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逸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骑兵对决(2/2)
有人民军追来人数仅为几千人时才突然决定回头吃掉这股大胆妄为的追兵的。站在山坡上的蒙古骑兵注视着人民军一步步逼近他们依然一动不动。此时山坡上除了北风的呼呼声旷野里无一声响就连马的嘶叫声也没有。

    史小名令部队停止下来结阵以对两军相距八里站在山坡上了望的赤乌尔放下心来他甚至于开始开怀大笑只要面对的是骑兵部队那就是他碗里的一块肉他自认为天下还没有那支骑兵部队可以与蒙古骑兵相对抗。他讥笑地看着人民军第一骑兵师在慌乱地布阵:虽然站在前面的骑兵队形整齐却太紧密了;虽然士兵们动作敏捷行动统一但表情太严肃却是因为紧张与恐惧所致。

    对方的人数当在五千人左右以多击少赤乌尔有理由相信在第一个冲锋中便可把人民军冲垮。十五分钟后他的手高高抬起突地猛地下打后面指挥旗帜向左挥动左边山坡上的骑兵方阵飞驰而下;接着指挥旗连动中间山坡与右边山坡的骑兵方阵依次冲下表面看似零乱站着的蒙古骑兵实际上却是零而不乱井然有序。

    漫天黄尘飞扬卷起阵阵尘烟三个方向的蒙古骑兵如奔腾的洪水咆哮而来他们旌旗舞动冲在最前面的伏身拉箭后面的手举马刀最后的则鼓声雷动顿时整个山坡上空旷下来只余下最高山坡上赤乌尔亲卫队的四五百人。看这情形赤乌尔连预备队都未留他想战决一鼓作气拿下面前的人民军他有他的顾虑他恐周围有其它人民军存在。

    八里远的距离转眼即到蒙古骑兵越来越近在冲到近一半的路程时前锋骑兵向两翼分开中间正面冲击的骑兵度有意识地慢了下来蒙古骑兵准备采取两翼重点打击中间牵制的战术。难怪古时人人谈蒙古骑兵皆色变在这种高运动中他们依然还能迅变阵自是不动凡响了!

    大地震动加剧前面的人民军战士依然冷静史小名一声大吼人民军也开始变阵排在最前面的骑兵部队突然分开他们向两边拉开并开始后退。中间冒出一致排开的四十挺重机枪八十个士兵按操纵动作整齐的准备着。待蒙古骑兵前锋驶近二千米时史小名又是一声大吼接着炮声轰鸣置于后面一里处的轻炮营开始开炮了。

    炮弹划破长空砸入敌方的骑兵阵爆炸开来将周围的骑兵连人带马轰坠倒地并伴有肢体满天飞舞。接着更为可怕的事情生了人民军的四十挺重机枪“哒哒”地开始言四十条火舌吐出四十条子弹线射向前方随着重机枪操纵手们手柄的摆这四十条子弹线织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密网盖向敌军。每一条射线所指方向皆是人仰马翻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被带走。

    骑在马上的人民军接令也开始开枪蒙古骑兵一排排的倒下在火炮、重机枪及步枪的射击下蒙古骑兵的冲击阵形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不过很快又被后续的骑兵将这些缺口重新填补上重新形成一个完整的冲击阵形。

    史小名静静地看着战场感受它的血腥与悲凉。此时赤乌尔同样地在观察战斗的进程巨大的爆炸声与响彻云宵的嘶叫声及满天卷起的浓烟尘雾令赤乌尔一时不能很清晰的判断出战场的变化。

    在人民军猛烈火力的打击下蒙古骑兵的冲击度慢下许多他们始终不能接近至人民军第一骑兵师阵形的一千米一些蒙古骑兵等不及了目睹己方大片大片的士兵坠马倒下就是相距一千米的距离他也迫不及待地把手中的利箭射出可相距如此远的距离这单飞的利箭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这种强大火力、高的打击完全脱离了以往骑兵对战的作战概念没有任何指挥官还能控制得住局面被炸断、洞穿的尸体喷出漫天血雨血已流成河马血与人血混流在一起;残肢断体撒满大地惨烈的哀号响彻云霄失控的蒙古骑兵仍疯似的向冲。此时生命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十分钟不到的时间蒙古骑兵死亡达两千人以上。

