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十一章 官学私学(2/2)
强盛之时,太学、官学、私学何其昌盛?仅关中一地,私学教授就有十二人,何等壮观!便连女子也能授道。”

    蔡邕说的兴致勃勃,郑勇插嘴的余地都没有,就听蔡邕声音略略提高:

    “关中世家大族女子,都是多才多艺,走出闺门,登上讲坛,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如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昭,不仅继承父兄之志,续撰汉书八表及‘天文志’,而且教授大儒马融为文艰涩之‘汉书’,和帝年间又被聘请为宫廷教师,指导皇后妃嫔研读经书。何其壮观!”

    郑勇哪里知道这些?本只想把右北平等地的教育发展起来,谁想到在蔡邕嘴里,这个时期女人公然抛头露面上课外带教授知识本是平常事情。看来自己真得想办法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了。

    好容易等蔡邕略停了停,郑勇赶紧说道:“岳丈,我的意思是,这些学堂,不管官学还是私学,那些上不起学堂的贫苦人家子弟也能得到传授”

    “好,恒渊有此想法,何愁我右北平学风不能大盛,何愁不如往日般兴旺?蔡邕愿意尽力助之!”蔡邕大声赞道。

    这是郑勇没有想到的结果。本来以为这个时代对于门阀等级制度极其森严,像蔡邕这样举世闻名的大儒,怎么肯教授那些贫苦人家的子弟?自己还得多费一些口舌,没准到了后来老丈人还会严词拒绝。

    但郑勇却不知道,门阀等级制度固然森严,但对于传道解惑,这些大儒们是不分富贵贫贱的,但凡开学,那些贫寒人家的子弟,都可旁听,有了不懂的地方,教授们也都愿意仔细解说。即便是没有资格直接听讲课的,也可以用再传弟子的身份求教。

    而这也是东汉文化兴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见老丈人一口应允下来,郑勇大喜:“既然岳丈愿意助我,那我准备成立官学院,想请岳丈出任这个,这个博士”

    蔡邕笑了起来:“博士者,非国之大儒不可称之。职责岁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若遇国有疑事,也要掌承问对,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修订,皇帝有时也向博士咨询疑难问题。乃朝廷和皇帝的智囊。蔡邕焉能当此称呼?”

    “不管了,不管了。”郑勇来了精神:“岳丈就是当今大儒,办学之时,纵观右北平等地,除岳丈外再无第二人选。还请岳丈千万不要推辞。”

    “既然如此,我唯有勉力为之。”见女婿如此推崇自己,蔡邕心中高兴:“只是凭我一人之力,难以兴盛右北平等地学风。恒渊可在此建立学堂,我自当各处延请人才,以助恒渊!”

    “多谢岳丈!”郑勇站起了身子,必恭必敬的作了一揖。

    这时如此轻易解决,也是之前郑勇所没有想到的,有了自己老丈人的鼎力帮助,要做到自己辖地内的百姓们人人识字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