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今日城门那样收税别人肯定不愿意来即使你有再好的东西也卖不出去。那么先我们要降低辽东的交易成本。”
赵羽道:“那也不能取消税收啊。”
朱植道:“云翰税当然要收只是每年收上来三万贯宝钞到底值多少钱你我心里都明白心照不宣罢了。与其收来这些为什么我们不能收现银或者收铜钱。你们看如果一车货物要收十两银子的税那么如果我们降低一点税率只收四两但让商人付现银假如没有可以用实物替代。这样一来我们收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钱。”
赵羽道:“不行不行朝廷规定了宝钞可以流通辽东不收宝钞传出去了可是大罪一条。”
朱植道:“那好我们可以不必硬性规定只收现银但可以给商人选择如果交纳现银收取的数目仍然比原来少。大家都知道兑换起来宝钞在边地要比在京城少一半想来中原的商人还是更愿意付银两。实行这样的双轨收税就算有人问起本王也自有说头。”虽然总觉得朱植这样办不对但赵羽又想不通这里到底有什么问题。
朱植道:“影响商人来辽东热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路途遥远辽东始终是边地地面不太平鞑子、马匪、强盗说不定一遇上连性命都丢了。关于商路嘛大家不要把眼睛只盯在6路上水路走起来不是更方便吗如果货物从金州卫上船到山东的登州府上岸就可以把到京城的路程缩短三成。”
叶旺道:“可是还有倭寇啊海路也不安全。”
朱植微笑道:“这就是第三步为了荡平倭寇就要建立水师想要建立水师就要商业兴盛反过来商业兴盛又需要水师保护。所以这是一个头尾相连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水师保护辽东的商路。”
朱植讲的这些很多都是当年在大学课堂听回来市场营销双边贸易以及投资环境等等课程教授的知识。乍一说出来这些几百年前的人哪里能那么快明白。朱植看着他们迷茫的眼神心想你们就先回去好好给我思考一个月吧。
“《公平交易令》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是也是为了保护商业呢?有这样的政令如果又能坚决执行下来商人们自然喜欢到辽东做买卖了?”一个声音从众人中传出打断了正优越感十足的朱植。姚善!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朱植不禁对着此人另眼相看他居然能把由农业而起的法令联系到商业上虽然他还看不到隐藏在自己内心的真实目的可是已经让朱植惊讶不已了。这个古人看来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傻啊。
朱植道:“呵呵克一眼光独到竟然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错这个政令同样适用于商业。大家不是都担心商业与民夺利吗?那就用政令把官府商家还有百姓的权利与义务都规定下来。如此一来也可以把商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姚善被朱植这么一夸腼腆地笑了起来。
朱植道:“如今之计最重要一点是先把这法令修订起来我看克一可以通过这次移民的差事总结总结然后对辽东商业的情况多了解看看能不能修订出这样一个法令来。对于法令的制订克一不用着急可以结合差事和社会现状慢慢总结我给你定三个月期限十月初一开始试行试验三个月后也就是明年过年之后正式通行。有半年时间的实践也可以让没有想到的弊端显露好让我们作出修改
另外关于税课司税收变革的事情我请云翰去过问一下你要多问问下面的疾苦板子先不着急敲下去下面也有下面的难处。”姚善和赵羽起身领命。
对于赵羽朱植了解不多尽有的一些印像是他一专多能在各个部门都任过职是个多面手。从今日开会的情况看赵羽应该是一个有点顽固的儒生能否把他争取到自己这边朱植心里还没底。现在就先用他的能力为自己办事让他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真理吧。至于日后朱植无法想那么多了。
朱植知道今日给手下灌输了太多先进思想不宜太急笑笑道:“事情做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我考虑日后无论是工商业还是农业的政策都应该把握以民为本的原则。
第一任何政令法规出台都要注重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多结合辽东自身的实际情况多调查多实践不可仅凭主观而不顾民情有时候我们官府觉得好事也许实行起来对于百姓就是坏事这一点大家务必小心凡事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二世上本无完美的事情任何政令都有利有弊我们一来做到无愧于心二来做到利大于弊就可以了。
三父皇既然允许辽东作为特区那我们做臣下的更应小心翼翼。父皇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他历来爱民如子一切政策都以民为先我们更应该秉承父皇这种精神只要做到这点就算与朝廷政令有所出入父皇也不会责怪。这一点请各位放心一切都有我朱植做主你们只管放手去做。”
朱植这一番总结言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特别是最后一点等于给大家吃定心丸。朱元璋爱民是出了名的他曾对臣下说过:“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国之赋税皆由农出差役亦农民之份。国富必先使农民安居乐业。”任何事情都必须以民为先即使于国有利但如果有扰民之虞他都会否决。
朱植正是利用这点把他抬出来摆出一副自己不过是遵循老朱“爱民”之心也让下面的官员不会过于误会相信日后自己开展起工作来阻力会少一些;而且这也为日后朝廷责问准备着的我施政以“爱民”为先总不能说我心存不轨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