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还想继续辩解,却突然被张灏手起刀落,在所有人的惊呼中,把一个堂堂的东厂提督活活砍死。
“他身边之人一个不留。”张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继续下令杀人。
“张灏,你,你跟我走一趟锦衣卫大牢吧。”郭义终于忍不住叫道,刑公公惨死对于他来说有利无害,不然早晚会遭到报复,报复今晚不出手相帮之事,因此一直隐忍不发。
徐谦突然拉了一把郭义,缓缓朝对方摇头,皱着眉头深思不语。
“你们没资格命令我,滚开。”张灏开口就不留情面,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大步返回家中。
贵为正三品的守备提督,在这北京城是仅次于宣抚使的二号人物,徐谦和郭义等人自然拿他无可奈何,不过发生这么大的事,那是要赶紧知会权大人的。
当夜,血流成河,刑公公的一干心腹全都被屠杀殆尽,以阴谋造反,收受贿赂,残害官吏,勾结上下结党营私,放纵家人作恶多端等种种罪名,写成奏折送往京城,反正人以死无对证,屎盆子随便扣下。
奇特的是北京城一干官吏们的反应,宣抚使权大人和按察使刘全等人统一口径,一边把此事源源本本的详细报告皇帝,一边帮着张灏说好话,话里话外,都是刑公公一家人如何恶贯满盈,东厂番子如何嚣张跋扈。
此案很快震惊天下,最稀奇的,就是御史台同样一反常态的没有指责张灏大胆行凶,反而联合朝臣一起弹劾东厂祸国殃民,闹得此事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张灏算得很准,对比锦衣卫的凶残霸道,罪行累累,天下官吏谁不对之恨之入骨?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和胆量报复而已,当张灏率先出手攻击和锦衣卫一个性质的东厂时,立时引得朝臣随之望风景从,都不想把势力不强的东厂扼杀在萌芽当中,不然早晚会成为大家的噩梦,反正源头出在英国公张家身上,冤有头债有主的,将来不怕被官宦疯狂报复,大家不过是说了一句公道话而已。
假如要是因此取消东厂,那先例一开,将来锦衣卫的下场几乎注定,以至于人人亟不可待的等候皇帝的回信,但令人失望的是,洪熙皇帝面对此事一直选择沉默。
阁臣们同样选择作壁上观,绝口不提张灏不当之举,话里话外都是一片同情之色,愣是把张灏塑造成和太监针锋相对的英雄人物,在士林中因此名气大噪。
一桩桩张灏和官宦的旧怨被人翻出来,反复诉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是嫉恶如仇的灏二爷,宁可丢官罢职,也要与贪赃枉法的公公作生死较量。
不提文官们在此事上不遗余力的歌颂张灏,用意无非是推出勋贵中的旗帜人物与太监打对台,现如今太监势力抬头,文臣们自然不想放过这难得机会。
其实歌颂张灏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让皇帝看到勋贵尾大不掉的嫌疑,永乐朝一直重武轻文,焉能不被文臣们耿耿于怀,而能够削弱宦官和勋贵武将的势力,自然是文臣乐于看到的。
面对群情激奋,朱高炽不能一味的无动于衷,深思数日,一纸诏书中严厉斥责张灏知法犯法,轻拿轻放的责备一番了事。又连续派出数位巡抚,到各地监察守边武将。
勋贵们至此松了一口气,一些老将纷纷趁机告老还乡,谁都已然看出来了,洪熙皇帝登基之后,文臣的地位高高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老实回家赚钱去吧。
其中得益最大的却是汉王朱高炽,原本就赖在京城不走,此刻隐隐间成了替代英国公张家的人选,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勋贵支持,他本就在军方有很深的势力,一颗野心从而变得蠢蠢欲动。
张灏因私自下令杀死宦官,被免去一切官职软禁在府上反省,等候皇帝的最终裁决。
太子朱瞻基等来机会,被派往北京城善后,顺便把张灏押回京城受审,其实也是张灏幸运,杀死宦官和杀死官员属于两种性质,不然起码也得再次被贬为一介平民。
英国公张家老宅,及时搭救秋惢回来,张灏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倒不是因为官职没了,其实当官对于灏二爷来说太容易了,等风平浪静之后,只要能哄得帝王开心,官复原职不过一句话而已。
但此事也给张灏敲响了警钟,那就是自己无法掌控命运,假如哪一天得罪某个利益集团,当面对众口一词的时候,恐怕抄家灭族很快就能降临到自家头上,根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皇权实在是太恐怖了。
永远别把性命寄托在帝王身上,拥立之功根本就是一句笑话,不按照世间规则行事,木秀于林的话,随时都会被皇帝翻脸不认人。
张灏紧急下令东北自家领地偃旗息鼓,停止迁徙流民等事,马上转移工匠赶赴福建,随着一封密报送入手中,不禁喃喃的道:“这算是天助我也吗?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