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终结者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一章 趁热打铁(2/2)
那他们就有反叛之心

    领导的才能就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日南太守区景、九真太守桓邵、交趾太守士徽、郁林太守士壹和合浦太守张津正赶往番禺的路上。

    刘靖和贾诩、武虹花了半个晚上,相互传阅,看了一遍刘焉呈上的书面资料,商量一番,心有了数。

    交州牧府辖七郡、五十六个县,计五十七万七千六百五十七户、二百三十二万七千四百六十八口,和太尉府的交州户籍比较,户数和人口增加了一成半。

    州兵六万七千五百七十四人、郡兵一万四千三百四十四人、县卒二万九千七百五十七人。

    州府的税赋十三亿七千四百二十一万七千五百二十四钱、库存粮食一百四十二万七千四百二十七石。

    贫穷落后的交州养了十多万兵,每年还能积攒下来近二亿钱,刘焉执政的能力令刘靖敬佩,但他要是执迷不悟,以这点本钱和洛阳朝廷作对,纵有通天的本领,失败是迟早的,打仗就是烧钱——

    夕阳西下,晚风习习。

    “刘爱卿,那座山就是番山吧?”晚饭后,刘靖在刘焉、士燮、薛琮和吴懿的陪同下参观番禺城墙,这座南越国的国都,虽然经历过战火,但经过修缮,城墙高大雄伟,护城河宽深。

    刘靖时刻惦记交州,多年打仗养成的习惯,为了收复交州,这几年没有少花时间待在交州地形的沙盘前仔细查看(翻阅带过去的那本国地图册,仔细比对),遇到不明的地方,找人询问,查找资料,番禺和广信等城池的高度、护城河的宽度、周围的村庄、河流和山川等烂记于胸,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了如指掌。

    “皇上英明番山上多产木棉,当地百姓用木棉缝制棉被;北面的是禺山,山上松柏成林,据当地人说,山的几十棵柏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士爱卿,交州百姓是否栽种长在庄稼地里的棉花?”刘靖明知故问,四年前,刘零从印度带回的棉籽在虎啸山试种成功,从去年开始在郴县地面上种植,当然还没有机会传到交州来。

    “皇上,微臣愚昧,还有能长在庄稼地里的棉花?”士燮一脸的惊讶。

    “朕四年前派人从天竺国(今印度)买回来的棉籽,已经在郴县试种成功,还没有大面积推广交州日照充足,正适合种植棉花,收获的棉花不仅能缝制棉被、棉衣和棉裤,还能纺线织布但今年已错过种植的季节,朕明年派人给士爱卿送些种子来,派人教授交州百姓种植,一旦大面积推广,交州百姓又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

    “多谢皇上”

    “刘爱卿,桂阳大面积种植的良种水稻、红薯、土豆、玉米和黄豆,是否已经传到交州地面?”

    “回禀皇上,微臣早有所闻,派人前往购买,但官府严禁买卖去年,微臣派人想尽办法,弄回来几十斤种子,今年种上了十几亩水稻,刚刚抽穗”刘焉红着脸答道。

    “刘爱卿是几月播撒的种子?”

    “回禀皇上,一月下播撒的种子?”刘焉一脸的好奇。

    “刘爱卿应该知道,朕当年出钱买下虎啸山,安置伤残的手下,他们在山培育出稻谷良种,但只能三月播种,八月收割等明年,朕派人给士爱卿送来几十万斤,让交州百姓也种上良种水稻。”

    “叩谢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