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戏言
目送皇帝的身影迅速的消失在殿门外,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一举之下将千余名举子监生贬到荒凉之地,皇帝的处罚不可谓不重。试想诏书一下,涉案儒生出身最多的淮北、江南等地必定会哭声一片。但在场的大臣都是久经磨砺、精明干练之辈,又怎会发现不了皇帝隐约间留下的一线生机。
十年时间,说长不长,也不过是三科春闱而已。
对于淮北、江南这些富膏之地来说,他们文化底蕴浓厚,纵使十年内中进士者寥寥无几,也不能损害其底子多少。而十年磨砺,这千余名儒生却必定会出几个大才之人,领袖群伦。
对于陕西等偏远省份来说,将这些南方科考大省籍贯为主的千余名儒生拒考场之门外,却可以给本省士子增多些机会。在年龄、资历都十分重要的官场,这就会给本省带来更多的政治利益。
至于为什么全数贬往奴儿干?在场的几位也都心知肚明。
在奴儿干地区推行的羁縻新政,是皇帝颇为自得的一项政策。为了保证这项政策顺利实施,化鞑虏为汉民,不仅仅需要黄教喇嘛的经书,更需要儒家弟子的教化。为此,奴儿干巡抚袁可立上任不久,就接连不断的上书朝廷,要求调派士子前去教化百姓。
可偏偏大明的士子大多都好逸恶劳,视奴儿干等偏远地带为官为苦途,以至于朝廷任命文书刚下,官员请辞的求告已经送到了吏部。朝廷有心惩戒,却又碍于前朝旧例,犹豫不决。
如今,皇帝一纸诏书,将这千余名举子送到奴儿干听用,倒也算是解了执政大臣的一个难题。
沉吟了片刻,内阁首辅方从哲突然展眉笑道:“诸位大人,圣上旨意已下,我等可否遵旨拟诏?”虽是疑问口气,但明显是偏向赞同,解经邦听了,忙点头道:
“自当遵循圣意。”
其他的几位阁臣也纷纷颔首赞成,贬罚儒生去奴儿干听用便成了朝廷共识。唯独叶向高不满的哼了声,但他并非内阁阁臣,却也无法干涉旨意下达。无奈之下,只好在心中说上一句来日方长而已。
草草的处理完善后事宜,方从哲等人就各自分头离开。一直呆立在旁边的骆养性这时候却突然有了动作,他紧走几步跟上方从哲,低声叫道:“阁老,请留步。”
方从哲闻言停下脚步,沉声问道,“骆都堂有何见教?”
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骆养性,当下已经没有了武将之首的气度,脸色煞白的难看,冲着方从哲拱手道:“还请阁老看在旧日香火情分上,救小的一命。”
此时文贵武贱,以骆养性和方从哲的身份差异上,便是骆养性跪下向方从哲叩头也不为过。幸好骆养性还记的当今皇帝素来不喜锦衣卫和朝中大臣勾结,又加上是在皇宫附近,才没有双膝发软。可饶是如此,也吓得方从哲急忙躲避。
“骆都堂是天子近臣,方某何德何能,又有何凭借去酒都堂性命。”方从哲脸色发苦,搪塞道。
“阁老,”骆养性脸色更加败坏,“小的一时不查,竟让京中发生如此惨祸,圣上必定会有雷霆之怒,小的也不敢有怨怼之心。可小的却有些担心,”想起前番皇帝对自己的提醒,骆养性更是暗恨自己疏忽大意,以至于惹下滔天大祸,不由得哽咽起来,“圣上会因此责怪锦衣卫不停用……”
“阁老也出身锦衣卫世家,当知道锦衣卫子弟生活不易,要是再没有了皇上偏宠,那可如何是好?”骆养性苦苦的哀求,“请阁老看在旧日香火情分上,给锦衣卫留些底气。”说着,骆养性深深一躬,“拜托了。”
方从哲闻言,脸色稍缓,却还是有些不以为然,“骆都堂想多了。锦衣卫传承已经有二百多年,可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这主官换的虽然勤快,可也没有沦落到裁撤的地步。”说话间,方从哲沉吟了下,又道:“不过,锦衣卫受东厂节制倒是可能……”
骆养性却心中有数,以前朝廷只有锦衣卫和东厂两个机构,自然不会裁撤锦衣卫。可现在锦衣卫的大部分丁余却抽调出去成立了宪兵,皇帝自然可以用宪兵来取代锦衣卫的大部分职权。
仔细斟酌了下,骆养性还是没有将自己的担心据实相告,而是顺着方从哲的话哀求道:“请阁老成全。”
方从哲微微颔首,“天子即位以来,一直让厂卫相互制衡,才没有让内臣做大,此乃明君所为。不过,”方从哲脸色一整,却对骆养性却训斥道:“骆都堂也太不知道轻重,竟然在朝廷有警的情况下,还放任士子闹事,酿成如此惨祸……”
“是,是,小的糊涂。”骆养性的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心中却委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