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045章 【狗跳墙,隔荒瞻都】(2/2)
和余氏异口同声说道:“谁?”

    梁天昊小声说道:“就是咱们的二小姐!”

    王祖成一听,不由大怒,吼道:“梁天昊,你好大的胆子,竟敢……”

    还不等他把话说完,余氏急忙喝止,说道:“你给我住嘴。”

    王祖成虽然痛恨王义,但是从小和王令仪在一起,难免生出兄妹之情,他看着余氏,皱眉道:“可是,娘……”

    余氏抢着说道:“你刚才还说为娘不能有妇人之仁,你一个七尺男儿,此刻怎么也变得如此优柔寡断……她从小虽然与你关系很近,但却朝三暮四,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那个王义,屡屡与我们作对。再加上老爷对她甚是喜爱,如果她有一天为了帮助王义,矛头指向我们,说不定我们就会棋输一着,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梁天昊急忙附和道:“夫人说的没错,比起李光头等人,二小姐更具威胁,只是……老奴现在还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余氏露出女人独有的阴险笑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这个就不用梁大管家操心了,我自有办法,可以让老爷对仪儿恨之入骨。”

    王祖成可是知道余氏的秉性,她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既然余氏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她手中的确捏着王令仪的把柄。王祖成双眉紧皱,极不情愿的说道:“娘!能不能不对二妹下手……不如这样,孩儿找个机会,与她说清楚,如果她执迷不悟,再对付她不迟。”

    余氏用手指轻轻搓了一下王祖成的脑门,说道:“你说你爹糊涂,我看你才是最糊涂的那个……你都不知道你那个所谓的妹妹是如何在老爷面前极力夸耀王义的,你在这里对她疼爱有加,她却在一边坏你好事,长此下去,她终究是个祸害。”她转过身子,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轻声说道:“她既然不仁,就休要怪我不义……要怪只能怪她站错了位置,生错了地方!”

    …………

    …………

    王义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进展的会如此顺利,用于河边的大水车顺利做成,让他信心大增,接下来,就轮到井灌的畜力水车和手压机了。相较黄河大水车,这手压机不论是制作工程和运行原理都比较简单,与白总旗详细说明,对方就明白了其中道理。没过几天,白总旗就率领众军匠做出了几个,而且所花的成本也较为低廉。

    手压机的制作方法是用一根深达十几米长的管子,把一头砸成尖,管子的四壁钻成许多眼,顶部垫上木方子,砸进地里或井里的水层。管子上头接着一个唧筒,按动手柄时,水便可以提汲上来,实际上是运用了负压吸水的原理。制作手压机时,其它部分还好,就是唧筒上起密封作用的橡皮圈比较麻烦。但是白总旗依靠他丰富的经验和众军匠集体出谋划策,终于想出了一个代替橡皮圈的办法——用一些牛皮和厚布叠加取而代之。

    早在前些天,王义大田庄旁的田地里就打好了好多口灌井或是深坑,这手压机安装并不费时,也不耗工,装进井里或深坑后,再将口子封好,按动手柄后,很快就出水了。这水一出,又惹得朝阳堡的军户和百姓兴奋不已,纷纷来到田庄,见识见识这稀奇玩意儿。

    手压机井的成功,最为开心的还不是王义,而是朝阳堡的各个副千户和百户,他们的田地相较王林正的田地,不仅数目很少,而且多都不靠近河流,这样一来,手压机井无疑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他们的最大难题,怎能不欢喜雀跃,纷纷对王义感恩戴德,说尽了好话。其中,张仁杰表现的最为激动,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十之**的时间都和王义在一起,放下千户和长辈的架子,与王义一同仔细研究黄河大水车和手压机井的工作原理。每每都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姿态,王义对此不仅不厌烦,而且还有点乐在其中。

    大水车和手压机井的成功制成,标志着王义的计划已经顺利进展到第二步。接下来,就是那些深达二、三十米深水井的取水问题了。

    对于这个问题,王义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畜力龙骨水车。其实畜力龙骨水车和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解放式水车”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由畜力带动叶片链条,缓缓地从深井中提水。比起河边的黄河大水车,畜力龙骨水车反倒更难做。其实论人工,不似大水车需要几十人一起协作,这个龙骨水车几个人就可制作完成,但是在工序上特别费工夫。

