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十七节
王志敏和田玉辗转来到包头,没想到郝春来在包头等候她们。现实的包头绝非印象中的黄沙漫漫,其城市规划和绿化相当好,特别是昆区和青山区,颇有点大都市的味道了。
郝春来问田玉沙漠的印象。
“把地球看作一个人,沙漠就是严重的皮肤病。”在巴丹吉林沙漠走了十三天,旅程的后半段再无海子,连续的黄沙漫漫让田玉严重地心烦。
郝春来大笑,“缩小一下你的比喻。中国的皮肤病很严重呢。巴丹吉林不过是第三大沙漠,等你去了塔克拉玛干,才晓得什么是真正的沙漠。”
“沙漠有什么现实的好处吗?怎么能想办法缩减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也不是一无是处。据说沙尘暴可以给海洋生物带去丰富的营养,还可以控制酸雨。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实用的就是植树造林了,日本人的民间组织在腾格里沙漠就有绿化的试点,我去过。”
这方面的报道田玉是看过的,那不过是日本人自保而已,怕来自中国西北的黄沙飘到他们的岛国。可是我们自己呢?
郝春来好像看透了田玉的内心,“志敏的老家就做的不错。北新这些年大规模绿化荒山,变化很大,再坚持搞上二十年,气候都会得到改善的。”
郝春来是业余环保专家,这些年总是在下边转悠,发表了不少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颇具忧国忧民的气质。
田玉没有去过G省。北新在哪儿她也一无所知。对于G省,她只知道省会北阳。
“有你说的那么好吗?我表示怀疑。”走了趟沙漠,王志敏对环境的关注增强了,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表扬G省。
“你去去不就知道了?离着你家里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车程。”老郝笑着说,“来包头一定要吃涮羊肉的。草原羊的肉味鲜美的很,晚上我请客。”
老郝招待她俩吃了包头的招牌小肥羊吃了涮羊肉,带她们到街心广场去看水幕电影。四月的包头夜晚仍具寒意,而水幕电影不过是个新奇,图像并不好。田玉感到索然,便与王志敏回了呼得木林大街的旅馆。
旅馆也是老黑帮着订的,快捷酒店类,便宜,但设施不错,非常干净。老黑也住这儿,他问两个姑娘,是不是在包头玩几天?
“有什么玩的地方呢?”王志敏也是第一次来。
“北面有个五当召,是喇嘛庙。南面有响沙湾和成陵。交通都方便,我可以当导游。我看你们精神还好,休息一天就可以行动。”
旅游是她们的主要工作,当然不愿放过机会,田玉又对庙宇一类颇有兴趣,当即答应了。
“小田,你的文笔不错,这次横穿巴丹吉林,一定要写篇东西出来。”
“你那稿费还不够我吃顿饭的呢。”田玉撇撇嘴。
“我们就是个穷单位嘛。”老郝有些尴尬,《华夏人文地理》发行量很小,经济状况拮据,他每次出差都贴钱,没办法,谁让自己喜欢呢。
王志敏知道郝春来有些追田玉的意思,但不愿给他泼凉水,“对了老黑同志,你不是要去敦煌吗?”
“忙完这儿的事就去。”
“忙什么呀。有你们这些公费旅游的蛀虫,你们杂志社不倒闭才怪。”估计老黑是专程到包头迎接田玉的,但不知他怎么猜到了自己的行程。
晚上,王志敏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说她已经到了北京,问她在哪儿,要她尽快回去。
在电话里,王志敏感觉到何映红的心情很急迫,“是不是有事?”广内的房子母亲是有钥匙的,那里也算她的另一个家。除了成家的问题,母亲不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
“是的,我必须尽快地见到你。包头应该有北京的航班吧,你今天就动身。”
一定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否则母亲不会如此急迫。王志敏在酒店即订了明晨的第一班飞机,而决意跟着老黑去五当召及成陵的田玉随后再回北京。
从一楼的商务中心回来,王志敏对正在电脑上写作的田玉说,“小心吧,某些人已经下套了,就看你上不上勾了。”
“切让我喜欢的人还没出生呢。”田玉伸了个懒腰,“喂,你脸色怎么那么难看?”
王志敏又想起刚才在一楼网吧看到的那个男人,不知怎的,那个男人棱角分明的五官非常引人注目,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那个正专心上网的男人似乎注意到了有人在观察他,回头与王志敏目光相接,那一瞬间令王志敏感到害怕,那种冰冷的毫无生机的目光她还是第一次见到,然后她便逃也似地走楼梯上了自己所住的四楼,不断回身看那个人是不是跟上来。谢天谢地
第二天凌晨,王志敏打车来到机场,顺利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