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十二章 刘虞之死(2/2)
在部下的劝阻下,方才作罢。但公孙瓒仍不买他的账。

    初平四年,刘虞终于忍无可忍,便亲率十万大军去围攻公孙瓒。随征的从事程绪仍在出发前力劝他停止这次军事行动,但刘虞以动摇军心的罪名把他斩首,并命令士兵只杀公孙瓒一个就罢兵,而不要过分的屠戮。当时刘虞的一个从事叫公孙纪的,因与公孙瓒同姓,平时很受公孙瓒的厚待,知道了这次军事行动计划后,就连夜告诉了公孙瓒。

    当时,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本想逃走。结果刘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

    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

    公孙瓒追击,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仍让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务。正赶上朝廷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

    公孙瓒借机拜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公孙瓒还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都

    刘虞在幽州很得民心,身死之日,百姓为之痛哭流涕,刘虞之子刘和此时正在袁绍营中,从此,死心塌地为袁绍卖命,以图消灭公孙瓒为父报仇!

    纵观刘虞一生,前后统治幽州十余年,不但保一境民生,又忠于朝廷,是东汉末年屈指可数忠君爱民的好官。

    但刘虞自身也存在着很大问题。

    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导致他死于非命,实所不值。

    尽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公孙瓒,但刘虞也并非全无责任。能容忍各少数民族首领,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的一个部将呢?能宽厚于万民百姓,为什么不能施一寸宽容之心于公孙氏呢?

    即使公孙瓒真的是狼子野心不可怀柔以收之,那么以一牧守上司之位除一部将不如探囊取物?一杯毒酒足以夺英雄之命;酒宴之后设以伏兵,又何劳十万之众?既只想杀他一人,聘一亡命之徒刺杀之足以。兴十万之师为一人,既不听部下劝阻,又不能防人泄密,结果导致自己死于非命,实足为遗憾了。

    皇恩浩荡司六州之命的圣旨到日,却是他身赴黄泉之时,实足堪悲。更为愚蠢的是上告自己的部下不断加深双方的仇怨,而又不能除之。想除一人而又兴师十万,实乃智可及愚不可及

    古来兵书战策都讲“兵者诡道也”,政治又何尝不是如此。似刘虞般的忠厚仁德而又不能忍隐为谋,也是自取杀身之祸者。

    但是刘虞的死,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而这个人,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的。这人就是:

    领右北平太守、破虏将军、都亭侯,郑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