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机场那也要等到半个月之后了,半个月的时间里足够日军打下通辽的了。
通辽一线明军部署了两个集团军大约7万多人的部队,配属的两个装甲旅和一个重炮旅加上两个集团军自有的装备明军在通辽一线一共有各种坦克和装甲车三百七十多辆,大口径火炮二百九十多门。在与日军对峙的一段时间里明军在通辽城内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由于距离最近的明军物资集结地赤峰距离三百多公里,因此明军在通辽地区囤积拉大批的军用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点谢清明倒是不用担心。
通辽位于辽河上游地区,是从蒙古高原进入到辽河平原的重要通道枢纽,附近的新开河尤其是从通辽穿城而过的西辽河水域辽阔水势浩大是明军防御体系的天然屏障。但是由于明军的大部分空军飞机只能从京津一带起飞能对距离较远的通辽一线提供的空中支援有限。因此谢清明一边给守卫通辽的明军第5集团军司令刘庆祥和参谋长陆凯打电话告诉他们在适当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通辽撤出到赤峰外围。同时下令迅在赤峰以西地区大力修建军用机场以备后面的赤峰防御。
赤峰位于承德到通辽之间的中间地带,赤峰以东的大黑山和元宝山地区是辽西走廊西侧的努鲁尔虎山的重要山口,这里是防止日军从辽西进入热河和保障通辽守军撤回赤峰的重要地区,因此谢清明下令让第一装甲集团军的一个重装师和第6集团军的两个轻步兵师前出到这一地区。在负责接应通辽守军的同时还要防止日军从这里突破直奔赤峰和承德。接着又在承德至山海关一线部署重兵。将手中的第第一装甲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师都调集到前线地区。北京和天津的防御部队只留下第第9集团军的五个师和两个摩步旅两个重炮旅负责防御。
这个用兵计划在北方战区内部和大明总参谋部均引起极大争论,很多人对谢清明准备放弃通辽要地和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大部分为山区的地方的做法很有意见,认为这个计划是放弃了有利于明军的装甲部队在平原地区可以任意纵横的优势而消极地困守山地。
但是作为大明军界第一人的柳清扬在与总参谋部的参谋们详细地研究之后确认为这个计划是目前最为有利的也是最为可行的作战计划。原因很简单,日军集结重兵有备而来,而明军的大部分部队现在还在整训中无法马上投入战斗,能投入战斗的就是北部战区和中原战区的两大集群部队。而中原战区的任务是防止日军在长江以北地区开辟新战场的预备队,北面打得再热闹也不能调动他们。
华东战区的部队以南京的禁卫军和岭南军区的部队为主,这一带从上海到广州的海岸线上的任何一点随时有可能成为仰仗优势海军的日军的登陆地点。原本实力上就不如日军海军的大明海军部队目前只能是在陆基空军的支援下保卫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战略要点不被日军攻占。渤海湾里面的明军北面舰队只能起到牵制辽东半岛日军海军部队的作用而无法出击作战。不能在辽阔的大洋深处与日军的联合舰队进行海上决战是目前大明海军的死**,只有等到正在组建的南洋海军的八八舰队具备战斗能力的时候才能真正改变这种海军疲软的被动局面。
换句话说就是大明总的战略就是在消灭联合舰队的基础上才能向日本动战略反击,而在此之前就一定要在陆地上消耗日本的陆军部队坚持到日本难以为继的时候。而做到这一点的要前提就是要在现在的北部战区挡住日军最初的凶猛进攻,而不是什么急急忙忙地找到日军主力用自己的装甲部队去跟他们进行决战。妄图一口气吃掉日军主力部队再一口气收复东北打进朝鲜的想法是愚不可及的错误想法。
而谢清明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日军从东北进攻的各个必经之路的做法显然是符合明军的这一总体战略思想的。同时通辽作战空军支援困难这件事也给大明总参谋部提了一个醒,就是要抓紧时间在海岸线之后的二线三线地区大量修建可以马上使用和可以随时扩建的军用机场。这一点也成为后期在中原地区与日军进行几次决战均得以取胜的关键。
9月13日下午,日军的两个师团的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沿西辽河两岸进到通辽外围,通辽保卫战拉开序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