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我第一本。
在日本战国时代群雄林立豪族更是数以千计。一家一家地去征服一块一块地扩张。日本战国的战争方式一般是“降伏”而
不是“灭族”。一个大名战败通常只是割地赔款、交出子女做人质、签订不平等条约、向战胜者屈膝称臣以后他不再是独立的大
名而是征服者支配下的“城主家臣”。
当时大多数的争霸战争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例如岛津之征服相良、秀吉之征服北条、佐竹之统一常6都是如此。击败一家大
名后将其全族杀光、领地完全没收从部将中任命新领主这在当时是罕有的“丧尽天良”的行为。
须知日本人是最重视血统的民族贵族的后代即使沦为乞丐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不为他的才能如何仅仅为了他血管里的高贵
血统。因此“大名即使战败也不应该失去领地”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战败者通过向战胜者效忠来补偿战胜者不没收其领地的“损
失”而事实上战胜者即使没收他的领地也是拿来封赏给其他臣下的。如果战胜者将原大名的全族杀尽、领土吞并将会出现什么后
果呢?
将“命中注定”统治这里的贵族消灭这在日本人的心态中觉得是天理难容的事情征服者是外地人当然不觉得怎样但是在本
地人心中这些外人就是杀害他们主人的仇敌是正义之敌。于是不但原大名的家臣以复兴主家为己任就是平民百姓也会同情“自己
的主人”而排斥仇恨外来者——日本人仅次于“血统”观念的固执就是“本土”观念只要不属于这块地方的就是外人外人统治
这里就是压迫、就是不道即使之前的主人再如何残暴毕竟也是“自己人”无论之前如何仇恨他一旦他被外人打倒人们的同情
心立刻就流向“自己人”的一边。
正因为日本人敌视“外人”的心态因而大名在进行争霸战争的时候都尽量尊重各地区的“本土领袖”尽量通过外交手段争取
对方的效忠即使不得不使用武力手段只要能打败敌人迫使他们臣服一般都会保全他们的领地不变最多只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封。在当时大规模的本土领袖被消灭的事件很少在信长以前就只有两上杉家的灭亡、大内家的灭亡等屈指可数的几次。到了信长“天
下布武”的时候信长这个暴君完全无视日本人民的感情采取“能杀就杀、能灭就灭”的政策织田大军所过之处本土领袖们全
部被杀即使幸免一死也被剥夺领地成为浪人之后任命自己的部将——“外人”——或者当地的小人物出任新领主尽量打击本土
旧势力的威信。毫无疑问信长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血统”观念和“本土”观念极强的平民——主要是农民——的感情因而
在“正义感”和“维护传统”的责任信驱使下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推翻“暴君”的统治——这才是信长被称为“魔王”的真正原
因。有人说那是因为信长残忍好杀和焚烧寺院事实上源赖朝也残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