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百二十六章 缺粮的红线(2/2)
种下的番薯,辽东去年就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番薯等作物了,今年的规模更大,对于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今年虽然粮食形势紧张,粮食储备已经到了红线以下,可今年又快到了丰收的季节,只要再支撑得一两个月,到了七八月间,就可以接上今年夏收的粮食了,再撑一两个月,到了九十月间,全国种植的番薯都将成熟,更是不怕没吃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杨改革一直就把粮食的产出作为自己关心的重中之重,对于粮食的持有,一直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如今粮食的储备下滑到红线,杨改革鼻然有些头疼,但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臣领旨!”施凤来答道,今年他推广番薯,终于是出彩了,倒是有点挽狂澜于既倒的模样了,人也是格外的精神。

    “对了,徐师傅说,大琉球那里,今年的第一期稻子已经收获了,产量可观,朕已经让徐师傅尽量的把粮食运到北方来,先解北方缺粮之苦,想徐师傅大琉球的粮食一到,这缺粮之苦,一定会缓解的……,朕估mō着,再有半个月左右,粮食就要到天津了……”杨改革又说道,粮食的重要xìng,杨改革向来不会忘记。对于自己huā费巨资打造的粮仓,杨改革也很是得意,也很有成就感。

    “大琉球?””

    “已经收获子?””

    “已经起运子?””“快到天津了?””平台里,是一阵的惊讶和意外。大家虽然都不自己种稻子,可也吃了那么多年的米,好歹也知道夏税什么时候收,如今才五月下旬,这么快就收获了?而且是粮食快从大琉球运到天津了,这简直难以相信。

    “……………,陛下,这才五月,这不会是……”施凤来当意外的问道,五六月向来就是青黄不接的日子,可如今第一批新米即将上市“怎么,朕还会骗人不成?这么大的事,朕能说假话么?那大琉球一年可产粮两到三回,最早的稻子,年初就插秧,四月中旬就可收获,五月就可入仓,如今运到北方来,又有何不可?”杨改革笑道,对于自己的成就,相当的得意,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日忽然运来了新粮”对于稳定粮价和人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震撼可想而知。

    以巨资移民台湾,开发台湾,杨改革原本的打算,除了安置灾民,更有着其他考量,比如,在日后遭灾,极度缺乏粮食的时候,用来和南方那些囤积粮食的粮商打对台戏用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自己的粮食产地,有了自己的粮食来源,杨改革也才敢放开手脚做事。杨改革最开始的打算,是在内地最青黄不接的时候忽然杀出一批新粮来,以此来作为逼迫粮商们让步的手段。

    这是杨改革退一万步的后手,迫不得已之后的手段,当然,现在南方已经被自己捋顺了,倒是没拿个不长眼的敢跟自己叫板,一般商家地主手里有粮食,提点价卖,杨改革也不会说什么,毕竟粮食紧张,涨点价也说得过去,若是说囤积不卖,想制造粮荒待价而沽,那杨改革可就不客气了。杨改革有的是手段对付这些粮商。当然,现在都用不着了,南方的粮商,地主都很有眼力,没有不长眼的。

