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戏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14,猜忌难平(2/2)
才几日不见,您还好吧?”

    李青峰点头,说道:“好,好,多谢王公公挂记。”

    其实他心里想:“好个头啊,天天被皇上惦记着,这日子能过的好吗?”

    王承恩看李青峰满脸忧色,连忙说道:“大人,现在不必有什么忧虑了,我现在就是来给大人下定心丸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往李青峰这边走。

    走到李青峰这边之后,他对李青峰说道:“李青峰下跪听旨。”

    李青峰连忙往前屈了一步,跪下来说道:“臣李青峰听旨。”

    于是,王承恩便把皇上的圣旨念了出来。

    皇上果然没有大肆的为难李青峰,他在圣旨中说因为李青峰在宁远城中立了大功,他要对李青峰进行嘉奖,而嘉奖的方式就是让李青峰封侯。

    而且崇祯特地赐了一个侯爵的名字给李青峰,那侯爵的名字就是安乐侯。

    “安乐侯”,李青峰听到这三个字之后,脑子之中像是被重重的震撼了一下一样。

    “安乐侯”这三个字的意思明显不过了,皇上明显是想让李青峰能够安分守己,不再去参与一些政事。

    要是这样的话,他就安安乐乐的可以做一辈子的侯爷。

    倘若李青峰不肯听他的话,而将是要去管理一些朝政或者把持一些军事的话,到时候他李青峰的日子就会很凄惨了。

    李青峰听完之后一颗心放下来的同时,也觉得十分的害怕,心想:“皇上让自己做安乐侯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安分守己,可是以皇上善于猜忌别人的性子,就是我真的能够安分守己,皇上会这么认为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以皇上的性格他肯定过不了几天就会对自己进行一番盘查。如果发现自己有半点做法不符合他想法的话,那么恐怕自己一点儿安乐都没有了。”

    李青峰心里这么想着,不禁觉得很是郁闷,但是不管怎么样,皇上这次总算没有明目张胆的对付自己,自己这一次总算可以活下来。

    而且也不必揭竿起义与皇上对抗,这总算是好事一桩,这事情就此稳住了,后面的事情等以后再说吧。

    想到这里,李青峰连忙跪下来,对王承恩说道:“李青峰感谢皇上圣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承恩听完之后,他连忙扶起李青峰,拉着他的手很亲热的对他说:“青峰兄弟,你这次一定要自己注意,一定要保得住自身啊,要不然的话——”

    说到这里,他四处看了看,便做了一个皱眉头的神情。

    李青峰心想:“王承恩什么时候跟自己称兄道弟了,我要跟一个太监称兄弟,那我不岂不是——”

    李青峰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不过可以确定的就是王承恩对自己的安慰都是出于真心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李青峰连忙对王承恩说道:“王公公的教诲青峰全都记下了,青峰一定安守本分,在京城之中做一个悠闲自在的安乐王,或者是回南京城去陪我的妻子儿女。”

    “什么,回南京城?”

    王承恩听完之后,脸色顿时大变。

    他摇了摇头,说道:“青峰兄弟,皇上吩咐过了你不能回南京城,只能在北京城中呆着。”

    …

    …

    明王朝的鹰犬,农民军的死敌-“毛兵”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军每与凶恶的敌手——“毛兵”交战。何谓“毛兵”?明清之际某些史家语焉不详,读之遂使人如坠云雾。如吴伟业载谓:“刘应遇提毛兵入汉,合川将吴国辅兵击贼于略阳,十战皆捷。”〔1〕“紫金梁众十余万,以秦兵、豫兵、毛兵尽聚泽潞东南,乘虚突犯东北,从沁州武县以陷辽州。”〔2〕谈迁的记载,大体与吴伟业同,亦失之太略:“陈尧道(即紫金梁)〔3〕等以秦兵、豫兵、毛兵尽集泽潞东南,遂乘虚掠东北。”〔4〕“川兵溃于林县,毛兵杀伤甚众。”〔5〕如此等等。读了这些记载,我们不可能知道“毛兵”究为何物。如望文生义,很容易把“毛兵”错误地理解为是姓毛的将领统率的一支明军,或把“毛”当成是某地名的简称。其实,“毛兵”是明朝地主阶级武装中一支特种兵,考其来源,可谓久矣。

