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满山遍野开着山丹丹花,大草原的蓝天白云,绿草地清嫩连绵,牧民们赶着羊群仿佛与蓝天白云接壤,此时的大草原空气清新宜人。此时,一支驼队从远方慢慢走来,这是刘先俊派来的西北科学勘探队,,受刘先俊的命令来到这里进行勘探。队伍带头的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丁道衡,他是去年在听了刘先俊的演讲后,响应号召来到西北建设边防的。前不久刘先俊专门请了他们几个地质系毕业的大学生座谈,并提到乌兰察布草原一带可能存在铁矿,要求他们对此进行考察。丁道衡他们对此虽然半信半疑,但出于对领袖的尊重,还是答应了这次考察勘探行动。
草原上炎热强劲的西北风吹在丁道衡脸上,而他的目光一直逡巡在草原上散落的黑色石头上。以他的判断,这些黝黑的石头是很纯正的铁矿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刘总统的话是真的?行进间,他突然被远处奇特的景象所吸引:一座山峰兀立在前方,在灼热的阳光下泛着青黑色,周围的群峰则匍匐在它的脚下。丁道衡一下兴奋起来,凭着专业的敏感,他意识到这种地貌特征和山体颜色,极有可能是某种矿体。
勘探队刚到山脚,丁道衡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行囊,手持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开始攀登探查。勘探队沿着河流向上追溯,发现有铁矿砂沿沟散布甚多,愈近矿砂愈富;仰视山巅,峰壁陡峭,露出黑斑,灿然夺目,这就是矿床的标志,山腰则矿石层垒迭出,愈上矿质愈纯。队员们更加兴奋,攀上被当地人成为“神山”的顶峰,登高俯瞰,但见南半壁皆为矿床,令人惊诧不已。
后来,丁道衡在调查报告结论中写道:“本区铁矿,就其外形而论,成分必高,矿量甚大,全矿皆为铁矿所成,据本人推测成分必在**十分以上……矿床因断层关系,大部露于外,便于露天开采;且矿床甚厚,矿区集中,尤适于近代矿业之发展。惟距出煤之区如大青山煤铁等处距离稍觉远……苟能由后地修一铁道连接包头等处,即又与平绥路衔接,则煤田可积于一地,非特铁矿可开,大青山之煤田,亦可利用,两得其利……苟能于包头附近建设一钢铁企业,则对于西北交通应有深切之关系,其重要又不仅在经济方面而已。”
7月,刘先俊正式接到勘探队的喜报:在巴延博克图(即白云鄂博)发现巨大铁矿,“矿质虽未分析,全山皆为铁矿所成。此矿为交换作用所成,前为石灰岩,后经潜水中含有铁质者所交换而成。又经岩浆冲出,其它杂质皆气化而去,故其质体极纯。以衡推测,成分必在**十分以上。全量皆现露于外,开采极易,估计储量在3500万吨以上。”
刘先俊接到喜报,内心平静,白云鄂博又岂止3500万吨,凭着后世的知识他知道,这座铁矿足足有10亿吨的储量,凭借这个铁矿,配上西北丰富的煤炭资源,西北以后就不用担心作为最重要工业材料钢铁的供应问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