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地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不吃药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一首气势恢弘的帝京篇,洋洋洒洒,悬挂在厅中墙壁,笔锋勾勒,颇见功力,应该是书法名家的精心之作,不过,这不是重点,主要是,举世皆知,这首以为绝唱的帝京篇,就是韩瑞所作,诗句尽显华丽,又多有壮词,深受世人追捧。

    都督府是武将官邸,悬挂这首诗,尽管难免有些附庸风雅的嫌疑,但是达官贵人之家,都有诗词字画点缀,自己却没有,岂不是落了下乘,反而惹人笑话。

    况且,帝京篇的确是流传百世的佳作,当传到荆州之时,武家兄弟听到了,非常喜欢,立即备了厚礼,恳求城中的书法名家,在上等的锦帛上,临书泼墨,费时三日,终于将篇幅完成,兴冲冲的回家,更换了以前悬挂的曹植诗篇,武士彠见了,居然没有怪罪,可见心中,也颇为欣喜的。

    适时,身在局中,听到韩瑞自报姓名,武元庆自然没有留意,现在得到武元爽的提醒,顿时反应过来,惊喜交集之余,也在怀疑,是否同名同姓?

    “也是,这么年轻,不像是韩先生。”武元爽说道,心里有几分失望,名人名士,总是让人心中景仰的,多少有些想与之见面的意思,至于见了之后,心里会不会失望,憧憬破灭,那就另当别论了。

    随同韩瑞而来的朝廷官吏,见到武家兄弟的反应,以及质疑,忍不住笑了,一个官吏悠悠说道:“武公子,我们不知道,京城是否还有其他与韩博士同名同姓之人,但是,你心里所想的,和刚才看到的,应该是同一人无疑。”

    武元爽惊声道:“什么,他真的是……”

    “难怪,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常博士。”武元庆喃喃自语,眼睛浮现难以掩饰的羡慕。

    一帮官吏含笑点头,即使韩瑞取得的成就,与他们没有关系,但是此时此刻,同属朝廷使臣,却有几分与有荣焉的感觉。

    旁边的冯长史,心里也有些诧异,韩瑞的名字,他早就知道了,但是没有往这方面琢磨而已,毕竟,在官场上,考虑最多的,不是对方的名气,而是官职、背景、权势等等,名气再响亮,只是得到表面的礼遇,实质上,理不理你,还要看官员的心情。

    比如,三国时期的名士祢衡,为人孤傲,看什么都不顺眼,开始的时候,无论是曹操,还是刘表,对他都非常客气,不过,祢衡这人,好像有毛病,见不得别人对他好,经常蹭鼻子上脸,指着两人大骂,结果可想而知,到了最后,让人像货物似的,推来让去。

    到了黄祖那里,落得身死异乡的下场,尽管舆论都替他惋惜,指责曹操、刘表两人借刀杀人,谴责黄祖是粗莽匹夫,但是,无论怎么漫骂斥责,却不伤黄祖分毫,人家照样还是江夏太守,享受高官厚禄。

    所以,也可以看得出来,所谓的名士,在当权者看来,只不过是一层华丽的窗纸,有用的时候,就拿来装点门面,要是没有用,戳破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就算知道韩瑞身负盛名,但是,冯长史看重的,依然不是韩瑞的才华,而是他的官职与前途。

    立场不同,着重点自然有异,自然之理,当然,见到武家两位公子这么兴奋,冯长史也懂得凑趣,微笑说道:“晚上,荆州官吏士绅,准备设宴款待朝廷使臣,两位公子也可以前来参加,向韩博士表述心中仰慕之情……”

    “大善”武元庆与武元爽,不加思索,立即同意下来。要是韩瑞在这里,肯定呸死冯长史,什么表述仰慕之情,乍听起来,好像他有什么特殊爱好似的。

    突然,武元爽好像想起什么,连忙问道:“大哥,要不要通知几位先生?”

    或者是有了杨氏的压制,没有享受到公卿之子的特权待遇,武元庆与武元爽两人,没有沾染多少纨绔公子的脾性,颇有几分尊师重道,听到韩瑞在此,联想到平时,几个先生对他非常推崇赞赏,自然而然,冒出这个念头。

    “那是自然。”武元庆沉吟了下,眼睛闪现亮光,低声说道:“韩江淮驾临,也是荆州文坛盛事,要是在宴会之中,留下几篇传世之作,那么在场之人,包括我们,也有好处。”

    什么好处?当然是跟着名扬天下,或者流芳百世。一首好诗,不仅能让作诗之人,名声大振,而且连带着,在诗中提到的人物事迹,也被人熟知,反复诵唱。

    荆轲、要离之类的刺客,要不是司马迁的史记,恐怕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曹植的诗篇,多次提到并州游侠儿,直到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