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的战场上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敌人通常要挨好几剑才会最终毙命。而这几剑很有可能出自不同人的手笔。那么杀死这名敌人的功劳该记在哪位战士的身上?军功当前每个战士都会抢着应承是自己干的。孰真孰伪?即便起死者于地下怕也是说不清道不明。
因此要对军功进行封赏就必须确立一个简明的考核标准。秦国的解决方案是:谁杀人谁举证。你说敌人是你杀的那么就把他的脑袋砍下来作为证据。正所谓:一头在手军功我有。我们可以想象秦国的老兵在向新兵传授战场经验时一定会说上这么一句:“杀完人别忘了砍头哦。”
军功得来费辛苦而秦国对军功的爵位赏赐也绝不含糊。得到爵位不仅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更有丰厚的物质利益。凡斩敌国甲士一颗级赐爵位一级赏田一顷、住宅九亩、庶子一人;倘要做官则授五十石之官。功赏相长军功越大爵位越高特权越大。
正因为所欲有胜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秦兵在战场上无不威猛疯狂六**队望而生畏未战先寒。对此张仪曾作过精彩而令人生怖的描述:夫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蚜犹乌获之与婴儿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