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注释:本章行文有些松散,但老读者都知道,作者君是厚道人,从不灌水骗订阅,引入的新角色,将来肯定有用,不喜可跳过,但为免后续突兀,还是建议看看。)
大汉七支戍边骑营的军士虽是以归化各族的混编重整为主,然重要将领多已逐步换血,由根正苗“玄”的汉将掌军,尤是曾在黄埔军学就读者,更成为戍边骑营诸多将官中的骨干。
汉廷数度重整军制,为各支军伍明定了位阶,同样是骑军校尉,戍边骑营校尉秩比千石,精锐骑营校尉秩千石,三大禁卫的执掌仆射更是位秩极高。
(注释:比千石,即不满千石,类比后世,可视为副军级待遇。)
京尉秩二千石,同各郡太守;卫尉与郎中令则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
可以说,各支戍边骑营已成为年轻将官们的磨砺成长之处,想要加官进爵,想要迁调五大精锐骑营或三大禁卫,多半是要先在戍边骑营好好历练,努力斩获军功。
现如今,大汉霸绝天下,海内承平,四夷皆伏,汉军将士想攫取战功是愈发不易了。
昴骑,七支戍边骑营之一,现任校尉彭策亦曾就读于黄埔军学,然与骑营中的诸多后辈不同,他的军学辈分高得吓人,实打实的“黄埔一期”,意即在汉六十二年,黄埔军学刚创设时,他就入学了,与广川王刘越和胶东王刘寄乃是同期。
秩比千石,虽较秩千石,看似只低了半阶位秩,实则就如同关内候相较列候,地位天差地别,且要晋升实属不易。
彭策结束学业后,正式入伍,从小小屯长做起,耗费近二十载,才得以敕任昴骑校尉,非是没本事,更非不懂上进,实乃“汉之得才,本朝为盛”,满朝智帅猛将,运气差些的将官,在汉军中真真不好出头。
彭策的运气实在算不得好,汉廷数度对外用兵,他皆是阴差阳错的没赶上趟,最为悲催的是,前些年中途冒出个卫青,领军在身毒血屠百万,灭了百乘,便是后来居上了。
上哪说理去?
军职如同官位,高位者,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若非尤为出众的猛人,想晋升就得老老实实排队,熬资历,积攒军功或政绩。
彭策就是这类人,得以统御戍边骑营,治军能力自是获得朝廷乃至皇帝认可的,但离真正的帅才终归是有差距,非是努力不足,实是天赋不够。
成功乃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这话没错,但若加上后半句,或许会更准确些。
那百分之一的天赋,往往才是决定是否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
彭策有自知之明,晓得自身才能终究差了一线,况且就他现今的军职,在昔日的诸多同窗中,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黄埔军学每岁培养出那么些将官,现今能秩比千石的,又有几人?
他虽尚不知足,心中却也没甚么怨忿,正如皇帝陛下在校阅军伍时曾言,不想得觅封候的将官,就不是好将官。
军职或许难晋,军功爵却仍可指望的,无论任何人,军功积攒够了,就算未必能加官,但必能晋爵。
秦汉两朝皆是军力强盛,将士用命,军功爵制功不可没。
国无大战,军功只能慢慢的攒,细细的扣,舍不得错失分毫。
近二十载的军旅生涯,彭策的爵位已晋升到大庶长,再往上就是关内候。
他已年近不惑,若不再晋升军职,顶多再过十年八载,就该卸甲归田,在那之前若仍无法得爵关内候,下半辈子怕是要懊悔不已的。
依太尉府军令,凡轮驻西宁的戍边骑营,皆要不断巡狩巴颜喀拉山脉以南的广袤高原,也就是后世的藏区,凡遇外族蛮夷,杀无赦!
轮驻云中和辽东等北方边郡的戍边骑营亦如此,须不断巡狩塞北,既可清剿蛮夷,亦可顺带练兵。
今岁,恰逢昴骑校营轮驻西宁郡,对昴骑将士而言,多少能借此斩获些军功,毕竟西南高原上残存的蛮夷再少,也比被清洗到渺无人烟的塞北要多。
四月间,太尉府颁下军令,命昴骑尽速拔营,驰往大夏。
彭策刚接到军令时,闻得今岁轮驻敦煌的奎骑也已提早往大夏西巡,不免有些兴奋期待,只道大战将起,真正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万万没料到,安息君臣皆是“怂包”,老老实实“赠予”汉廷大批奴隶,以“巩固两国邦谊”。
昴骑将士舍了西南高原的蛮夷首级,疾驰万里到的大夏,每日秣兵历马,却只摊上押运奴隶的差事,险些活活呕死。
彭策恨不能放纵麾下将士,闯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