为了激这些人的思路和明确今后苏州的政策方向,他要让这些人在探索中打心眼里明白自己的意图,甚至更加扬光大。

    通过杨狄峨,朱允炆丝毫不敢拿自己后世七百余年的经验说事了,自己可能提前知道一些历史,但这历史还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随着他的穿越,这段时空会生什么样的改变,只有天知道了。

    他只能提供一些思路,而古人的智慧才能结合实际将其扬光大,要是生搬硬套按照自己所知的进行,就比如朱允炆曾经一度想动苏州百姓进行投票公决。被杨狄峨劝阻,并说,就算是皇上没有什么意见,天下读书人也会视自己为异端,因为他阻碍了上千年以来的科举为官之路。就算是读书人没有意见,朝堂上那些大员们肯定也会百般反对,因为参议处使他们失去了很大的绝对权力。

    更何况,更何况上面还有一个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