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是小菜一碟。林沐风相信香灰黄地技术难点在于胎质和釉面以及釉面下的开片和气泡而并非是塑胎。
泥胎已经尽可能地保持了细腻而且非常圆润。在泥胎凉制的时候王二也亲自配置好了三种主要的釉料一种是灰色一种是淡黄色还有一种是透明釉。
到了黄昏时分。见泥胎凉制差不多了林沐风从王二手里接过釉料。亲自为花瓶泥胎上釉。施了一边透明釉之后才施灰色釉然后等釉面略干又开始小心翼翼地施加淡黄色地釉。
为了体现那种灰中泛黄的特质林沐风采用了深浅施釉法。也就是灰色釉略深、略重而淡黄釉略浅这样一层层施加叠加起来。烧制成型后灰中泛黄就很自然了。
这只是复原香灰黄技术的第一道关口。对融汇了古代瓷艺和现代制瓷理念的林沐风来说攻克这一道难关并不算是太难。顶多他们需要在灰釉和淡黄釉地搭配和协调上。进行无数次地细节调整就可以试验出一个最佳的施釉方子来。
通俗地讲灰色釉该深到什么程度淡黄釉该浅到什么程度两种釉色地叠加谁前谁后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些都得一一尝试。
最难的是。怎么样才能让釉下呈现出艺术性的纹理开片和工整细致的气泡来。对此。林沐风也没有成熟的想法只能嘱咐老孟和王二。不要着急一遍遍的试验而已。
其实在林沐风看来宋瓷汝窑中这一瓷种的出现没准也是一种偶然。宋朝的工匠们在制瓷烧制过程中无意中创造出了这个品种经过了无数次地尝试才让技术成熟固定下来。
第二天一整天林沐风都呆在窑上跟老孟和王二一道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施釉试验也没有急着入窑烧制。肉眼看上去地效果都不能达到最佳进窑烧制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第三天林沐风将试验的工作交给老孟和王二。让张风带着瓷学上的数十名工匠来到了窑上亲自考校他们的制瓷基本功。
瓷窑的空场上几十个工匠列队整齐目瞪口呆地打量着窑上的一切。这可是大明最大的瓷窑啊数座规模庞大地龙窑一字排开无数的工匠身影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一队又一队的运输队伍进进出出几乎每隔片刻的功夫都有几十辆大车地各类瓷器成品和琉璃器具运出瓷窑运往大明各地。
林沐风要得就是这种效果让这些来自大明各地的工匠实地参观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制瓷。
“你们可随意在窑上参观一下半个时辰后到这里集合。”林沐风摆了摆手。
张风领着一群工匠在窑上转了一圈回到原地时林沐风已经派人在场上弄了一大堆配置好的泥浆。
“你们不是都认为自己制瓷多年基本功很扎实吗?本官也不难为你们场上这些泥浆是本官让人配置好的你们谁能在半个时辰内塑出十二生肖的泥胎来本官便认可你们。”林沐风沉声道“开始!”
不用辅助工具手工塑胎是真正的基本功。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似乎是有些短了些。
果然半个时辰过去了真正塑胎完成地工匠没有几个而且由于行动匆匆造型非常粗糙。大多数工匠都垂下了头去只有马户几人有些不服气小声嘟囔了一句“塑胎容易但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大人这是有意为难俺们。”
林沐风冷笑一声“马户你可是不服?”
马户大着胆子站出来低低道“大人不是俺不服实在是时间太仓促了一些再给马户一点时间俺塑胎没有问题嘞。”
“时间短?本官看来不是时间短而是你们技术太生疏。”林沐风猛然回头喊了一声“王二!”
“先生!”王二跑过来躬身一礼。
“王二用你最快地度塑出十二生肖的泥胎来。”林沐风向他使了个眼色。
王二不敢怠慢下手如飞温软适中地泥浆团在他的手中旋转着揉捏着也就是盏茶的功夫十二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生肖泥胎出现在众人眼前。王二可是窑上技术最娴熟的工匠又是林沐风亲自指点的得意门生让他塑制这些小玩意儿还不是信手拈来。
林沐风扫了众工匠一眼“如何?你们可是服气了?”
工匠们无话可说敬畏地看着王二眼神中闪烁着狂热——这是何等神奇的技术啊!
马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深深地看了看眼前的泥胎老老实实地退到了行列中。
一连5日釉色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但开片纹理和气泡的技术难关却迟迟摸不到头绪。林沐风无奈之下采取了笨办法一次次地变换烧制温度然而都以一次次失败而告终。无论他们想什么办法开片和气泡都无法形成。
不管林沐风愿不愿意承认事实都证明不是温度的问题了。或者说这不是温度的变换导致自然爆裂的结果而是宋朝工匠的一种秘方。
如何才能让釉面下形成纹理和气泡呢?宋人是怎么做到的?
林沐风苦恼地离开瓷窑进了城。信步而行带着心事他又来到了成阳在城中的古玩总店——荣宝斋。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荣宝斋中又摆上了一只香灰黄的花瓶不过仅此一只而已。成阳短时间内是决计不会让所有的香灰黄花瓶集中出现在店面中了。只摆放这一只作为招牌即便是被林沐风现她也有的是理由应对——谁说人家店中就只有2只香灰黄的花瓶?
林沐风深深地望着面前的香灰黄花瓶笑道“伙计哥能让在下看看这只瓶子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