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 半山园(下)
    删杰独到的思维和他与皇帝当初的亲沂是分不开的,但飞工刊他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分不开,因为已经渐渐揣摩到了皇帝的想法。

    自从大明开放海禁以来,江淅一带的永嘉、永康学派,才是最大的受惠者,他们在开放海禁之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本来就是沿海最大的走私商,他们对海上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来和东南亚一带的商人都颇为交好。甚至同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永嘉、永康学派基本上就是通过海上贸易展起来的,特别是帖木儿败亡,朱林西征之后,大明境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增长迅。

    东南地区经济展尤快,出现了许多商品生产基地,如苏州、松江一带的纺织业,湖州以生产蚕丝著称。此外,手工业产品如杭州的绸缎,江西的瓷器、纸张,安徽的笔墨文具等也能大批生产。这为海上贸易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

    虽然当时皇帝并未立即开启海禁,但是大家都看准了风向,在随时准备着,果然,建文十三年开启的海禁,已经不是为政治服务的,是“抚御四夷显示皇威的手段了。再加上耸时高丽、日本、琉球等国已经入了大明版图,大明东面海域再也没有后患之忧的情况下,对于东南亚的经济、军事侵蚀更是迅猛。

    继安南纳入大明的版图之内后,南洋海岛各国已全部在不断的远航中被摆平,现在大明王朝的影响力延伸到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携着进入地中海的余威和印度的逐渐表面顺从,大明的海上贸易已经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之前,要对欧巴罗进行贸易,一般来说都通过奥斯曼和拜占庭进行中转,而现在威尼斯等欧洲商人已经不想再要中介人,随着双方宗教势力的相互交流,已经直接进行贸易,如此以来,更加开阔了杨杰等人的视野。

    商人逐利。而杨杰他们以学说为主的永嘉、永康学派人,则从欧洲等地的国家中,吸取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他们和所谓的儒学派不同,儒学派主要还是朱允坟所生活过的另一个时空的老招数,那就是文化侵蚀,他们以大明王朝所不了解的学识来吸引士大夫阶层,达到他们传教生存的目的。

    但是杨杰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主动吸收,从中间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加以吸收,行为自己政治主张的依据,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儒学派和永嘉、永康学派,有着相同点,那就是互通贸易,提高经济的展,而不同的一点,就是儒学派暂时没有政治的念头,因为他们的根基实在是太浅薄,的永嘉、永康学派现在的学习,则主要是为了政治立场服务。

    这一点的不同。注定了出身于永嘉学派的杨杰等人,政治嗅觉要远远高于方孝孺和解诸等人。不错,是方孝孺事先看出立法院的重要性,但是杨杰却从立法院的日常运作中,感到了其中很大的契机。

    这个立法院不简单啊,而此次整肃朝纲中会起到什么作用,以当时的学识,根本没有人能猜出来。其实要是放在另一个时空的话,十分好理解。

    朱允坟这次整肃朝纲,就是想建立一套官员的监督机制,而在过了年后,他会下诏,重申立法院的职责,在此次的整肃朝纲中,他将利用都察院的御史们策动一斤。有一个的案件,然后每一个案件都交与立法院审议,逼迫其作出立法的心思来。

    这一步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走这一步,朱允烦成立司法部,慢慢培养司法部的办事流程和工作习惯,然后改为立法院之后,又抽取大明各省中的精英作为委员,为的就是这一天。

    而这一天到来之前,杨杰在猜测着,解猎在猜测着,而方孝孺却没有这个时间去猜测,他正在准备明年的佛道置辩,因为那是皇上布置的任务。但是杨杰、解诸等人的动作也没有能瞒得过他,为了防止有什么意外,他还是作出了反应。

    方中仁携着自己在北平网娶的小妾回到了南京,表面上心满意足。半个多月来忙着布置储娇金屋,一有空便溜回私宅指点匠人装修摆设。他的这个寓所在南京城里最繁华的承恩寺附近的一条小街上,离立法院院长铁锁的府邸不远,虽然比不得公侯王府的宽绰气派,比不得达官显贵私邸的豪华富丽,却也十分起眼。

