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给了他一个方向一个合理的目标一个明确的方向。虽然结果可能是一样地但是我只是想在做的过程中少一点无谓的血腥也少一点往你身上泼去地污水。”我小声支吾就像犯了错的小孩子垂头丧气。胤笑着侧过身用很认真地态度对我说“可你为什么要这么善良或者说要对我这么好呢?我真得不明白。”全然没有注意到自己语气里少见地温柔与谐雅。
“我只是做我应该做地事情别再问我了好吗?”我不敢看他这个时候的他最像忻童。
胤宽恤地说“好不问就不问。”他恢复到他那张扑克牌脸“十天之期已到我也该走了。曹家我会想办法保住或者说保住老爷在江南地这一步棋。至于你说得事情我和思道谈谈写个折子呈给老爷。这个事我觉得还是很点意思的。”
他站起来“盐道这边还好办。可是……”胤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我“你看看吧。我接过信纸呆呆的盯着它看了几秒摇摇头说:“这事我也听说了本来不想这么早就把江南商场这潭水搅乱可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今这么就欺负上门了我还真不能忍着这口气。”指着信纸里的那几家“说吧谁家的好门面啊!”
“大哥五弟九弟。”胤沉声说。
“知道了。没事的话把你家十三弟也带出来玩玩吧那是个好孩子。”嘴角不禁泛起悲伤的笑容我扬起手把信纸在蜡烛的火苗上轻轻的掠过等着信纸变成灰烬随风飞扬。
“真奇怪十四弟和我同父同母你为什么不说他呢?”
因为你的十三弟失去了生养他的额娘。“这个你心里有数。我只是说十三弟是个聪慧的孩子你以前就和他好以后也要多照拂他才是。”胤祥好歹也是“侠王”就算我不说胤也会对他好的。毕竟这么多兄弟里他只和胤祥是真心相待的。
我还记得大学时跟着历史系的朋友去考证胤祥。胤祥14岁丧母在一废太子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他擅书习文骑**良可谓能文能武少年丧母之后一直德妃抚养。
胤祥传中记载:“雍正七(1729)年十一月王有疾。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
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这是清朝唯一一位有八字的谥号的王爷而神道碑上的此八字更是为雍正亲书于卷上然后按此刻在石碑上的。
可是二百七十年后原本的碑亭早已不存只剩下一座宽1.4米高5米的神道碑顶端是螭底下是龙龟趺。神道碑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忠孝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你又在什么呆?”胤心底闪过悲哀的伤怀绝望的孤寂。眼前的这个人总是在无意间可以触动他内心最为隐秘的柔软角落一个他以为早已经掩埋甚至根本就消失了的角落。
“没事。瞎想。以后有什么事情你直接和冥追谈就成你们俩也算是认识了。其实这些天你也能感觉到他是个可交的朋友可信赖的人。”
“别跟我面前夸别的男人。”似是蛊惑似是抱怨略带沙哑却充满磁性的低沉嗓音贯穿了我的耳膜。“我在说事实好不好。要不我夸夸你如何?”
“不用了。”胤好笑地摆摆手脸上哪还有一丝半点的冰霜。
“别不好意思我绝对能夸出一部千字文。”我歪着头看看胤“要不再加把力来份万言书对了《资治通鉴》你就别惦记了这我可达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