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二章 就藩辽东(2)解禁(2/2)
行。朱植凑到跟前一看一名官员正带着几个兵丁在检查车上的货物。两名商人模样的更在官员后面一脸陪笑。

    有没有搞错啊怎么跟鬼子抓小兵张嘎一样出个城门还要被搜查一番。朱植见旁边有个士兵过去攀谈道:“这位军爷怎么商人运货出城还要搜查?”

    士兵斜眼看了他一眼见他衣着光鲜又带着仆人也是个大户人家就道:“这是规定为了不让鞑子和其他胡人得到所有货物不许夹带铁器和海盐。”朱植若有所思哦原来是因为这个看来虽然辽东的鞑子已经并入大明但大明对他们的管束还是非常严格。

    那边官员已经检查完毕这几车都是药材和山货点清数量张嘴让商人交税。商人也拿出几张宝钞交给官员。

    朱植又问道:“这些货物要收多少税啊。”

    小兵道:“你问这么多干吗?”

    朱植道:“哦我来广宁做点买卖所以想了解一下。”

    小兵道:“怪不得你一口南方口音这些东西也就收个五贯钱吧。”好便宜的税收。

    又听到那两个商人哀求道:“官爷怎么给了厘金还不给我们路引啊。”

    那官员哼了一声:“难道你们第一天来辽东做买卖吗?你们给的是宝钞所以还要交一些炭敬。”

    商人道:“官爷小的第一次来辽东做买卖实在不知道什么叫炭敬。”

    官员道:“到了大冬天本吏在此给你们守着不得升个炭炉暖暖身子啊。除了厘金所有货物都得叫点炭钱。不过这炭钱不收宝钞要不就拿现银要不拿些货物抵充。”周围几个兵士也笑咪咪地看着一点不觉得这是犯法的事情。朱植不由怒从心头起这叫什么官啊居然公然索贿。

    那商人叹了口气从车上抽出几张皮毛放在官员手里:“官爷这次出来带的都是宝钞这点东西官爷笑纳。”

    官员看看手中的皮毛又走到车旁一伸手又拽出两张狐狸皮扔给后面的兵士然后才一挥手把路引交到商人手中:“走吧。”两位商人还得陪着笑脸拱了拱手赶着大车离开了城门。官员迈着四方步踱回椅边坐下嘴里还哼着小曲显然对这次的收获比较满意。

    这就是大明朝的官吏朱植压住心中的火也不作转身走开了。他不想在此亮明身份在一个举国都在贪污的地方抓他一个小吏又有何用。

    虽然对贪官墨吏朱元璋从不手软甚至用了扒皮塞草的酷刑伺候着。可是这些官员依然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地投入这场贪贿大潮中。《明大诰》规定贪污十两银子就要处死可是没有贪官却从没少过。大明哦不我们这个国家礼朝历代到底是得了什么病贪污为什么永远无法禁止?

    对于那些儒生所讲的什么道德教化朱植总是一笑了之。笑话人的**是可以用道德禁止的吗?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脱离了人性本身去要求人人神圣化的空中楼阁。

    朱植觉得贪污腐化严重根子上还是一个制度问题。中国古代的**制度下当官的只需要向自己的上级负责也就是说他只要养饱了上面那个管着自己的人几乎就没有什么危险。

    在那个金子塔的树状权力结构中贪污的成本就这么低。于是才出现了所谓结构性贪污一抓就连出一片的怪事。到了清朝末年贪污腐化**的时候甚至到了一个衙门上下或者一个官员以及他的门生故吏无一不贪的地步。

    树状权力结构让贪污行为被查处的可能性变得很低从而抵消了杀头判刑带来的警戒作用。

    有的人又认为治理贪污的办法是设置监察机构行使有效的独立监察机制比如香港的廉正公署制度。相对而言大明朝有锦衣卫有御史台还有东西厂哪个监察机构不是行使着监督百官之权?但终大明一朝贪污也从未少过。

    所以朱植一直不认为多几个监察机构就是治理贪污的良药。关键一点还是要提高贪污成本假如一个人贪了一百两银子却要用其中九十两收买所有能监督他的人那么这样的成本或许能让他望而却步再加上一些高薪养廉的措施或许可以把贪污降低到一个社会可以容忍的程度内。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权力如何分配的密码当中这是朱植能够想到的最后底线。可是在大明这个等级森严封建传统深厚民智相对低下的年代如何解开这个密码将成为朱植一大难题。

    在市面上走这一圈让朱植对广宁有了一定的认识。他怀着郁闷的心情缓缓走回驻地看来就藩辽东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任重而道远。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