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5日王同山结束了劳改农场的漫长劳改生活终于回到了他久违的故乡苏州。
这时的王同山已经是35岁的成年人了。这距他在苏州某家浴池门前被便衣逮捕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年头。本来他在初次被捕后只判他在少儿管教所里劳教三年。1965年他劳教期已满王同山就有可能回到苏州来。可是当时由于全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根据上级的相关指示王同山和当时在南京句容少管所里许多解教少儿一样都被上级安排到距南京只有十几公里的小茅山劳改农场继续参加劳动改造。上级对王同山其人的批示是:“原地安置留场继续监督劳动。”
也就是从1965年冬天开始王同山便与小茅山农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青年时期最美好的岁月就是在这遍地茅草的小茅山度过的。这是一座距南京很近的小镇如果从农场前面那条公路搭上汽车二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如果在小茅山农场前方不远乘坐上火车向另一个方向驶去就会在眨眼之际到达江苏省的另一座美丽城市镇江。因此小茅山留在王同山头脑中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的。此后他就在这里度过了15个难忘的春秋。
现在他终于回来了按照父亲前不久给他提供的地址王同山从苏州车站出来再乘坐一段共交车很快就来到了一个叫专诸巷的小街前。这是父亲在“文革”期间改换的新址。历经了“文革”的风雨王同山没有想到他的老父竟然还硬朗如常地活着。这位曾在国民党军队里毅然起义、投向光明的厂工会主席并没有像他在小茅山时所担心的那样会在一场接一场的群众批斗中丧生。老父亲甚至连腰也没弯还像十几年前一样挺。后来王同山才惊愕地现尽管他父亲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军官可是由于他起义后在革命队伍中的积极表现特别是其父在苏州这家工厂多年担任工会主席与群众和职工家属之间的关系始终是融洽的。因此即便在那场催枯拉朽的大风暴中老人也侥幸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群众运动的暴风骤雨。如今他虽然已经老迈可是精神尚好。
“海潮”老父亲还叫他的小名:“既然你已经回来了就该好好的生活再也不许你像从前那样为所欲为了。”
“我知道。”儿子也不像从前那样梗着脖子说硬话了。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了。
“你如果再像从前那样胡来我或饶不了你!”让王同山感到没有变化的是老父亲还像他18年前入狱时一样性格爆躁。而且他对儿子讲起话来往往没有他期许的亲人温情有时父亲见他在监管期还学会了吸烟便对他气恼地拍起桌子大喝大骂。父亲在他重新回到社会以后仍然以这种冷漠的态度严厉有余而温和不足这让王同山的心一下子又变得冷冰冰的。他感到在自己与父亲之间始终隔着一层永远也打不透的厚墙。如果说16岁那年他在苏州被捕就因为家里没有他希冀的温情才一念之差走了下道最后在大墙里消耗掉他最为宝贵的年华那么如今当他再一次踏进家门对家的慨念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了。
“你就是同山哥吧?”在一个人心情苦闷的时候王同山的耳边常常会响起一个脆亮女人的声音。当然这女人是地道的苏州软语听起来就会让他这长年与寂寞冷酷为伴的人心中一动。王同山记得好象他刚从小茅山回到专诸巷的第二天下午他去苏州城外的阖闾塔前去转了转。那个怪石麟峋的虎丘对于多年在外的王同山来说始终是难以忘怀之地。从虎丘回来再走进专诸巷那条曲曲弯弯的小石板路迎面就走来一位靓亮的姑娘。她的年龄比王同山似乎小了至少七八岁且生得娇柔小巧清纯美丽。特别是她那满月般的椭圆型面腮上五官搭配得那样端正眼睛尤为吸引王同山的注意。因为他会通过对方那双漂亮的大眸子能窥探到少女心灵中流露出的一丝善意。
“你是……?”王同山板着一张没剃胡须的脸眼里没有丝毫笑意。并非他不喜欢面前这位主动搭讪的家乡姑娘而是在这漫长的监狱生涯里他的感情早已经麻木了。尤其是对待女人他多年来极少有机会与异性接触即便偶尔遇上一个和他年龄相妨的女人王同山也大多冷漠地回避了。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与她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便注定了他与她之间肯定不会继续展任何关系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友谊与爱情。
“我是你家隔壁的邻居呀怎么你爸爸他没对你说起过?我就是湘音啊!”那姑娘好大方她面对王同山那张冷冰冰的面庞非但没有任何反感和轻篾反而对他温存地笑了笑。笑的时候她脸上会现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哦?湘音?”王同山这才仔细打量了她一眼他现站在面前的姑娘不但有苏州女性所特有的美丽而且他凭自己三十多年特殊人生经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