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兵之事,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城中。而曹操的出兵,也确实大出张绣的意料,如若是曹操将骑兵都派到幽州,与自己大军对抗,那还正常。然而现在看架势,曹军仿佛不惜任何代价一般,对张绣的地方动猛攻,要知道曹操所占之地,仅是张绣所占之地三分之一左右罢了。
得悉曹操进攻的消息之后,张绣立即将贾诩、周瑜、6逊、陈宫等谋士召到了御书房中。
只见张绣将斥候探得的消息递给众人而后说道:“曹操有所异动,而且主攻我军薄弱之地,情况有些不妙。”
贾诩扫了纸上的消息一眼之后,淡笑道:“陛下何须担忧,曹操此乃以攻代守之策也。”
张绣听得,眼眉一挑。而一旁的周瑜已经接过话头,笑道:“贾祭酒所言不差,现在天下形势,乃是陛下完全占据优势。曹操自然知道,陛下不动则已,一动就已经有把握横扫天下。而且陛下出兵,战斗的地方就在曹军治内,其损失更是不会少,因此其动进攻,实质只为防守矣!”
以战略进攻代替战略防守,对于这种打法,张绣自然比较熟悉。历史上蜀汉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六出祁山,在姜维的带领下九伐中原。除了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机会大点之外,后面的说白了其实就是以战略进攻代替防守罢了。
但以战略进攻代替战略防守,虽然主要目的是防守,然若是有成功的机会,就会立即转化成可能。这才是让张绣比较头痛的。
这时,陈宫摸了摸下巴,说道:“陛下,若是臣所料不差,这次曹操进攻的重点是在南面的荆州和江东。这些地方乃是陛下新得之地,民心还未完全归附,曹操有可趁之机。至于进攻河内的夏侯渊,恐怕还是如去年一般,用以牵制我军。”
马谡听得,却是开口道:“话虽如此,但曹操向来狡诈,河内之上如若我军不放太多兵力下去,恐怕夏侯渊就会动进攻。”
张绣此时却是不住摸着下巴,口中喃喃地念道:“夏侯渊、曹仁、关羽。”张绣很清楚,这三人哪个都不是轻与之辈,特别是关羽,他的进攻**可以说是最强的,而且曹操还派他攻荆州,这一路威胁才是最大的。
而张绣也为将领而愁,赵云去进袭辽东,带走了不少人。剩下的人里面,能挡关羽的大将,也是不多。
沉吟了一下之后,张绣已经拿定主意,开口道:“曹仁一边,就由子义和文忧领兵抵挡,徐荣在后接应。而河内那里,就由汉升领十万大军(高顺训练新兵)抵挡,伯言为随军军师。至于关羽,公明那里不动,公台去助他;再让文远去襄阳郡、子明去南郡,分别从长安以及江东拨兵马前去调用。公瑾去襄阳郡助文远,此战由文远来指挥!粮草等一应调配就不必担心,至于洛阳防务,暂时交由公义来处理。”
以这个阵容来迎战关羽,张绣还是比较放心的。关羽的进攻**虽强,然而张辽如铁桶一般的防御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而且以关羽历史上对张辽的态度,应该是比较认同张辽的本事,由张辽来领兵抵挡关羽,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况且这里面还有徐晃和吕蒙两部为辅,加上周瑜坐镇对付曹军的军师,张绣就不信这样的组合关羽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将领是没有太大问题,兵力上也没有太大问题。赵云领去的只是骑兵,前年张绣征兵二十万,现在就开始挥作用了。南阳徐晃自上次大战之后,再次补充满六万大军,长安张绣可调用的大军有七万,张绣便直接拨了五万到襄阳郡,至于南郡,则由太史慈调了四万去防守。
而太史慈自己,则领本部剩余的三万大军和徐荣所部的五万大军去迎战曹仁,有合肥重镇在手,防守方面是绰绰有余。至于江东那十万降兵,暂时由甘宁接管进行整训,等候海船来到之后就从海路领兵进攻三韩。
至于曹操方面,休养生息了两年时间,实力恢复了不少。加上一直采用屯田制,既能保证兵力,也能保证粮草。单单看这次调动就知道这两年休养生息的成果,邺城调动兵力二十万。许昌出兵二十五万。寿春方面倒是少一些,只有十万,不过这十万乃是百战精锐,加上固守淮南多年,对地形极为熟悉,相反太史慈则是第一次在淮南作战。
一下子就调动了五十五万大军,张绣自然清楚,曹操这是在孤注一掷,不计代价地进行征兵。这种状况只要持续几年,恐怕曹操治内男丁就会急剧减少,再拖下去曹操必败无疑。
不过这些已经不是张绣要考虑的,调令下达之后,张辽、周瑜、吕蒙还有其余大将跟着领兵出,春季刚到,大战又要再次开启!
……
先按下中原的大战不表,且说这边,赵云领着十万精锐铁骑进入了河套,继而过了黄河到达外长城。在外长城处,赵云却是先让大军停了下来,而后找上了守将郭淮,了解一下现在草原的形势。
赵云大帐处,众将赫然在列。这次赵云选将,倒是只点了一个魏延,实在是张泉和手下的一帮小将人数太多,大小将领上已经完全够用了。
见到郭淮之后,赵云便问道:“伯济,现在大草原外的情况如何?”
郭淮将一叠纸递给赵云,而后简单地说道:“自从上次大将军将南匈奴和中部鲜卑主力击败之后,这几年,整个大草原几乎每几个月就有一次大变动……”
南匈奴和中部鲜卑当初被张绣击败之后,虽然未到灭族,但实力大为削弱。特别是南匈奴,以前归附于汉庭,汉庭就特许南匈奴生活在河套地区。只不过张绣根本就不理这一套,出兵将河套夺来之后,就将南匈奴都逐出河套。如若不想走也可以,不过就要强行汉化。这么一来,就迫使南匈奴再次分裂,一部分愿意接受汉化或者不愿意回到大草原过漂泊生活的匈奴人则选择留在了河套,过上农耕为主,畜牧为辅的生活。几年下来,大都安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