    门楼围墙不奢华,因为方中仁现在只有一个举人的身份,并无官职在身,怕犯了朝廷有关居宅等级规模的规定,也怕过于引起人家注目起疑。方中仁和其父一样,一贯讲究务实,外表浮华则并不多在意。

    他继承了父亲的博学,但是又从传教士身上学到了许多灵敏胆大、沉着机警的情性。十多年来他和父亲不合,但是也没有妨碍父子间的情谊,此次父亲让他常驻京师的用意是什么,他知道,就是为了随时观察立法院的动向,所以才不顾本钱的在承恩寺附近,铁锁的府邸旁边置办了宅院,好方便接近。

    方中仁娶了两房妻妾都在宁海老家,所以在南京的宅第里只雇用了四五个家奴使女,客厅正房厢房廊房天井之外,也还有一片小小的花园。他把从北平带回的第三房小妾安置在花园边一座精巧的两层小木楼里。

    一带青砖花墙将它与花园隔开,本来就不大的花园便只剩下约摸五丈见方的天地小楼紧傍着河水,就显得风光绮丽。那座小木楼前青砖花墙嵌着一个圆圆的月洞门,月洞门外是丛丛修竹,一条短曲的鹅卵小径连着小花园的假山鱼池。进月洞门,是一个小小的院子,青砖铺地,两株石榴树,一张大理石圆桌围着四个小石凳。楼虽矮小但还精巧,楼下三间,一间小客厅,一间堆放着杂什用具;靠门的一间是使女住室。楼上是卧室,起居室,另一间则是书房。

    里面藏着十几年来方孝孺留在京师中的古玩字画,也有一架图书。

    十月月底的夜晚,虽然是在江南,也已经很凉了,方中仁站在楼上廊檐下凭栏远眺,天上没有月亮只有星星,显得辽远而深邃,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情形,他真的感到好累。虽然太子一系在京师有着很深的根基,但是对于接近铁锁的事情,却是一点进展也没有。

    “父亲怎么也不听劝告,州儿一是那副忠君报国的思想,但现在京师中的形势根本就万入亲想象的那样,现在皇上根本不按照常理出手,父亲再坚持下去很容易吃亏的。”

    想到这里,方中仁浑身一震,宠妾香儿走到他的身边**地说:“夫君,这么晚了,,唉,你又在为什么操心呢?”

    “香儿。方中仁叹息道:“以你们国家的思维来考虑一下,我们的皇上到底想做什么?”

    这句话问出来,有一个在大明不多见的现象,在一向守旧的方孝孺家族中出现了,那个小妾从慢慢的转过头来,在月光下露出她的容貌来,香儿竟然是一个欧洲的白人女子。这才是方孝孺和方中仁的矛盾根本所在,方孝孺怎么能允许自己的儿子娶一个蛮夷的女子做妻室呢?就是为了这个,父子几乎反目成仇,在方中仁的妥协下,才得以安稳。

    但其实也并不是方中仁的妥协,而是这个所谓的香儿退居幕后而宣告了父子冷战的结束的,香儿的本名叫凯瑟琳,姓霍华德。是一个基督教徒,和方中仁相遇就是缘起于方中仁对基督教会的兴趣。

    两人可能是一见钟情吧,那时凯瑟琳对于大明的三妻四妾制度还不是太了解,就是知道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俊秀的东方人,但是当方中仁要把他迎娶回家做第三房的妾室,而和父亲方孝孺反目的时候,凯瑟琳才知道这咋小年轻的东方人已经有两个老婆了。

    这个在方中仁的眼里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凯瑟琳的眼中却是不允许的,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的信仰中是提倡一夫一妻制度的,若是违反上帝的旨意,死后就上不得天堂等等,所以凯瑟琳拒绝了方中仁的好意。

    但是又不舍得离开这个东方人,那么只有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凯瑟琳退居幕后,娶了一个大明的名字,叫香儿,然后追随者方中仁周围,一向深居简出,而方中仁这次去京师根本就没有带着凯瑟琳,离开的时候长了,这次方中仁又被父亲派到京师,那里有不接过来一起过日子的理由呢。