    史小名举着望远镜摇了摇头不停地叹气他早知战斗的结果会是一边倒也预料到了场面会是很血腥但眼前所展现的这一幕还是令他震惊不已。

    赤乌尔终于看清楚战场上的势态在前锋部队老是停留在敌阵前一千米之外不能再前进之时便引起了他的怀疑只是凭着对蒙古骑兵的盲目信任他一直没往坏的方面想。按照惯例前锋部队第一波攻击遭受挫折在情理之中可现在时间已过去一刻钟了情况依然如此则是很不正常的事了。他拍马而下后面的亲卫队紧紧跟随待他驶近时他大声惨叫坠下马去眼前的惨象不仅强烈地刺激了他的双眼还严重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这哪里是在战斗?完全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这种惨状情景远遭联军打击时的百倍赤乌尔当场晕厥过去。

    亲卫兵弯腰把赤乌尔从地上捞起副将代替指挥挥动指挥旗向所有的部队出撤退的命令。也就在这时人民军第一骑兵师嘹亮的冲锋号角响起三个骑兵团别好步枪抽出马刀喊叫着铺天盖地掩杀过去。

    人民军第一骑兵师穷追猛打追出二十里外吹号收兵。此战第一骑兵师一战成名歼蒙古骑兵六千余人获得“魔鬼”师称号他们的残忍形象在蒙古骑兵心中烙上了深深的恐惧烙印。

    第一骑兵师向人民军第一集团军司令部上传捷报第一集团军后顾之忧解除胡野林马上把第三军的两个师置于延安城北面两个师置于延安城的东面以确保这两面的安全后他正式向第二军的第5师与第6师下达攻打延安城的命令。

    战斗打了半天也未见援军蒙古骑兵的出现延安城内的清军彻底绝望终在人民军攻城一扇城门后城内清军悉数缴械投降。陕甘总督林扬祖欲自杀被亲兵救下最后作了人民军的俘虏。至此西北最后一支强大清军抵抗力量覆灭。后面二个月中人民军第一集团军各部在向西北的青海、陕西、甘肃各地进军当中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清廷地方县衙府衙老爷无不自动打开城门跪地相迎。

    在河南的鲁万常部的人民军第三集团军与在陕西的第一集团军是在同一时间接到人民军总参谋部“恢复进军”的命令。胡野林的第一集团军因为大雪而不得不推迟了进军北上的时间而鲁万常的第三集团军则风雪无阻加北上他们一是因为渴望赶在黄河解冻之前渡过黄河;二是因为他们已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背部的安全已被另一支人民军部队所保证。

    新春刚过鲁万常第三集团军辖下的防守湖南的薛青第十一军与防守湖北的杨诚志第十军终可抽出北上重归于集团军司令部指挥。而接替他们防守任务的是刚组建仅一个月由许奂任司令的第四集团军的部队。此时第四集团军仅组建完成两个军——第十三军与第十四军它的另两个军虽兵源已凑齐但装备还未配齐。第十三军与第十四军成军不久便被派上战场虽非第一前线但也够他们小心谨慎的了。第十三军接替第十一军防守湘西与湘南而第十四军则接替第十军防守湖北。

    集团军四个军全部归建鲁万常意气风华除留下杨诚志的第十军驻于河南以防东面山东与南面安徽的清军外其余三个军便由他亲自率领浩浩荡荡开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

    在进军山西前第三集团军司令部曾有过争议河南的北面是山西与河北北上进军可以直取清廷心脏——北京城但此一方向有怡亲王载垣统领的清廷京师精锐守卫军;东面是山东东进可重点打击清廷的兵源与粮食基地对清廷的战略影响深远。到底是北上还是东进呢?人民军总参谋部由人民军第三集团军自己决定但总参谋部倾向于北上因为左翼陕西有人民军第一集团军已北上了如第三集团军也北上则两集团军可以互为保证对方一侧的安全;另山东有另一支农民起义军——捻军在活动根据林逸的战略原则在没有解决清廷之前尽量避免与其它农民起义军生接触。

    最后鲁万常拍板选择了北上但他选择北上的原因完全不是出于人民军总参谋所认为的那种种理由中的任何一条而是他听到胡野林要北上生怕胡野林会抢在他之前打下北京城活捉清廷皇帝赶紧下定了决心。看来军中的一些流言也传到了一向淡薄名利的鲁万常上将的耳中了人的地位在变权势在变人的心态也在变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