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物语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293——296 暴风雪一般的男人!
    293

    昨天突然心血来潮,想看一下都过这么久了,战国流的小说在网上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上网搜了一下。

    战国流的小说汗牛充栋,几乎占据了历史类的半壁江山。

    其中到也不乏珍品。

    比如说战国福星大事记、武田家的明国武士、战国之上杉姐的家臣、备中的伊达独眼龙、宛如梦幻、幕府将军本纪等等。

    但是。

    怎么说好了,我搜到的好书并不是太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支撑网络小说的都是正在犯中二病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真正的成年写手十分稀少。

    你能指望一群天天做着幻想却又没有经历过人生百态的中学生写出什么好书出来吗?

    抱歉,抱歉,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在这里讽刺嘲笑谁,毕竟我自己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

    少年郎喜欢写书,喜欢尝试着把幻想分享给大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有有些可惜,许多人明明有着不错的文笔和支持率,但最后却没有走下来。

    我见过的tj文远远多于完结文。

    有些就更加令人莫名其妙了,写到五六十万字了,故事正要进入,突然宣布完结了,真是让人无语凝噎。

    战国流到今天之所以如此盛行,迷恋战国文学的人之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受到了光荣公司的游戏的影响,有些作者就直截了当地说,他喜欢信野或者太阁……这种作者是最多的,只是,游戏中体现的细节并不是最真实的,有些作者将游戏里的日本民俗风情套入到小说里,总是闹笑话。

    第二,受到了日本大河剧和时代剧的影响,比方说这本书的作者我,就是因为喜欢国盗物语,当年即便到日本留学,也不对战国文化有多感冒的我,回头竟然会因为一部电视剧……

    第三,是纯粹喜欢日本历史文化的,这种人并不怎么热衷acg和电视剧,纯粹是因为研究才来的,这种人经常被愤青骂作日杂,不过他们倒是不怎么以为意,另外,因为对日本足够了解,他们的小说水平都很厉害,细节处理也是无懈可击的,唯一遗憾的就是因为太正经的缘故,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没有一

    点出格,在幻想上做得并不好。

    说完了网络小说,再谈谈实体小说。

    与网络文学相比,能成为实体小说,功底肯定更胜一筹。

    不过可惜的是,战国流的此类小说太少了,几乎找不出来。

    在我们国家,几乎找不到这种书,大概是那些文豪们都不屑于去写一个外国古代人的故事吧。

    唯一一个还算喜欢的区胜说日本战国又太过笼统了。

    其实呢,看日本战国小说,最好的还是日本人自己写的,即便是织田信奈之野望,也是不错的佳篇。

    这里向大家推荐三个人。

    吉川英治,司马辽太郎,以及山冈庄八网上膜拜此公为八爷,不过听说他实际上是个法西斯分子。

    被誉为唯一可以与夏目漱石比肩的吉川英治先后著有宫本武藏、新书太阁记、三国英雄传、新平家物语、私本太平记等多部巨作。

    其中,宫本武藏是战国小说的巅峰之作,个人感觉这真的是神作了,透过宫本武藏这个历史人物,这本书把大和民族的道德价值、处世哲学乃至美学观点表达无遗,个人觉得如果一本书可以融入作者的思想,那基本上就等于是成功了。

    我把手里的宫本武藏都翻烂了,也不曾厌倦过。

    顺便吐槽一句,2o14年木村拓哉主演的宫本武藏,简直……看到木村君的那张苦瓜脸,我也是醉了……

    不过在当代读者中,吉川英治因为太过久远,远赶不上后两位作者。

    八爷的书中,德川家康,织田信长还有伊达政宗,并称为战国三部曲,尽管从时间轴的角度而言,这三本书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文笔和思想也完全不一样。

    其中评价最高的,莫过于德川家康。

    此书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

    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司马的作品比较出名,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的人们比较受人喜欢,语言精准简练,但又将东西都写出来了。

