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才子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 太子少保
    张大少爷的三条政令通过各级官府传遍陕甘各地州县府乡后,立时就在陕甘大地上xian起了一阵强度堪比十二级的龙卷风——毕竟大明自建国以来,张大少爷还是第一个违背常规,列出绝不接受投降的必杀名单的剿贼主帅!有幸上榜的神一元兄弟和不沾泥等八大贼头更是暴跳如雷,纷纷叫嚷着要给张大少爷一点颜色看看,让张大少爷知道马王爷到底有没有三只眼!不过话虽如此,鉴于张大少爷的政令还有无比缺德的一条,那怕是八个贼头亲兄弟亲儿子拿着他们的脑袋去交给官府献功,都可以获得赦免以及奖励,八大贼头还是难免有些嘀咕——我身边的亲信兄弟,真的kao得住么?

    招抚政令具体会不会起到效果,能起到多少效果,关键还是看张大少爷能拿出多少粮食来赈济百姓,让处于饿死边缘的陕甘百姓有一口饭吃,不致饿死——这也是考验整个大明朝廷的财政力量和动员力量的关键时刻了。十分幸运的是,张大少爷有一个铁腕治国的好干爹,为了给张大少爷提供剿匪军费和赈济钱粮,魏忠贤把两年来查抄不法jian商所得的银两全部划到了张大少爷帐下,又严令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配合张大少爷行事,和张大少爷书信来往频繁、交情极深的江南大太监李实也给足了面子,指使江南各地的税监矿监全力为张大少爷收购江南百姓余粮。通过运河送到徐州,再从徐州通过6路送到陕西放赈灾。

    五月底,第一批五十万石粮食送到西安,让张大少爷喜出望外的是,李实收购的粮食实际价格,竟然比事先估计的要低上将近一成,向李实派来的押粮太监仔细一打听,张大少爷这才明白具体原因——原来这又是张大少爷做出来的缺德事。第一件缺德事是张大少爷干掉了张家口八大蝗商,北方边境的粮食走私活动也遭到沉重打击,前些年被张家口八大蝗商通过各种渠道走私出境的粮食大量积压,供求比例有所改变,价格当然就要滑落。第二件缺德事则是张大少爷搞的什么狗薯推广种植,手里握着临清州近八成土地的张大少爷家带头大种狗薯,连年丰收,带动了整个山东都大种特种狗薯、土豆和玉米等高产植物,并且在北方普遍干旱的情况下大获丰收,也让山东成为北方近年来第一个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省份,并且还有少量粮食能够外销营利,帮助邻省渡过饥荒。有榜样在前,又有魏忠贤的铁腕推动,北方各州各府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推广高产作物种植运动,并且普遍取得丰收,虽然推广时间不长,还没彻底扭转整个北方的缺粮局面,但也大大缓解了粮荒饥荒的窘况,更减少了对江南产粮省份的粮食需求。两大客观原因放在面前,江南的粮食价格再不降就真有鬼叫了。

    五十万石粮食走6路穿过河南省。雇佣了过十万人次的民夫,河南也是干旱的重灾区,粮荒情况仅是比陕甘稍微好上一点,民夫都是要求拿粮食支付工钱,一路上人吃马嚼再加上工钱支付,五十万石粮食运抵西安时也只剩下了四十五万石,十成中少了足足一成。不过面对如此巨大的损耗,真正知道民生艰难的魏忠贤和张大少爷父子却不仅不头疼,反而暗暗有些高兴,因为这对狼狈为jian的狗爷俩非常清楚,五万石粮食的所谓路途损耗,实际上等于是在河南变相放了五万石粮食的赈粮(明代中晚期一石粮食约合94.4公斤),拿到粮食的十万民工和他们背后的几十万家眷,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再为无粮渡荒而愁,既运输了粮食又稳定了河南局面,可谓一举两得。而事情也正如魏忠贤和张大少爷狗爷俩所料,第一批粮食过境的河南后,沿途经过的州府县城治安果然大为好转,同时大量的穷苦百姓也纷纷从偏远地方涌向官道,只盼着能有机会当上运粮民夫,挣些粮食回去养家糊口。不少河南贼乱的苗头也被扼杀在了萌芽中。

    六月初十,在张大少爷的亲自监督下,陕西西安府率先对饥民放赈粮,按每人四天一升米的配额放一次性放二十天的粮食——虽然量不是很多,但也肯定饿不死人。辰时初开始放粮时,西安城外的四十个赈粮放点前人潮似海,排队领粮的队伍足足排出七、八里远,其场面之壮观,丝毫不亚于二十一世纪的春运排队购买火车票,逼得张大少爷不得不动用三千军队维持次序。不过还好,因为张大少爷是白给百姓粮食,善良的老百姓们也没有故意给张大少爷捣乱,整个赈粮放过程总体来说还是十分顺利的,既没有百姓闹事,也没有那个官员差役敢在张大少爷的眼皮子底下大斗换小斗,贪污克扣,饥寒交迫的灾民百姓也真真切切的拿到了救命的粮食。这么一来,现场之中少不得歌功颂德之声四起,饥民百姓无不对张大少爷感恩戴德,敬若青天,惟有孙承宗万分郁闷——前些年他要是有张大少爷这么充足的军费购粮赈济百姓,陕甘局面怎么可能在他手里崩坏成这样?