    清初史家戴笠、吴芟对“毛兵”的记载较为具体:“(崇祯五年,九月)癸亥,贼数千掠新乡三四日。癸亥,磁州道祝万龄以毛葫芦兵八百人至,贼走陵川。毛葫芦,矿徒也。其头目称脑角。又有盐兵、盐徒也,皆临时招募者。中多亡命,难御敢死,宜于搜山。”〔6〕于此可知,原来“毛兵”就是“毛葫芦兵”的简称;它的基本成分是矿徒。但是,这种兵为什么叫“毛葫芦兵”?名称奇特,仍令人费解。明中叶丘浚曾指出:“今唐、邓山居者,以毒药渍矢以射兽,应弦而倒,谓之毛葫芦。”〔7〕按照这种解释,“毛葫芦”是唐、邓一带深山中的猎户,在明中叶还没有成为一支武装力量——“毛葫芦兵”。但检诸史籍,“毛葫芦”在元朝末年,已经形成“毛葫芦军”。《元史》载:元顺帝至元五年,“会盗起河南……募民为兵,出库所藏银为大钱,射而中的者赏之,由是人皆为精兵。金、商义兵为兽皮为矢房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锐。列其功以闻,赐敕书褒奖之,由是其军遂盛。而国家获其用”。〔8〕又,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安丰、正阳的农民军“围庐州……立南阳、邓州等处毛葫芦义兵万户府,募土人为军,免其差役,令防城自效。因其乡人自相团结,号毛葫芦,故以名之”。〔9〕这就很清楚了:“毛葫芦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金、商等地深山中猎户的箭袋用兽皮制成,看上去毛茸茸的,故名。当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起之际,元王朝将这些人编为地方武装,形同团练,成了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

    随着元王朝的灭亡,“毛葫芦军”土崩瓦解。但是,它并没有灰飞烟灭,逐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变成游民无产者的武装集团,活跃在深山老矿之中。明代王士性载谓:“内召、庐氏之间,多有矿徒。长枪大矢,裹足缠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其人千百为群,以角脑束之(角脑即头目之谓也)。其开采在深山大谷之中,人迹不到,即今之官采,亦不敢及;今所采者,咸近市井道路处也。”〔10〕拿这条史料与《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五对照读来,我们可以知道,这批武装矿徒,直至明末崇祯初年,仍很活跃。他们十分强悍,颇有战斗力,但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说他们“杀人为生”,杀的谁?史无明载,但未必就不殃及平民。这伙人有盲目的破坏性是毫无疑义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论及近代游民无产者时指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在明末,当然还不可能有能够正确引导这批武装游民的先进阶级。其结果,他们跟其祖先在元朝末年为统治者效死卖命一样,被明朝地主阶级拉拢过去,编成一支特种武装——“毛葫芦兵”,成了明王朝的鹰犬,农民军的死敌。崇祯二年,“毛葫芦兵”即积极参与了镇压农民军的罪恶勾当。农民军也确实吃过这支反动武装的亏,往往见之避去。但不久,一些农民军的领袖决心拔掉这只狗牙。崇祯六年,农民军首领柘仙灵、李自成、刘国能、张献忠等,集中九营人马,“自武安南下,围毛葫芦兵四百于河沟村,尽杀之”,〔11〕给“毛葫芦兵”以沉重打击。次年四月,农民军在武安又将“毛葫芦兵”打得落花流水,消灭了182人。〔12〕后来,这只明王朝豢养的恶狗——“毛葫芦兵”,便寿终正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