    不过呢,如果你还没对战国有一个了解的话就推荐先别看他的小说,因为里面的语言过多使用会导致你的判别能力下降,最好到市面上买一些介绍日本战国的书。

    还可以看看战国时代人物自己写的书,比如甲阳军鉴,太祖一代本纪,信长公记,其中信长公记的作者正是自小跟随织田信长的太田又介牛一,所写的故事,真实性极高。

    还有隔战国不远的江户时代即德川幕府,16o3年由德川家康创建的人写的太阁记之类的。

    总结一下,怎么说好呢,国人写的战国小说是多而粗,日本人写的比较少主要是我们知道的少,但几乎都是精品不是精品就不会翻译过来了,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糟粕在其中呢!。

    当然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怎么选择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

    天亮之后,我被织田信长叫到了安土城中。

    我走进只有织田信长和森兰丸的评定室

    自从开府以来,只要回京,我被单独召见的机会就非常多,甚至都过了柴田胜家。

    这代表着织田信长对我越来越倚重。

    我已经不是当那个在明智光秀面前倍感压力的少年,而是真正的幕府栋梁了!

    一见到我,想来高傲甚至有些蛮横的织田信长竟然主动拿掉了戴在自己头上,代表将军身份的立乌帽子乌帽子是日本公家平安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黑色礼帽,近代日本成人男性的和装礼服组成部分。

    镰仓时代以来,乌帽子越高表示等级越高。

    公家通常带的帽子叫立乌帽子。此外还有风折乌帽子、侍乌帽子、印立乌帽子等。

    一般来说,自从足利义满受封太政大臣以后,幕府将军都是佩戴立乌帽子的,而幕府官员和其他武士依旧佩戴折乌帽子。

    他低头向我行了个礼,我吓了一大跳

    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前只有我对他行礼的份,今天竟然……

    在我的印象中,织田信长只对天皇陛下以及诚仁

    太子行过礼,即便是和他关系不错的前任关白近卫前久和现任关白二条朝实,他都只是欠欠身,随便打个招呼了事。

    倒不是说织田信长这个人不懂礼貌,事实上,且不说此人的文化修为,在近畿呆了这么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年,要是还不懂规矩的话,早就混不下去了。

    像那个朝日将军源木曾义仲,

    在山沟里长大我对山区人绝对没成见,没知识,没文化,没修养,进了京都之后马上就被花花世界给迷了眼睛。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天皇面前衣衫不整,抓耳挠腮,满口粗话,用盖浇饭的形式招待公卿吃饭脑子里没神经啊!对方可是达官贵人,而且还是国宴,你让人家吃这个?……当然了,

    以上故事都是传说,我估计是因为他没有约束好自己的军队,四处劫掠,最后遭到了京都官民的强烈反对而倒台。

    扯得远了……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如果想干大事,不被大家讨厌,就要学会礼貌才行。

    织田信长和皇室的关系很不错,至少目前是这样,天皇从没有反对过织田信长什么政策,而后者也没有

    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至于公卿呢,织田信长除了给予他们领地保障他们的生活之外,每年还有丰厚的献金。

    对了,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织田幕府延续足利幕府的做法,给予朝廷领地,也就是所谓的天领。

    这也够操.蛋的,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论,应该是朝廷给幕府领地才对啊

    皇室是八万石,公卿们依次叠加共十二万石。

    总共二十万石,看上去已经十分丰厚了,几乎相当于一家中等大名。

    织田信长当时非常得意的对我们说道:

    我给了朝廷那么多的领地,还不用他们干什么活……怎么样?这下他们该齐齐跪下来感谢我信长的恩德了吧……

    大家的意见与他一致,我当时却冷不丁了来了一句:

    将军真的这么想?

    是啊。

    呃……算了吧……

    幕府将军此时正在兴头上,我决定还是不要触他的霉头比较好。

    不过有话不说,这点的确很让人讨厌。

    果然,织田信长露出了厌恶及不耐烦的样子。

    有什么话就直说!

    好的……我的想法与将军您刚好相反,您所给予的领地恐怕无法让朝廷满足。

    织田信长倒是没生气,思考了一会儿,用比较平和的语气问我:

    你觉得我给的太少了,对吗?那么我究竟应该给他们多少才算合适?

    很多很多。

    很多很多?给多少?三十万石?五十万石?亦或者说,百万石才可以让他们满足?!