    “谢谢张大人。谢谢张大人。谢谢张大人。张大人,活菩萨啊。”骑着高头白马领着一大帮亲兵,不管走到那里,迎接张大少爷的都是饥民百姓类似的感激声音,张大少爷的老实师爷史可法也不断赞道:“部堂大人此举,活万民而救苍生,如此善行,旷古罕见。”而张大少爷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角色。被众人争相这么一称颂,难免就开始飘飘欲仙起来,只遗憾在场美女太少,不能让天下美女亲眼目睹潇洒英俊的自己被数万人一起顶礼膜拜的壮观场面。

    仔细巡视了一圈,没现有官吏贪污克扣赈灾粮草来给自己制造祭剑机会,也享受够了饥民百姓的歌功颂德,张大少爷终于打马回到监赈官员聚集的芦篷之下,敲起二郎腿品着香茶舒舒服服的监督放赈,也就在这时候,一匹快马忽然奔来,马上的张大少爷亲兵大声叫道:“少爷,京城里来人了,是司礼监李钦梦李公公的干儿子李应良,说是有关于陕甘政情的圣旨宣读,正在你的临时衙门里等候。”张大少爷掐指一算,觉得这道圣旨很可能和洪承畴杀俘的事有关,忙下令召集四品以上官员,一起到自己的临时衙门听旨。

    领着孙承宗和洪承畴等几个高品级官员赶到原来的西安府衙,进到堂中,按辈分算张大少爷侄子的李应良李太监果然正在堂中用茶,互相见过礼后,张大少爷下令摆上香案,率领众官员跪到香案面前。李应良则站到香案背后,拿出一道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陕西巡抚洪承畴率军剿贼期间,擅开杀戮,将八万乱贼降卒及其家眷屠戮一空,手段残粲,骇人听闻,朕闻之也不胜惊骇,本欲将尔下狱问罪,但念尔尚有一片忠心,剿贼颇有微功。又有五省总督张好古等官员臣子为尔求情加恩,朕决定法外开恩,将尔官降三级并罚俸一年,改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戴罪立功。望尔今后顾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少戮黎民,多造福祉,慎记之。钦此。”

    “罪臣洪承畴,叩谢皇上天恩。”长舒了一口气的洪承畴磕头谢恩。李应良将圣旨递给洪承畴,沉声说道:“洪大人,多谢谢九千岁和张大人吧,如果不是他们为你求情,大部分官员本来是要皇上把你罢免一切职务,削籍为民的,还有几个御史干脆就说要乱贼既已投降,就是大明百姓,你滥杀百姓,应该下狱问罪。多亏了老祖宗九千岁知道你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带着司礼监所有的公公在皇上面前为你尽力求情,皇上才没听他们的。”

    洪承畴恭敬答应,又向张大少爷谢了。李应良又拿出第二道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陕甘总督孙承宗任职期间,不听忠谏贸然出击,致使兵败六盘山,损兵折将,两万官兵十折**,又导致西安失守,城中百姓惨遭荼毒,官库粮草,武库辎重,荡然一空,大辱军威,大失国体!今将孙承宗罢去陕甘总督一职,官降三级,改任都察院右都御史,领陕西巡抚。罚俸一年。钦此。”

    “老臣孙承宗,叩谢天恩。”孙承宗恭敬磕头,又沉声说道:“烦劳上差回禀圣上,老臣丢城失地,折将失地,罪在不赦,请皇上将老臣罢去一切官职,贬为庶民。”

    “倔老头,你以为我不想你被罢去所有官职啊?皇上念旧的脾气放在这里,我有什么办法?”**惯了的张大少爷心中冷哼,巴不得孙承宗早点滚蛋。那边李应良则苦笑答道:“阁老,你自请罢官的奏折,皇上已经叫司礼监和内阁驳回了,还金口玉言亲口说,探花郎年纪太轻,离不开老成持重的你帮助他主持大局,所以阁老你还是别坚持了。”孙承宗闷闷不乐的答应,张大少爷等人正要起身时,李应良忙又说道:“干叔叔,先别急着起来,还有一道圣旨,是给你的。”

    “皇上也有给我的旨意?不会是想治我的牵连之罪吧?”以为没自己什么事的张大少爷一楞,只好又带着众官跪正。李应良掏出第三道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五省总督张好古上任不到三月,先复西安,后平乱贼,于战阵斩巨贼高迎祥、罗汝才,擒斩大小逆贼头领三十余人,擎天之功不可抹杀,特旨加封张好古为太子少保,入幕东宫,以示嘉奖。钦此。”

    “太子少保?”张大少爷一楞,然后马上回过神来,忙抬头问道:“李公公,是不是魏贵妃诞下皇子了?”李应良也是一楞,然后才笑着答道:“干叔叔果然圣明,不错,侄儿离开京城刚抵达归德的时候,京城里传来消息,魏贵妃是给皇上生下了一位龙子,赐名慈煒,后来宫里就又派人快马追上了侄子,把这第三道圣旨交给了侄子。”说罢,李应良又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干叔叔,你还没谢恩呢。”

    “微臣张好古,叩谢圣上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大少爷大力磕头,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