    这个公开秘密,方孝孺是知道的,不过是装作不知道。还有很多人都知道,朱允坟当然也包括在内,不过别人是看在方孝孺的面子上不说,而朱允坟则觉得方中仁是为国增光,他在另一个时空见惯了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你们皇宫里面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香儿噘起小嘴,将方中仁拥在椅内,随手捡起一块麻酥,填在他的嘴里,继续说道:“我的爹地只会做生意,在我们的国家,从来不参合到贵族老爷的纠纷中,你也不要管了吧,香儿觉得挺没有意思的

    凯瑟琳自幼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特别在大明呆了十余年,母语说的还没有汉语好,汉族女子的腔调更是学了个十足,在方中仁眼里更有滋味。

    “香儿,你哪里知道,这件事情,可是父亲交代的方中仁将小妾推向一边,皱起眉头。

    香儿委屈地坐到另一边椅上,说:“你又不愿意做官,管这些做什么,不如我们一起回大不列颠岛,我的祖国吧?。

    “说的轻巧,我跟着你走,父亲还不被气死,更何况,这件事我觉得是父亲考虑的方向错了,所以有些担心。你不知道,在朝廷里,万一出了差错,那就是全家都要死的后果,包括你在内!!”方中仁抬起香儿的下巴,调戏道。

    “呵?”凯瑟琳吃了一惊,说道:“那”夫君,那么危险,还不如让你的爹地放弃吧,和咱们一起走”小

    “不成方中仁被香儿这句话气的不轻,脸色阴沉地说:“朝廷刑法严峻,官场翻脸无情,父亲必须成功,这场争斗中,没有失败者,失败者会死的

    方中仁也觉得这桩事情确实麻烦,不独干系父亲的宦海浮沉,处之不慎,还有被朝廷降罪的可能。

    他十分欣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那句话,那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此,他感觉的大明在太祖皇帝、建文皇帝的统治下,已经安稳了几十年,两代皇帝的一严一宽,造就了一个不可预测的结局。为此,方中仁在读书的同时,曾经复苦钻研过本朝太祖皇帝的政治策略。

    生活在太祖皇帝的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都十分清楚,这个和尚出身的贫苦农民,是在南征北战、血雨腥风中登上了皇帝宝座的。能清醒地看到前朝蒙元时期的政治**,贪官污吏充斥朝野祸国殃民,各种法令形同虚设,废弛失禁,弄得奸佞横行,民不聊生。他登基之后制定了严格而又苛刻的大明律令。

    如果一直是在太祖皇帝的严苛下,朝廷的政令、方向都有统一性,那么虽然展的慢,可是步调却保持了一致,那么朝廷上下就没有什么波澜的产生,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代人造就的盛世繁华,再慢慢的消退。

    但是事情正好相反,在太祖皇帝的严苛之后,建文皇帝开始了宽松政治,几乎是只顾展,大明迅的扩张而忽视了很多问题,在二十多年中,新晋崛起了很多股势力,都在慢慢的增加,现在皇帝还能压制的住,不过在方中仁看来,总有压制不住的那一天。

    原来他一直想不通,到底皇帝在做什么,但是回到京师之后。特别是和香儿见面相处过一段时间之后,突然似乎想起了什么。

    方中仁想起了香儿曾经给他讲过的,曾经出现在两百年前,那个远在欧巴罗的大不列颠国家的政治局面,还有成立的那个所谓议会,方中仁越来越想皇上所布置的皇事院和立法院有议会的影子。

    而香儿的父亲从欧巴罗的家乡写信中,曾经也透露过,现在他们国家的议会分为贵族院和平民院为主的上、下两院,国王只是一个召集人,有议会共同裁决国家展的方向等等。

    正因为方中仁了解这么多,所以才会有那种在方孝孺眼里是大逆不道之思想的东西,别说是方孝孺觉得这种思想大逆不道,就连方中仁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大不列颠国的议会,是在官员们的逼迫下,无奈中所形成的,为此方中仁请教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