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野兽,给人一种极为危险的感觉。
相貌有些吓人,虎目黄睛。
当他盯着你的时候,会有一种被老虎盯上的感觉。
在大帐两边,分别坐着曹仁、曹洪、夏侯渊、卫兹以及戏志才。
曹操一手扶案,看着夏侯惇和于禁,一言不发。
空气,似乎有些凝固,令人感觉喘不过气来。
而夏侯惇和于禁两人更噤若寒蝉,跪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还是夏侯渊打破了宁静,沉声道:“元让,如此说来,子阳并未真个与你交锋吗?”
“未曾!”
夏侯惇心中暗自感激,看了夏侯渊一眼,对曹操道:“可是末将能肯定,若当时交锋,毫无胜算。虽则我与文则兵马数量占优,但子阳……也不知道他如何练得那般雄兵,只凭气势,便可夺志。而且,他手下兵马人数虽不多,却显然训练有素,是那种身经百战的沙场锐士。我兵马虽多,但多是匆匆招募,怕难以占上风。”
“夏侯将军未战先怯,不免有些胆小。”
戏志才一旁听闻,眉心浅蹙,沉声说道。
夏侯惇则看了他一眼道:“先生当时不在现场,未见兵马雄壮,更不知子阳厉害。”
对戏志才,夏侯惇素无好感。
这个人才学的确是有的,可是却有些眼高过顶。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带着一股子穷酸气,言辞犀利,常有嘲讽之意,令人颇不喜欢。
不过,曹操对他很看重,所以夏侯惇也不敢放肆。
但反过来讽刺两句,倒不是不可以,所以他对戏志才,也毫不客气。
未等戏志才开口,于禁抢先道:“元让所言不假,末将可以证明。
先生未见得当时情况,不知那丁子阳的厉害。末将非自夸,手下兵马虽非是强兵锐士,却也曾在疆场上出生入死。可是面对丁辰的突然袭击,却几乎无还手之力。”
“子阳,何来如此强兵?”
曹仁忍不住问道。
夏侯惇没好气看了他一眼,心道:你问我,我又问谁去呢?
戏志才沉默了!
原本在他看来,是万无一失的行动,却出现了这般差错。
若不能及时补救,只怕会被人看轻。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可是曹操手下首席幕僚。
“主公,那丁子阳当真危险?”
曹操叹了口气,轻声道:“子阳其人,性情懒散,看似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可我知道,他很聪明,也很骄傲。
其勇武,冠绝我宗族,便是元让也非他的对手。
当初,我只想有他留守,能保得妻子安全。可却未曾想过,他能这么快得到董贼看重,竟独领一军。他才华,确是有的,只是不好显于人前,也让我颇有些无奈。
本想趁这次机会,激发他的勇气,让他能主动一些。
可未曾想……”
曹操脸上,流露出复杂之色。
说实话,他是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更未想到,他辛苦招募的兵马,在丁辰面前会如此不堪一击。
“既然如此,便更拖不得了。”
“嗯?”
戏志才道:“才以为,丁子阳未必如主公所言,为董贼所重。
否则的话,他怎会守在这扈城亭?
阳人关战事吃紧,连华雄都亲自上阵。如果丁子阳真的被重视,理应去荥阳才对。
所以,某以为丁子阳部曲虽强,但数量绝不会太多。
如今主公的行踪已经暴露,更要下定决心,速战速决才是。否则,待荥阳援兵抵达之后,再想强攻,只怕会非常困难。到那时候,我等奇兵效用不在,平白损兵折将。”
曹操听罢,不禁颔首。
“先生所言极是,且容我三思。”
这话出口,意思是大家都先散了吧。
戏志才和卫兹相视一眼后,也知道曹操的苦衷。
曹操对妻子其实是非常眷恋,当初被他二人逼得起兵,虽说是半推半就,却心存顾虑。
而且,二人也听得出来,曹操对那丁辰的重视。
若果真继续攻击,则曹操和丁辰对决沙场,便不可避免。
但是,戏志才更相信,曹操是不会让他失望。
此次联军讨董,对于曹操而言,绝对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曹操需要此战加注的资历,更需要借此机会壮大,来填补他此前资历的空白,以及在实力上的巨大缺憾。
所以,他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两人退出了大帐,只留下了一干曹氏宗族和亲眷在里面。
此外,还有两个外人。
一个是站在曹操身后的雄壮大汉,另一个便是在一旁小桌后,做记录的年轻从事。
大汉,名叫典韦,原本是张邈部曲。
早年间因仗义杀人,逃离家乡,投到了张邈麾下。
但却因为食量惊人,被营中人所排挤。一怒之下,再次杀人,而后逃去了芒砀山中。
夏侯惇率部北上,行军途中见到了典韦,甚为喜爱,便将之招揽,后又推荐给了曹操。典韦天生神力,善使双铁戟,精通刀斧,能跨涧逐虎,有万夫不挡之勇。
曹操因而对他极为喜爱,于是任典韦军司马之职,留在身边听命。
而那年轻的书生,原本是在卫兹府上做西席。
结果曹操在起兵之后,这书生却显露了一手记账的本领,把营中大小事情都处理的妥当至极。曹操见之惊奇,于是便与他一番交谈,觉察到这书生竟是腹中有乾坤,才华过人。
曹操本就是爱才如命的人,立刻招揽过来,做了他身边的书记。
此人,是颍川人士,是个官宦子弟。
后来他家境破败,不得已才来到了卫兹府上做西席。
他姓郭,单名一个嘉字,颍川郭嘉郭奉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