    将军,不要说百万石了……除非您把整个日本都给了朝廷,否则他们是不会满足的……

    织田信长狠狠的瞪着我,而一干幕府官员则是小心翼翼的看了我一眼,然后又看了织田信长,不敢说话。

    多了好半天,织田信长才把他的情绪给调整过来。

    你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个小鬼!竟然敢妄自揣测陛下的心意,以后给我注意点!

    话是这么说,但我能感觉得出将军大人此时一点也没有生气,我已经很直白的告诉他,对待朝廷不能一味的使用胡萝卜,那群人都是喂不饱的兔子兔子好像不吃胡萝卜了吧?,比喻要做好随时使用大棒的准备。

    不过我在这里危言耸听,历史上,朝廷在刚刚得到德川家康的十余万石天领时,也是感动得不得了,不过后来随着太平盛世,物价上涨,再加上皇室与公卿家里面添丁进口,这十余万石的天领明显不够用了。

    到了德川家光的时代,朝廷因为困顿,就制造了所谓紫衣事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就不多说了,只知道尽管此后德川家光虽然多次出手修补朝幕关系,却始终没有妥善处理好朝廷的经济问题,一直延续到幕末,成为朝廷支持倒幕的一个原因。

    要怎么处置与朝廷的关系,那是历代将军都要思考的大问题……

    又扯远了,回到正题。

    将军大人……

    先对于你母亲的过世,我感到很悲伤,特此向你转达一份哀悼的情意。

    多谢您的关心,母亲现在已经去了极乐世界。

    小五郎,你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啊。

    织田信长的声音有些低沉,这让我开始揣测难道一向感情淡薄的,他真的也在为此难过吗?

    现在太平盛世已经到了,许多女人都变得浮华,奢侈,她们不再用古代的女训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都在争相比着谁花钱的本事更高……我们那个年代的女人,都是随着丈夫或者儿子从苦日子里面走过来的,知道现在拥有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可惜的是,时光流逝,她们一个个死去,所剩不多了……

    我认识的织田信长是个喜欢新奇事物,讨厌旧规矩的人,这回他竟然提到了女训,真是……而且他之人一向是向前看的,这回竟然会如此明显的怀旧,也是极少见的。

    将军大人……有您的挂怀,想必家母也不会再有任何顾虑了……

    我说了一些感谢织田信长的话。

    但是令我自己都感到惭愧的是,与织田信长的真心实意相比,我的话里面竟然没有多少感情,至少我自己是没有太多感觉的。

    嗯……好吧,你母亲的事情就先放到一边,如果后事有什么困难,就景观跟我说好了……我们来说一下正事。

    一听这话,我马上正襟危坐,将自己调整到明智信光的状态。

    我就简洁的说一下吧,两天之前,米五郎的儿子,长重,在四国阿波的上樱城合战中,立下了战功,因此,彦右卫门泷川一益,信孝便联名上书,希望让长重得到他父亲在幕府的职位,也就是执权。

    让丹羽侍从丹羽长重官拜从五位下侍从大人担任执权?

    是的,小五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这样啊……

    我明白织田信长的顾虑是什么。

    丹羽长秀忠心耿耿的跟着织田信长一辈子,织田信长自然不会忘记,他也是愿意提拔丹羽长重这个后生晚辈的,就像他提拔我,森家兄弟,还有蒲生氏乡一样,谱代家臣对于稳定家族统治有着很大的好处。

    但是问题也来了

    丹羽长重的能力到底为几何?

    不要说跟丹羽长袖比,就算是跟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他也是显得很不起眼的。

    虽然丹羽长秀还在世的时候,也交给他的儿子许多事情去办,但这些都是不足够的,至少跟我接任家督前,参与并且活跃过的事迹相比,显得不够看。

    他也不像蒲生氏乡或者森长可,拥有大的战功和阅历。

    我以前也在一些公共场合与他有过一些交流,感觉虽然并不是特别差,可也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好印象,他给我的感觉实在是太普通了,与当初见过的丹羽长秀差的太远了。

    也许是他的存在感真的很薄弱。

    如果不是这回的战功,我都快忘记还有丹羽长重这个人的存在了。

    你说这样的人,不要说是成熟稳重的织田信长了,就算是从没有接触过最高权力的我,也在怀疑着,把类似于宰相一样高位的执权交付给他,真的没有一点问题吗?

