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郑思奇心中暗骂一帮只会叫人去送命的白痴。
张威见众人都见过面了对郑思奇说:“你是总司令的爱将这个计划只有你来执行最为合适具体的事情你和参谋们商量吧他们已经草拟了一个行动计划。”说完招手招呼参谋长吴届生来和郑思奇商量自己带着侍卫退出了指挥室。
郑思奇目送他离开转身便对吴届生冷冷地说:“吴胖子你不会把我们都往火坑里推吧?”
别看郑思奇不敢对张威说什么对吴届生可不会客气毕竟前几位老资格的参谋长比如德国人毛奇蔡邦道许斐相继离开。他们都有相当的背景可是吴届生除了年龄少长却毫无背景更谈不上什么威望。郑思奇一向火爆脾气有什么说什么除了几位最高长官他不敢轻易顶撞其他的人一概不放在眼里。
人人都知道这位郑思奇是位猛将军吴届生更不会例外。他和气地解释“哪里!我们有周密的计划不然即使我们愿意总司令那边也不会让你们去冒险的。”两句话不卑不亢柔中带钢极有分量。
郑思奇不好再多说什么生凭他最听两个人的话一个是6斌一个就是总司令李健。他问:“这个点子谁想的?”
吴届生回答:“其实是张威总指挥提出来的不过6长官和总司令都极为支持。”吴届生边说边招呼郑思奇坐下让其他人也坐成一圈准备讨论具体的行动。而另几位特种作战大队的战士在高一龙的带领下也退出了指挥室。指挥室里只留下吴届生以及他的两名副手还有郑思奇和空军飞艇部队的指挥官沈逸飞和钟华。
吴届生说:“因为这次的行动需要高度保密所以暂时只有我们几个参加讨论。我先让参谋刘少清给大家讲讲具体的行动方案大家有什么意见然后再提出来讨论。”
接着参谋刘少清开始讲解具体的计划几个人专注的倾听。
等刘少清大致都讲完了。郑思奇低头冥想。钟华第一个言:“搞什么啊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非要去捉他们我们红军马上就要攻到北京城了何必呢?”
吴届生看看众人谨慎的说:“有些情况总司令交待不能外传你们只管服从命令就是。”
郑思奇说:“我不管原因是什么不过这个计划倒是可以一试不过关于撤退的问题我们要多做打算飞艇受天气影响太大我看我们要多做应急准备。是否可以考虑从海上撤退?”看起来郑思奇来了兴趣。吴届生欣慰的笑了。
“你不再认为是叫你们去送死了?”
“我原以为你们是叫我们去紫禁城捉皇帝你知道紫禁城多大啊即使捉到他们也根本无法全身而退。要是搞个什么暗杀之类的倒还可以要活捉难度太大。”
沈逸飞也说:“嘉庆年间有反清义士联络中太监攻入紫禁城可惜也只是意气用事昙花一现而已。”
郑思奇又问吴届生:“是啊!最关键的是你们如何有办法让小皇帝和西太后一起离开北京城呢?”
吴届生神秘的说:“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北京紫禁城。西太后正召集军机大臣商量应对红军的策略。
西太后满脸的怒气虽然3o岁不到但是几年的垂帘听政已经使她颇具帝王之气也不再完全依靠恭亲王奕訢。所以她毫不留情的怒斥奕訢。
奕訢唯唯诺诺不敢抗辩。西太后转而问惇亲王弈誴:“惇亲王你怎么说?”
