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挥鞭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百零九章 挥军北上
    六月初八,初伏。

    三伏休朝,一如往昔,帝后与百官纷纷离京避暑,太上皇和太后更是早在储君大婚后,就再度摆驾渭北甘泉宫了。

    承乾宫,玉液池畔。

    赵婉摒退宫人,依偎在刘沐怀中,轻声问道:“何时离京?”

    刘沐微是扬眉,诧异道:“不是说了,今岁三伏要留在京中么?”

    赵婉缓缓转身,仰着小脸,直直瞧他:“妾身是问,殿下何时离京?”

    “……”

    刘沐目光闪躲,却又不欲妄言骗她。

    “臣妾之前曾问过殿下,殿下执意不说,臣妾也就没再多问,然现今诸事应已筹备妥当,殿下仍不能让妾身知晓么?”

    赵婉满脸哀戚之色,如是问道。

    刘沐不禁瞪大双眼:“你……你怎的知晓已筹备妥当的?”

    赵婉垂眸:“殿下已有闲暇陪着臣妾游湖赏景,必已准备完全,不日便要离京了吧?”

    “诶,终归瞒不了你。”

    刘沐见得宫人早已远远退下,张开双臂将她重新搂进怀中,愧疚道:“这些时日,着实委屈了你,今日便与你说吧,待得末伏,父皇摆驾返京,我便要挂帅领兵,征伐漠北。”

    “甚么?”

    赵婉虽早已心理准备,然闻得自家夫君是要领兵亲征漠北,仍是不禁失声惊呼。

    大汉立朝八十余载,论及所谓外辱,唯受辱于匈奴,旁的外族遇着汉军唯有挨揍的份。

    莫说惨遭诛绝的乌孙和百乘,就是国力强盛的安息和巽加,遇着汉骑犯境,也得乖乖遣使求和。

    唯独匈奴,饶是连番被汉军重创,却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汉人铁血尚武,虽与匈奴有不死不休的血仇,却也不由钦佩匈奴人的剽悍强韧,亦因如此,不将之彻底灭族,汉人就始终难以安心。

    不得不说,在华夏历史上,长达近三百年的汉匈大战,将两大民族的悍勇无畏皆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汉人书写下的最为精彩的历史篇章。

    汉匈两族皆是倾尽举族之力,历经东西两汉,十余代人,不死不休!

    尤是汉人,没有绥靖、怀柔、苟全,更没有割地求和,饶是早期被逼和亲,亦深以为耻,时刻想着出兵雪耻。

    汉宣帝在位时,汉遣五将军率十六万骑兵,乌孙发兵五万骑兵,共击匈奴,取得了“西汉”对匈战争的最后胜利,至此耗时一百三十载。

    然而,直至东汉和帝朝,大破北匈奴于金徽山(阿尔泰山),汉匈大战才真正落下帷幕。

    (ps:之前有读者吐槽,说本书动不动就十余万骑兵,汉朝根本养不起,作者君就纳闷了,部分人是有多瞧不起老祖宗,匈奴拥“四十万控弦之士”,不算附属民族,光匈奴本族就两百余万族众,少量残兵都能把罗马爆出屎来,西汉没个十余万骑兵,能打得赢?汉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作者基本照搬,有甚么可质疑的?)

    总而言之,汉人无比仇恨匈奴,却也承认匈奴之强,饶是现今大汉国力霸绝于世,亿万臣民也从未轻视漠北匈奴。

    兵者,危道也。

    尤是劳师远征,任何人都不敢夸口必胜,古外今来,进军途中迷失道路,甚至遇着天灾,并不鲜见。

    饶是准备周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自家夫君要亲征漠北,无疑是要与匈奴大军决战,悠关两族存亡,匈奴人也已退无可退,必要拚死一战的。

    此战凶险!

    赵婉虽是女儿身,然好歹也有些“家学渊源”,昔日往来赵府的更不乏阿父的军中袍泽,她没少听闻叔伯们浴血沙场的“光辉岁月”,更没少听闻婶母们“戚戚盼君归”的百转愁肠。

    不忧心惶恐?

    那怎么可能?

    她死死拽住刘沐的衣襟,俏脸煞白,双唇不禁微微发颤。

    祈求他放弃?

    饶是她再任性,也说不出口。

    刘沐不止是她的夫君,更是大汉太子,若羁于儿女私情,弃家国大业不顾,莫说愧对社稷,便连她赵婉,怕是都瞧他不起。

    汉人就是如此,尚武、铁血,瞧不起怂包娘炮!

    刘沐见她这般隐忍神情,自是心疼不已,却也不知该如何宽慰,只能微微叹息,将她搂得更紧些。

    沉默良久,直至刘沐胸前的衣襟被泪水浸透,赵婉方才稍稍用力挣了挣。

    “如是说来,只余不足一月光景?”

    将满脸涕泪在刘沐衣襟上蹭了蹭,带着浓浓的鼻腔问道。

    “今岁末伏乃七月初八,将将三十日,怎的就不足一月?”

    刘沐伸手挠头,笑着打趣道。

    赵婉却是笑不出来,扬着哭花的小脸,恶狠狠的瞪他。

    “走,回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