    除了大琉球,最开始的移民洞庭湖也有着这个考量,杨改革需要把粮袋子装在自己的身上,才有安全感。

    不过,洞庭湖也有着不小的弱点,那就是粮食运到北方来,路途实在太遥远了,拿在手里,也只能说聊胜于无,杨改革放弃移民洞庭湖,也有着这个考虑。

    大琉球虽然也远,可有海船之便,运输量极大,可以抵消路途遥远的因素,再加上杨改革有意推动海上扩张,移民洞庭湖也就变成了大琉球了。

    洞庭湖和大琉球都是如此,实际,辽东也是如此,任何一个社会和时代,吃总是最主要的问题,不能保证吃,什么都是假的,辽东实际也是杨改革的粮食袋子之一。

    几个人都惊讶和吃惊的看着皇帝,没想到,皇帝不动声sè之间,就从大琉球搞来了粮食了,还是在这最青黄不接的时候,这,实在是没料到。

    几个人虽然也听说过大琉球一年三熟,可却没真正感受过一年三熟的粮食代表了什么,如今在最青黄不接时候的见到粮食,倒是给震惊了。

    “呵呵呵,诸位可是不信朕?既然不信,那就再等等,顶多半个月,粮食就该到京城了,到了那时候,不用朕解释,诸位自然相信了…”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后手发挥出的效能,虽然没有预期的大,可也不小。大琉球的粮食对于整个明朝的粮食体系有着不小的补充,有了这个粮食来源,明朝对于江南粮食的依靠程度,再次降低,朝廷对江南依靠的降低,对于平衡朝局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几个人面面相窥,惊讶得不行。

    “陛下,不是臣等不信,只是这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韩爔说道。

    “陛下瞒得臣等好苦,既然有粮食运来,为何不早点告知臣?让臣白白的急白了头发,陛下,就是不知,这粮食有多少,能有多少粮食运来…”毕自严倒是欢喜起来,赶紧问到,这一瞬间,一直压在身上的重担,似乎是减轻了不少。心中更是感慨,还是皇帝有办法,在这么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弄来了粮伞。

    “呵呵呵,粮食嘛,这一批,很大一部分都是今年的新粮,第一批大约有三十万石,随着大琉球那边粮食不断成熟,还会陆续的运粮食过来,至于有多少,诸位自己算吧,那大琉球可是移民百万的”杨改革笑着说道。

    几个人又一惊,这才回过神来,那琉球去年就号称移民百万了,今年还在移民,这人数必定是超过百万了,这得种多少田?这些田最少都是一年两熟,很多都是一年三熟,那这一年得收获多少粮食?那不是说,随着这么下去,每年支援京师百万石粮食都不成问题?甚至更多?

    毕自严在内心是不住的感慨,移民这么多人过去,虽然耗费了巨大的资金,可也不得不说,从长远来看,绝对是相当划算的,如今那里不就是往京师输粮了吗?又想到,那边移民过去的,几乎都是种地的,粮食极多,自己是不可能吃完的,又不用给地主交租子,除去缴税,必定还要剩余很大一部分,为了换取其他生活物品,必定是要卖掉的,卖给谁?皇帝给了那些灾民活路,那些灾民把皇帝当成菩萨一般,不卖给皇帝还能卖给谁?外人是别想沾半分便宜,毕自严内心忽然冒出一句话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今皇帝应对朝局是游刃有余,好似随心所yù,实则绝不是偶然。

    “陛下瞒得臣等好苦,唉,那徐子先也瞒得我等好苦啊,………”施凤来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算是在埋怨了,他本以为他推广番薯,今年能力挽狂澜,出尽风头的,可刚冒出了个影子,就出了这么一个事,他推广番薯的作用,大大的降低,力挽狂澜的还不是他,他顶多是个配角,施凤来这心,凉了一截。

    “呵呵呵,朕也不是有意要瞒诸位的,只是粮食没运到,莽然间说这种大话,只怕会让诸位卿家见笑,本来,朕打算等粮食到了再说的,不过被逼急了,也只好把这个消息说出来,冲冲喜,给诸位吃个定心丸…”杨改革笑着说道,可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杨改革当初就是打算拿这个东西当杀手锏的,明末必定天灾延绵,粮食必定奇缺,杨改革知道自己必定要为粮食发愁,很有可能要和江南的商人斗法,这杀手锏一样的东西杨改革藏都来不及,怎么会没事挂在嘴边,所以是从来不提,误让很多人以为,大琉球那边还是蛮荒之地,又在大规模的移民,养活自己都不容易,那里有粮食往外送?如今这杀手锏虽然不要用来对付江南的粮商,地主,可也还有奇效,在振奋人心,缓解粮食压力方面有奇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