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二十六章 首辅(2/2)
礼少监,说皇上有旨意。”

    “咦,”彭时这一次先开口了,他奇道:“这会子皇上派人来做什么,皇上不是说了,廷议之前,他一无定论么。”

    事实上,变法之事,现在就是各个集团的纵横折冲,皇帝自己,倒真的没有太多的成见。毕竟,张佳木拿出来的办法从来是考虑到得益方和损坏方的力量对比。

    现在这种改制法,官员固然没有办法再收受灰sè收入,但表面的收入已经比原本的灰sè收入只多不少,而最要紧的,就是得益更多的是京官,地方官员中的大半也会赞同,只有少数在火耗收取和摊派上获利更大更多的地方官员会反对,但他们在官僚集团中的力量也并不强,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宦官集团的利益和此无关,除非是为了反对张佳木而反对。

    武勋集团中,勋臣置身事外,武职官在等待下一步的改革办法。张佳木已经叫人放出风声,武职官的改革法就在文职官员之后。

    所以,庞大的武官集团也是翘首以盼了

    对于皇家来说,改革提高俸禄并没有用正赋收入,火耗归公这一条就解决了大半的麻烦,剩下的也只是枝节上的máo病,只要庞大的文官集团不反对此事,那么,就真的可以定论了。

    此时此刻,皇帝派人来,倒不知道是什么用意了。

    “请进来吧”

    自从太宗皇帝叫人值宿文渊阁之后,此地也是日渐尊贵起来。就算是司礼监的人,没有通报传请,也是不能擅入的。

    “诸位老先生”

    此时司礼已经是和内阁平起平坐了,正统早年,三杨入宫,太监们都要避让,深揖鞠躬,等内阁诸阁老过去再行。

    后来再见阁老,不过就拱拱手罢了。

    王振用事以后,反而是阁臣给太监们先行礼了。

    这个少监算是老人,而且很客气,所以李贤带头,众人也是一起拱拱手,道一声:“老师傅辛苦。”

    “咱家是上命不由人,谈不上辛苦什么的。”那少监一笑,道:“皇上有旨意”

    这般算是中旨,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时的制度,通政司把奏折入司礼,再上呈给皇帝阅看,然后下内阁,内阁票拟后再呈送到君前,然后司礼批红发回,六科给事中校对无误,然后正式下发。

    不走这么一套程序的,就是中旨,中旨在法理上是欠缺的,不合理的,一个大臣拒接正式法理兼备的圣旨是不可想象的,但拒接中旨,则会引发舆论的同情。

    但现在皇帝下中旨过来,显然也是极为要紧的事,内阁诸人虽然吃惊,但仍然是参次不齐的跪了下来。

    见众人跪下,少监满意地点点头,然后便是沉声道:“着李贤即补礼部尚书,非常之时,卿宜勿辞”

    原来圣意如此

    众人眼光中都是波光闪烁,用复杂的眼神看向李贤。

    当时虽然已经内阁权重,但明朝是以尚书为尊的。废中书省之后,除了加师、保之外,就是以尚书品级最高。而且,权力最大。

    吏部尚书称天官,为百官之首,就是当时尚书各部的权力分配的体现。

    洪武年间,虽然已经有大学士,但不过是备顾问。到永乐年间,文渊阁渐渐成制度,但大学士的品级不过是五品官。

    高于知县和御史、各部主事,低于员外郎,和待郎、尚书,还差的远。

    公平的说,永乐到仁宣年间的大学士,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做一些秘书草诏的工作。

    仁宣年间,学士权重,内阁制度渐渐完善,但大学士的品级并没有提上来。

    宣德年间的大学士权重是体现在以各部尚书兼任大学士上的,这样一来,既有内阁的草诏票拟权,又有六部的执行权,所以所谓内阁渐渐权重,关节就在这里。

    时至今日,内阁仍然不能管部,尚书完全能自行其事。遇到强势的大学士,六部就弱一些,遇到强势的六部,内阁就势弱很多。

    之前的六部,有三部尚书是建文和永乐年间的进士,资格威望之高,内阁简直没有办法管理六部,所以大学士不兼部务,权威无形之中就下来很多。

    现在礼部尚书致仕出缺,皇帝在第一时间叫李贤补缺,这样一来,李贤以太子保傅并礼部尚书再兼大学士,内阁之中,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

    “臣,感愧无及”

    谢恩起身后,李贤向着少监道:“请转奏皇上,臣唯有以死报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