    畜力龙骨水车零部件十分复杂,更重要的是这些零部件组合起来极是不易。只要某一部件规格有问题,就难以组合成整体。就是组合起来了,也不一定传动自如。其中最难做的就是叶片,还有木榫连接的脊椎状传动装置。

    对于这个问题,王义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车尾的叶轮先不固定,做好脊椎状传动装置之后,再为车尾的叶轮找一个合适位置固定下来。屡次尝试之后,这种办法十分管用。最终,这款古今结合的畜力龙骨水车终于做成了。整个水车外观细长优美,杉木制作的车身,叶片则使用较硬韧,耐腐蚀的槐树木,质量非常好,可以使用好多年。

    安装畜力龙骨水车这天,田地旁又是人山人海,整个朝阳堡,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围在水井旁。但是,王义却没有见到他最想看见的人出现,那就是王林正。并不是他心存对王林正的感激,而是他想让对方看到他的成功,以此来衬托出王林正那个宝贝儿子王祖成是多么的无能。

    这段时间在王义的指挥下,白总旗等军匠将水车放入井中,将车头搁置在井上。又拉来一头耕牛,将拉杆套在牛身上,赶动耕牛时,只听“吱吱吱……”之声不绝于耳,水车顶部的木齿不停转动,水车的叶片就不断地将深井的水提至上面,引入水车旁的水槽内,通过水渠,不断地流入各处田地中。

    “王兄弟,快看,出水了!”朝阳堡副千户张仁杰率先欢叫起来,紧接着所有人都跟着手舞足蹈。所有人围上来,不断地向王义恭喜,他们脸上春光无限。就连站在王义身旁的李光头和董飞,也觉得十分威风。而且,每个人还对李氏甚是尊敬,连连夸奖她有一个本事的儿子。李氏自然欢喜,不甚表达的她,总是在别人赞扬她的时候,向王义看来,然后脸上出现心满意足的微笑。

    据估计,畜力龙骨水车一天的引水量就可浇地达十几亩,再加上那手压机井,再加上黄河大水车,不仅王义的田地用水,就是临近其他庄田的用水也已无忧。

    王义也是喜不自胜,想想明年开春的时候,朝阳堡的景象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就激动不已。比起现代的学术演讲和报告,这些通过自己努力制造出的实物,更加使他充满了成就感。其实王义还知道很多后世更先进的喷灌与滴灌技术,可惜以此时的科技能力,是绝对制作不出来的。

    虽然现在成绩卓越,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王义的需求,对于开垦荒地的计划,这个阶段性的胜利最大程度上只能算是一个开头。他最大的目标是让所有朝阳堡、山西,甚至是全国上下每处田庄都能用上黄河大水车、手压机井和畜力龙骨水车,在根本上解决明朝粮产缺失的问题。

    朝阳堡百姓把王义围的水泄不通,对他的“三大灌溉利器”极力赞美。王义找到机会,抽身挤出人群,李光头和董飞跟在他身后,三人来到高处,望着无边的庄田,王义热血上涌,天边快要落山的落日散发着美丽的红光,空中厚沉的彩云就像被火燃烧一般,此时此刻,它们就像王义心中的朵朵火焰。

    李光头抬头望着站在更高处的王义,笑着说道:“大哥,想什么呢?”

    王义仍然注视着正在一点点下沉的落日,指着远处,说道:“我在想,朝阳堡的另一边是什么地方!”

    董飞看了一会儿,灵机一动,欢喜道:“哦!我知道了,是京都,是皇帝住的地方。”

    王义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自言自语道:“是吗!?那里一定很漂亮吧?”

    李光头不解道:“无非是多了一些房屋,有什么漂亮的,而且我听他们说,京都的歹人很多,稍不留神,就会丢了性命。”

    董飞在旁附和道:“二哥说的是!再说,京都全是房屋,没有高山,怎么比得我们朝阳堡的日落更美。”

    王义回头看了一眼李光头和董飞,笑着说道:“虽然没有山,但有一个地方比山还要高,那里的夕阳才是最有气魄,最美丽的!”

    李光头和董飞不约而同问道:“什么地方?”

    王义淡淡笑了笑,说道:“皇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