    不过,这其中也牵扯到一些事情。

    往小了说,织田信长也在头疼要不要给他的儿子和爱将这个面子?

    神户织田信孝是目前为止,织田信长儿子中,除了岐阜大纳言织田信忠之外,最有本事的一个人……至少跟那个一直给自己丢人的笨儿子北田信意相比,他已经算是足够优秀了。

    织田信长有时候也在后悔

    这个孩子还是有些器量的,如果当初没有把他过继给小小的神户家,而是留在本家效力,说不定也可以成为本家的一大助力。

    当然了,后悔只是片刻,考虑到家族斗争,这个孩子还是到别家去比较好一些。

    至于泷川一益,那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往大了说,这两个人也代表了一种声音,这是织田信长最担忧的

    尾张人的声音。

    眼下织田家的家臣团构成非常复杂,有尾张人,有美浓人,有伊势人,还有京都人,大坂人,近江人……

    尽管家臣团很庞大,但是织田信长也清楚

    除了尾张人之外,其他地方来的家臣也包括我,都不过是因为利益所向,才和他走到一起的,等哪天自己不行的,他们绝对会争先恐后的离开,恶劣一点的人甚至还会落井下石。

    而自己毕竟是尾张人,家乡人总归是乐于见到自己的乡亲成为天下人的。

    但是自己这些年,却把许多尾张老臣给流放出去了,佐久间信盛,林秀贞……

    自己这么做,绝不是因为薄情寡义,而是其中许多人仗着自己是老资格,排挤中下阶级的武士,阻碍了人才的晋升,并且,这其中还些人都是年轻是有所功绩,现在却一无所得,碌碌无为,尸位素餐。

    这当然令他讨厌。

    我认识织田信长这么多年,早就有所体会,这个人虽然看上去感情淡泊,但实际上他也是个爱恨分明的人。

    他只是不喜欢自己被感情束缚住而已。

    这是我对他的看法。

    但对于追随他的尾张老臣而言,这却是相当难以接受的

    年轻时的织田信长,为了

    战胜弟弟织田信行,甚至连企图谋反的柴田胜家都肯原谅。

    士为知己者死,后者受宠若惊之余,也用满腔的忠诚报答前者。

    受恩的,不仅仅只有柴田先生。

    那时的织田信长,善待家臣,礼贤下士,只要是有才干之人,他都会尽力招揽到门下。

    说到求贤若渴,他可以说是天下第一。

    别

    人的家臣骨干都是谱代众和一门众,而他的家臣却是四方草莽英豪汇聚。

    可以说,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性格,使他在短期之内便拥有了一群不输于武田二十四将,上杉七手组,毛利十八奉行等的强力家臣。

    这也就是他能夺取天下的原因吧。

    可是,那个织田信长已经变了。

    这

    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在金崎城里,听到他最赏识的妹婿浅井长政背叛时开始的。

    那之后的他,变得反复无常并且多疑猜忌起来。

    对敌人残酷无情,对自己人爱护有加的织田信长,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变得对敌人和自己人都同样残酷。

    且不说在前几年,伊丹城对背叛自己的荒木村

    重全族严厉处罚。

    就连大将佐久间信盛,只因为攻打石山本愿寺时多耗费了些时日,就遭到他的怒叱,并以贻误战机罪被无情流放,去年正月,也就是在幕府创立之前,在熊野活活地冻馁而死。

    佐久间是上代织田族长织田信秀安排的托孤重臣,德隆望尊,这些年虽然没什么太大的功劳,但也没什么大的错误,对

    织田信长足够的忠心。

    这样的老臣最后竟然得到了这样的对待和结局,真是叫人唏嘘不已。

    林佐渡守、安藤伊贺守父子等人也相继遭到流放。

    现在,羽柴秀吉和我正在全力以赴攻打中国地区,虽然有胜有负,但是局势已经明朗,幕府军战胜毛利军是迟早的事情,即便有岛津家的支持,毛利辉元能做的,

    也只是尽量多撑几年。

    可是,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