惇亲王小心的说:“臣以为恭亲王所言可以商榷。”
西太后怒火中烧拍着台子大骂:“一帮没有用的东西祖宗传下的江山竟被你们这样糟塌。”
两位亲王见西太后如此大怒连忙俯身下跪都不敢再言。惇亲王偷偷责备地看了身旁的薛福辰一眼薛福辰心知肚明连忙叩头“回禀太后此事不怪两位王爷都是奴才们愚钝听了俄国人的谗言。惇亲王原来并不同意此事都是奴才一直劝说惇亲王这才勉强同意。”
西太后正愁没处泄指着薛福辰大声呵斥。
翁同和和薛福辰素有交往不忍心看薛福辰这样替人受过。忙向上叩头替他说好话“薛福辰一心为国为江山社稷着想只是一时糊涂望太后明察。”
两个亲王借坡下驴一起为薛福辰求情仿佛是他一个人惹怒太后一般。一旁伺候的大太监安德海平日里没有少收薛福辰的好处再者可以卖两位王爷的人情于是在一旁劝解“太后凤体要紧凤体要紧。”
东太后为人宽容也替薛福辰说好话。“妹妹不要动怒一班蠢才好在他们也未曾答应俄国人什么事情还可挽回。”慈禧这才止住怒气。
不过慈禧气仍不顺对着恭亲王奕訢挖苦道:“说什么以夷制匪银子是花了不少可是那些洋人只会说空话哪里见过什么行动。英国人说他们中立法国人也说中立。现在俄国人倒好跑来让我们退回关外由他们来调停。亏你们还说可以商榷。”
东太后也唉声叹气“是啊!如今可以依仗的也只有荣禄在天津的十多万人还有曾王的蒙古马队了。”
慈禧感到头痛摇摇手让众人退下。两位亲王和几位大臣施礼跪安。
慈安见众人已走柔声对慈禧说:“妹妹今日对六爷未免过于严厉了吧。其实六爷和洋人周旋也是为了大清社稷听说英国人和俄国人一样都希望我们能暂时退出关外再图谋略。”
慈禧长叹一声“曾国藩兵败南京李鸿章和左宗棠又一蹶不振现在举国上下已无可用之兵不过如今轻言放弃还为之过早。我已令曾格林庆去了南昌希望他们能够牵制反贼侧翼为我们争取时间。毕竟荣禄在天津还有十万新军呢!”
慈安提醒慈禧:“这可是我们最后的家当了。”言下之意如果连这十万人也完了就再也没有本钱了。
“要不一会儿我让小安子传话给六爷俄国人那里也别说绝了再和他们谈谈最好能让他们直接出兵。”慈安见慈禧不语试探着问她。慈禧默默点头表示同意。
从紫禁城出来各位大臣们都默不作声各想各的心事。惇亲王素来和恭亲王政见不合不过此时他倒也赞同恭亲王的想法。自曾国藩兵败身亡之后江南局势是大势已去更本不可能有转机的希望西南红军和大理的白军兵和一处已经攻陷昆明看这个趋势四川贵州也保不住。湖南的都兴阿在长沙脚下再败于红军主力尽失如今困守长沙长沙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李鸿章在南昌倒还有一点实力可惜新败之师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天津的新军看着还行实际上士气低落根本不堪大用。可是就是这样的部队是朝廷花了倾国之财力买了英国人的装备请了英国人做教官花了一年才辛苦操练而成真可以说是最后的家底了。所以他比较赞同恭亲王暂时退守关外的意见。不过自己的心腹薛福辰却不大赞同与俄国人交易今天果不出他所料西太后一听就大雷霆。还好薛福辰够机灵及时为自己解了围。
恭亲王奕訢感触更深当年他和皇兄奕詝是最有望登上皇位的两位皇子而自己无论文韬武略都略胜奕詝一筹。可惜的是自己的老师比不上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奕詝受老师杜受田指点在皇考面前却处处胜过自己。
结果皇考尊祖训秘密立储留下遗诏“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自己一心想继承皇位振兴社稷富国强兵的愿望彻底落空。
奕詝成为咸丰皇帝后自己被封为恭亲王。虽然亲王是皇考封的但“恭”字却是皇兄赐的。一个“恭”字所承载的恩泽和深意奕訢绝对是心知肚明的。当年的心境历历在目不想十多年后自己帮助两宫太后夺取政权正准备奋图志大搞洋务强国驱夷自己刚刚才权倾朝野的时候却再遇打击。
走出宫门的时候迎面吹来一阵风虽是夏天却有如冬天的寒风。不由得想起12年前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道光皇帝宁冥驾的周年。十八岁风华正茂的自己代皇兄咸丰皇帝奕詝前往道光皇帝的慕陵致祭。那时刚刚在帝位斗争中失败的心情。春寒料峭陌头积雪犹存。一路上经芦沟桥过荆柯山渡拒马河看晓风残月听马蹄声碎。
如今看着冷清的紫禁城他再次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曙色分林表迷离隐远村。
泉流溪口合鸟语陌头喧。
石勒碑何在荆卿墓尚存。
当年曾驻跸今日泪双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