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政地图上
属郑州和隶属洛阳市的偃师相邻。有一条小小的和偃师之间流过这条小河的名字在巩县和偃师本地都称其为“造纸河”。
相传当初蔡伦最早试验造纸时就是在这条河边的。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在旅游开的大力推动下这个传说自然就被当成了真的而且还煞有介事的在河边造了一个“蔡候台”、“蔡候祠”并将其中一段河流圈了起来取名为“造纸河公园”。
(嘿嘿造纸河是真的其它可都是杜撰的读者中有偃师的别骂人才好。)
—
而且每年春天这个“造纸河公园”内都要举行仪式纪念蔡候造纸造福人民的功绩。当然仪式的重头戏之一就是用古代的办法重现当时造纸的过程。
家住得离这造纸河公园不远的刘常满曾经去看过好几次这个造纸的表演所以在他心里对于造纸术的流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造纸河公园的介绍里写有最早的纸张是蚕茧抽丝之后剩下的部分结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就成了最原始的纸。不过这种纸数量极少再加上纯用蚕丝造成价值昂贵无法推广。
接着有人试着用麻头等造纸不过纸质粗糙无法书写。
到了东汉蔡伦时候他试着用麻头、破布、渔网、树皮等物造纸最后取得成功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蔡候纸”了。从那以后纸张才算真正大行于天下渐渐的代替了笨重的简册昂贵的丝帛成了专用的书写用品。
不过刘常满在造纸河公园里看到的造纸方法比起蔡伦所用的又更进了一步应该说大概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传统造纸方法了造出的纸张质量已经极好。
用树皮或竹子、龙须草等造纸需要六个步骤。
先要把造纸的原料放在塘里泡竹子得泡一百天树皮泡六十天草类可只泡十余天。
接着把泡好的原料入进一个铁制或陶制的“徨桶”内与石灰一起煮八天八夜。
然后把煮好的原料拿出来在石臼里打直至打成糊浆。
这样纸浆就算是做成了不过这还没造成纸还需要荡料压帘晾纸三个步骤才能造出纸张来。
所谓荡料就在把打成糊糊的纸浆倒入水中后用竹帘在里面荡使纸浆在竹帘上覆上薄薄的一层。
然后把帘子反过来帘子上**的纸就脱落下来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叠压至上千张后在纸顶上用木头压住把纸里的大部分水都给挤出来。
然后把压过的纸一张张揭起来贴在墙上晒干或是贴在烘纸的夹巷里干。至此这纸就算造成了。
说实在的这种造纸方法造出来的纸成本比起大机器生产来高了几十倍但对于以小手工业生产的古代社会来说却正是许多家庭作坊和小手工业者的财源。
不过刘常满只是知道流程和理论但实际操作中如何把那些竹草树皮上的杂质洗去石灰与原料的比例如何火候如何控制竹帘该如何操控却都不是他所能清楚明了的事情了。
因此对于刘常满来说造纸术只是“纸上谈兵”的一件事情(说到这里左角龙很奇怪赵括那时候根本没纸为啥大家都说他是纸上谈兵呢一笑。)而许多具体的操作必须得找到专业人员来实施刘常满可不认为自己那个本事。
不过幸好现在他是太子需要用些这方面的人才那是很容易找到的墨门里面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于是造纸术的事情刘常满就拜托给了墨门子魏无相而对于这种流芳千古的事情魏无相自然也是高兴得很。
至于活字印刷术嘛知道原理后反倒比这造纸术容易得多了。其实这个时代和宋朝不一样需要活字印刷的时候还比较少毕竟这个时候主要的书就那些多刻成雕版印刷也是一样的。
《新汉史-大皇帝本纪》中说道:“大皇帝天纵奇才明现之处甚多。除推广占城稻、田候瓜(即红薯)、木棉之外尚有造纸之术、刻印之术明。我大汉百姓丰衣足食习文字而崇实用皆为大皇帝遗惠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