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以外的北中国狼烟再起,日本关东军部队一上来就先损兵折将。冈村宁次司令官极为不满,他先是责令莫名兵败的长谷中将切腹自尽。然后重组建制,任命原来的参谋长多田骏中将为关东军第一军军长,统帅第第第11旅团加在一起将近2o万日军组成南下支队。负责进攻山海关一线明军阵地。限期拿下山海关之后直插京津。
任命白川义则中将为关东军第二军军长,统帅日军第第第7旅团和两个单独建制的战车旅团也是将近2o万日军组成西进支队负责攻占赤峰一直到承德一线明军位于塞外的重镇。然后一路继续西进威胁归化和大同,一路沿居庸关南下京津与南下支队会合。
这两路日军均有差不多将近1o万人的满洲伪军部队配合。关东军剩余部队作为预备队向辽西一带集结。随时准备为两路日军提供支援。同时秘密组建登陆支队准备在关键时刻在海军的支援下从渤海湾登陆直插明军大后方。
日军的部署与明军总参谋部的分析和情报部门获得的情报差不多。而且从4月24日上午开始日军明显加强了空军的打击力度和出击次数。明军的空军部队穷于应付,难以抽调力量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日军在元宝山和大黑山一带的攻击也是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
在这一地区一直坚持到24日傍晚的明军17师2团也就是刘子胜的部队最后只能将剩余部队收缩到最后面的主峰阵地才勉强挡住了疯狂日军的数次连续攻击。在24日午夜时分,将阵地上布置了一番之后,接到命令开始后撤的明军在损毁了几乎所有难以移动的装备和武器之后开始沿着山路向赤峰方向撤退。
最先撤走的是装运伤员的车辆,刘子胜在最后面的战斗中亲自率领警卫连冲上阵地与日军攻入阵地的步兵生肉搏战时大腿上被刺了一刀,因此便由他带领伤员队伍先撤。白长河带领仅剩的二百多人的部队和部分轻伤员殿后。
白长河下令将所有剩下的地雷、手雷、手榴弹和炸药以及部分炮弹都埋设在阵地上和山路上以及山路两边。并留下两个排的士兵负责等到日军再一次起冲锋的时候作出抵抗的姿态以吸引日军冲锋,并给他们留下了几辆卡车以方便他们撤走。
他们后面的明军其他部队的阵地并不远。沿着盘山公路翻过山包就是一个巨大的缓坡,缓坡的尽头就是两座相连的山头,两山之间是进入赤峰的必经之路。明军在这里依然部署了三个团的部队负责防御大路两边的山头。日军想要攻克这里依然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除了这条大路之外还有赤峰北边的沙地边缘地带,那里的地势较为平坦,明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就部署在在那一带。除非日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否则那里就将成为他们的埋骨之地。
山海关地区明军的最北端的阵地上的部队在大量杀伤日军之后由于自身伤亡也很大因此也在准备后撤。
日军在付出几万人的伤亡代价之后局部地段取得了一些进展。这让一直在沈阳的冈村宁次感到很是欣慰。在连续的大规模攻坚战之后,日军一线部队的损失都很大,急需补充和休整因此冈村在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大批新兵之后下令加大进攻力度,要求日军各部队加紧进攻。
白川义则此时就在距离两座土山上的明军阵地十几公里的日军第2师团的指挥所里,严格来讲这里依然是明军重炮的范围之内,尽管只是射界的边缘。但是久经战阵的白川对此并不在意。他很清楚明军部队虽然在平头山一带有一些损失,但是那只是明军的小股部队罢了,镇守赤峰的明军主力部队还没有出动,尤其是那个响当当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因此他否决了派主力部队绕过山区从沙地边缘进攻赤峰的提议。笑话,一马平川的沙漠边缘地带,明军的钢铁洪流还不把自己的部队吃光了。
日本人对明军主要装备的坦克和装甲车的性能即便不是完全了解但也清楚个大概。但是大部分军界高层坚持认为装甲战车只能是陆军进攻时用以突破的辅助工具,因此几年以来日本军部里面始终有人质疑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装备中型甚至重型装甲战车这一想法上是否是浪费。但是就像山本四十六坚持组建航母编队完全替代战列舰编队一样,白川义则却是日本军界中坚持研重型战车的主要人物。也是他自从调到关东军之后便极力鼓吹组建师团一级的战车部队。尽管这件事情还在筹备中,但是旅团一级的成建制装甲部队已经成型。因此在白川的第二军序列中的第第2战车旅团就成为日军部队中最早建立的独立编制的战车部队。
其中的第一战车旅团更是装备了刚刚实验成型的24辆重装坦克。
尽管这样的所谓重装坦克在主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